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縣:全方位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扶風縣始終堅持深入貫徹落實省市文件精神,不斷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不斷夯實“一地三縣”建設,決勝全面小康,爭當關中率先發展排頭兵的人才支撐。

樹立具體目標,激發改革動力

全面確立人才優先發展的戰略佈局,以加壓奮進,追趕超越為主線,大力引進高端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加大本土各類人才的培養和素質提升。計劃到2020年左右,全縣在重大產業、重點領域聚集和培養3—5名在國內省內有影響力的頂尖人才、5—10名在省市內有競爭力的領軍人才,培養引進500名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優秀人才,為全縣事業單位招錄100名全日制碩士及以上學歷高層次人才,為全縣企業招聘60名引進高層次人才,構建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創新力強、有較強競爭力的人才隊伍,把扶風打造成為吸引人才的“磁場”、培養人才的“沃土”、人盡其才的“舞臺”,人才林立的“高地”。

著眼體制機制,力求改革突破

一是加快轉變政府人才管理職能。對於衛計口,高層次人才招聘難的現實,將高層次人才招聘權下放給衛計局,衛計局有直接與高層次人才簽訂事業單位人員錄用協議的權力,確保部門有更靈活的招錄權限,能更加貼近行業實際需求招錄人才。優先保證高層次人才編制,並對其實施特殊管理,檔案統一由縣人社局保管。二是規範人才工作經費通道。建立人才工作經費財政保障制度,每年初對全年人才工作經費做出預算,納入組織部財政撥款預算,確保人才工作經費及時按需撥付,保證各項人才工作正常。

聚焦引進培養,提升改革實效

一是狠抓高層次人才人才引進。 2017年,扶風縣出臺《扶風縣緊缺性高層次人才引進“百人計劃”實施意見(試行)》(扶發〔2017〕9號),出臺“人才新政18條”,計劃利用3-5年時間為全縣事業單位招錄城市規劃、金融、文旅等方向的100名全日制碩士及以上研究生學歷高層次人才。分別給予來扶工作的碩士和博士安家補助8萬、5萬,人才補助3萬、2萬(分5年等額髮放),並由縣財政每月發給住房補貼500元。自文件下發以來,連續兩年順利實施高層次人才公開招聘,2017年招聘18名,2018年擬聘用17名,在縣內也引起了良好的反響。2018年,著眼於企業高層次人才匱乏的現狀,實施“周原英才560計劃”,制定《扶風縣引進企業人才補貼辦法(徵求意見稿)》,計劃實施“周原英才560引才計劃”,用5年時間,為全縣企業引進60名高層次人才,現正在徵求意見。二是加大對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的培養力度。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採用輪崗鍛鍊+脫貧攻堅駐村+全縣重點工作抽調+特色活動等方式,加以全面培養鍛鍊。為打破論資排輩,挖掘縣內人才培養潛力,出臺《扶風縣縣管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評選表彰實施辦法》,對青年人才予以傾斜,對評選出26名縣管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要求其開展“五個一”活動,提高業務素養和實際工作能力。現在引進1名高層次人才獲得2項國家專利,在海外期刊發表論壇1篇。2名重點培養的縣管拔尖人才被提拔為單位領導。三是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水平。打造“扶風技工”勞務品牌,加大對郡智技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組織支持力度,為其建立遠程教育服務站點一個,並作為黨建示範點重點打造。與對口幫助的邳州市開展技術技能人才輸出培訓,提高技術技能人才業務素質。開展“扶風工匠”評選活動,對評出的10名人員授予“扶風工匠”榮譽稱號,由縣總工會負責跟蹤培養。積極推薦人員參與省市職業技能大賽。加強扶風高中、法門高中的“名師工作室”建設。每年按照行業歸屬,安排相關部門歸口對農村實用人才進行培訓。

