李鴻章挨了一槍,雖險些喪命卻省了1億「賠款」,慈禧卻這麼說

清末風雲驟起,海上漂浮著無數戰艦卻少有掛著“龍旗”的,這些戰船炮艦都是各國列強用以敲開中國大門的武器威脅;大清王朝岌岌可危,朝不保夕之時,滿朝頭頂花翎的一眾大臣顯得尤為緊張。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終於不可避免的爆發了,當時大清北洋水師並不弱,其實力號稱“亞洲第一”;可就是這麼一支“亞洲第一”的海軍,在慈禧無比奢華的“壽誕”喜慶中,卻落得全軍覆沒的結果。

李鴻章捱了一槍,雖險些喪命卻省了1億“賠款”,慈禧卻這麼說

“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一點沒影響慈禧老佛爺的心情,在她眼中,“甲午戰爭”的失敗不過是“賠錢”罷了,主要是賠多賠少的問題。與日本討價還價的責任再次落到了大清重臣“李鴻章”的頭上,儘管李鴻章已經不是第一次揹著罵名與外國人簽訂不平等條約,但他打心底不想去;可是“李鴻章”面對著高高在上的這位“貴婦人”,也只能無可奈何的跪下,口稱一聲“奴才遵旨!”

李鴻章捱了一槍,雖險些喪命卻省了1億“賠款”,慈禧卻這麼說

“李鴻章”在歷史上是位極具爭議的人物,“梁啟超”曾這麼評價“李鴻章是一個有才卻沒有學識,有閱歷卻沒有血性的人。”其實在慈禧執政期間,又有哪位大臣不是如此?當時的大清王朝內憂外患,慈禧仍以“婦人”眼光看待局勢,她所謂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態度,也成了滿朝文武大臣的習慣;而那個對大清王朝“縫縫補補”的人,就只剩下“李鴻章”一個,就連他自己也曾自比“裱糊匠”。

李鴻章捱了一槍,雖險些喪命卻省了1億“賠款”,慈禧卻這麼說

“甲午戰爭”中大清不可避免的再次失敗,慈禧也再次任命“李鴻章”赴日本談判“賠錢”事宜;用慈禧的話說就是“賠多賠少的事兒”,但對於李鴻章來說卻是直接關係著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再背罵名的嚴重後果;無奈之下,李鴻章的一舉一動都要通過電報向“紫禁城”彙報。

此時的日本可不像“慈禧”那麼隨意,他們早做足了功課,提前破譯了電報密碼,因此李鴻章的一舉一動,以及清廷的最後底線是什麼,日本知道的一清二楚;伊藤博文言辭灼灼,總是搶李鴻章一步佔據優勢。這就促使李鴻章在談判桌上一直處於極度被動的尷尬位置,李鴻章聽伊藤博文話裡話外的意思,早猜出日本談判中有“貓膩兒”,當時伊藤博文提出甚為苛刻的賠償條件:日軍佔領大沽、天津、山海關;津榆鐵路交給日本管理;停戰期日軍軍費由清政府承擔;清政府賠償日本3億兩白銀等等。

李鴻章捱了一槍,雖險些喪命卻省了1億“賠款”,慈禧卻這麼說

伊藤博文很清楚,這些條件李鴻章肯定不會答應,因為很多條款實際上都直接威脅著“北京”的安全;“李鴻章”不答應這些條件正是日本所願,因為只要“李鴻章”不答應,那麼日本就可以藉口再次興兵,目標直指臺灣。日本可不僅僅是“計劃”,而是早已陳兵在臺灣附近;只等“李鴻章”口中蹦出半個“不”字,日本炮艦就立刻開火。

“李鴻章”也不傻,耳聽伊藤博文口中的意思早已明白了日本的“野心”;但“底牌”已被日本人掌握,“李鴻章”所受的壓力可想而知。於是“李鴻章”提出暫停談判,想以此來拖延時間;也就是“李鴻章”這一舉動,不僅使他幾乎喪命,同時也幫了他一把。

