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了了」!說的是啥意思?

農村老話是農村所獨有的文化,而農村老人則是農村老話的傳遞者,只要稍加留意就會聽到他們唸叨老話。農村老話包羅萬象、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關於親戚相處這一方面,就有一句比較經典的老話,“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了了”。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在現實生活中真的如此嗎?

農村老話,“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了了”!說的是啥意思?

一輩親,是指一母同胞的人,以前兄弟姐妹眾多,從小在一起長大,以大帶小的情況特別多,所以感情比較深厚。長大後兄弟之間一般都在一個村子裡,姐妹之間也不會嫁得太遠,因此逢年過節長聚在一起,大事小情相互幫扶,親情自然很是穩固。

農村老話,“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了了”!說的是啥意思?

二輩表,是指兄弟姐妹的後代。兄弟們生的子女互為堂親。姐妹們嫁出去後,生的子女與互為表親。無論堂親,還是表親,因為第一輩之間往來比較多,這代人得關係還是比較親近,感情還是比較深厚。而當第一輩過世以後,走動得少了,關係就淡下來了,也就紅白喜事露個面。

農村老話,“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了了”!說的是啥意思?

三輩四輩,是指堂親、表親的子女以及下一代。第一輩的人已經老去,第二輩逐漸淡了下來,第三輩還算有些交集,第四輩已經不怎麼來往了。堂親的還算強些,畢竟還沒出五服。而表親的到了第四輩,如果不是攀親論情的話,可能都不知道彼此還是親戚,走到路上都不一定能認識了。

農村老話,“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了了”!說的是啥意思?

過去農村家族觀念很強, 人與人之間靠血緣關係能更好地應對大自然的不確定性。可是隨著人們活動範圍的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不再單純靠血緣關係來維繫了,代際之間的感情也就越來越淡化,“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了了”,正是體現了這種代際感情的淡化。類似的老話還有,“一輩親,兩輩淡,過了三輩不管飯”等。

農村老話,“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了了”!說的是啥意思?

到了當今社會,利益逐漸至上,乃至壓過了親情。第一輩還像親戚,第二輩差不多貌似就“不了了”,三輩、四輩就更不用說了。如果彼此之間不現高低,以誠相待,互相幫助,親情還能延續。如果彼此之間地位高低不同,在經濟實力上相互現高低,有錢的瞧不起窮的,窮的又看不慣有錢的,不再來往都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