李鴻章捱了一槍,雖險些喪命卻省了1億“賠款”,慈禧卻這麼說

就在1895年3月24日,李鴻章提出暫停談判,打算回公館休息;“李鴻章”剛鑽進轎子,一名日本壯漢衝出人群,舉起手中槍對著李鴻章的轎子就是一頓亂射。之後,這名男子趁亂逃走,眾人都以為李鴻章性命不保;有人掀開轎簾觀看,就見轎內的李鴻章已然渾身是血,昏迷不醒。

李鴻章捱了一槍,雖險些喪命卻省了1億“賠款”,慈禧卻這麼說

等眾人將“李鴻章”抬回公館,一顆子彈正射中其臉部,距離左眼只有三公分;好在“李鴻章”沒有性命之憂,等他悠悠醒轉後,看著渾身的血跡斑斑,竟然面露喜色的說了句“此血可以報國矣!”這句話隨行的中國人無不動容,從這句話裡也能聽出“李鴻章”本有報國之心,無奈千瘡百孔的大清王朝,心中也只剩下無限悲涼。

“李鴻章”遇刺身受重傷,但他為什麼會面露喜色呢?因為他深知這一槍不僅為自己解了圍,還為談判爭取了主動權;因為根據當時的國際法《萬國通例》,在日本發生刺殺外國使節,日本國是要賠償的。不光是“李鴻章”意識到了這一點,日本同樣也知道;再等“伊藤博文”知道此事後大發雷霆,派出大量軍警緝拿兇手。

李鴻章捱了一槍,雖險些喪命卻省了1億“賠款”,慈禧卻這麼說

“李鴻章遇刺”一事很快傳遍各國,俄、德、美、法等國正擔心日本在中國所獲利益會影響到他們的在華利益,正好藉此事大做文章,數國一致譴責並施壓日本;這裡必須要強調一下,這些國家不是同情“李鴻章”,而是出於自己的一己私慾而已。在多國的施壓下,日本天皇親自出面道歉,伊藤博文多次拜訪慰問,同時在3月28日提出“日本無條件休戰”的決定。但這只是“休戰”,並不代表清廷就不用“賠償”甲午戰爭中所謂的日本“損失”;後來出於對李鴻章的“同情”和各國的輿論壓力,日本將清廷原本賠償“3億兩白銀”的數額降為“2億兩”,同時放棄了“遼東半島”;從此之後有了“李鴻章捱了一槍,為大清省一億兩銀子”的說法。

李鴻章捱了一槍,雖險些喪命卻省了1億“賠款”,慈禧卻這麼說

那位“幫”了李鴻章一把的日本槍手也最終被抓住,是一個深受“軍國主義”教育的26歲日本青年,名字叫“小山豐太郎”。此人以為日本不應該“停戰”,一舉佔領中國才是大日本帝國的榮耀;因此“小山豐太郎”自以為殺了“李鴻章”就可以解決問題,誰知他這一槍非但沒幫助日本完成野心,反把自己送進了監獄。

李鴻章捱了一槍,雖險些喪命卻省了1億“賠款”,慈禧卻這麼說

但這一槍“李鴻章”也險些喪命,由於他年事已高,難以動手術,因此子彈一直沒能取出體外;但在李鴻章看來,這一槍挨的值了,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報國”。再等“李鴻章”簽訂了《馬關條約》,手捧著沾滿血跡的黃馬褂呈給“慈禧”看的時候,這位老佛爺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句“難為你還留著。”似乎李鴻章挨這一槍理所當然,好像這“錢”賠的還是有點多了。

李鴻章捱了一槍,雖險些喪命卻省了1億“賠款”,慈禧卻這麼說

正如“李鴻章”曾對“鐵血首相”俾斯麥說“與婦人孺子共事,亦不得已耳。”此時也是一樣,李鴻章險些喪命,在慈禧看來再正常不過,她要的不過是“富貴不失”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