加強校地合作,藉助改革外力

一是堅持開展“一把手”進高校進院所。確定每年5月份為“一把手”進高校、進院所活動月,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和縣委組織部長帶頭圍繞扶風招商引資、特色產業發展、重點任務等,帶領鎮街、部門的負責人先後進入中國建築上海設計研究院、重慶光電信息研究院、陝西省新通藥物研究所、北大周原考古研究隊、周原博物館等單位開展產學研項目合作。先後舉辦“全國醫藥高端人才扶風行”“扶商回家行”等為主要內容的人才基層行活動,請專家把脈問診行業發展,突破技術瓶頸。二是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鼓勵縣內企事業單位從自身需求實際出發,瞄準國內一流大學科研院所通過掛職、兼職、顧問指導、技術入股、技術諮詢等靈活彈性的引才方式,截至目前,共引進西農大杜雙田、張建超,西安建大段德罡、王偉37名專家教授開展校地合作。三是做好選調實踐工作。繼續做好高水平大學的人才來扶工作的服務保障工作,做好北京大學2名碩士研究生來扶暑期實踐工作,支持他們積極參與企事業單位技術攻關和課題研究。

推動人才流動,破除改革壁壘

一是推動人才向基層一線和艱苦地區流動。實施人才精準扶貧計劃,下發《關於印發的通知》(扶組發〔2018〕13號),通過黨建領航、招才引智、培訓培育、志願服務、鼓勵激勵5項行動計劃,充分發揮各類人才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積極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有力的智力支持。計劃2018年—2020年,每年選派100名教育、衛生、農技、科技、文化、旅遊、電商人才到貧困村開展服務,促進各方面優秀人才向服務一線流動。健全貧困地區人才培養體系,擴大培養規模,每年重點培養40名急需緊缺的扶貧人才,促進我縣人才結構、質量與扶貧需求相應。二是掛牌成立12個“人才孵化工作站”。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定期深入鎮村、企業一線提供技術服務和人才培訓,重點發揮種植、養殖等方面專業人才在脫貧攻堅中的引領作用。三是加大人才交流掛職力度。認真貫徹市上“走出去”掛職(學習)鍛鍊要求,年初選派6名年輕優秀科級幹部赴江蘇蘇州相城區、重慶銅梁區掛職學習。有計劃從鎮街、部門等基層一線抽調優秀年輕幹部到扶貧、黨建等部門掛職鍛鍊。

完善評價激勵,釋放改革紅利

一是深化人才分類評價改革。配套“三項機制”,出臺《扶風縣貫徹落實“三項機制”聯席會議制度》《關於精準識別及時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領導幹部的實施細則》等規定,把對黨政人才的評價導向聚焦到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上來。積極推薦縣內人才參與“拔尖人才”等省市各類人才評選活動。下發了《優化職稱工作的十條辦法》,拓寬縣域基層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晉升渠道,深入推進職稱制度改革,突出以品德、能力、業績和貢獻為主的評價導向,專門出臺非公有制經濟單位職稱晉升流程辦法,簡化程序,打破身份、人事檔案、地域限制,將流動人才初級職稱認定晉升由過去的一年一次變為一年兩次,釋放改革紅利,吸引更多的人才來扶發展。二是及時兌現獎勵政策。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扶風縣緊缺性高層次人才引進“百人計劃”實施意見(試行)》及《扶風縣管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評選表彰辦法》的政策,兌現對高層次人才的安家補助、人才補助、住房補貼及配偶安置和體檢、人才津貼等政策。三是完善人榮譽制度。定期開展縣管拔尖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評選、招商顧問、“十大工匠”等評選表彰工作。推薦李林森、賈君治等優秀人才擔任黨代表、縣人大代表、縣政協委員和政府招商顧問,充分發揮其參謀和智囊作用。

加強服務保障,夯實改革基礎

一是完善黨管人才工作格局。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建立組織部門牽頭,財政、發改、農業、衛計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在縣委組織部成立人才辦,並安排1名專職副科級領導和3名工作人員。二是規範人才多元投入機制。建立財政對人才工作投入的專門通道,將人才工作經費預算納入財政預算,確保人才工作經費的穩定的來源。從黨費中專門列出人才工作專項資金,保證各類人才活動的開展。三是建立對人才教育引導機制。下發《縣委常委聯繫服務專家人才制度》,完善了黨政領導直接聯繫人才制度,進一步加強了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教育。建立專家人才年終定期慰問制度,對在縣內工作的專家、縣管拔尖人才、高層次人次由縣委常委、其他縣級領導等看望慰問。建立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為其配偶就業創業、子女入學等提供高效便捷服務。加強對人才工作和優秀人才宣傳,樹立了權利春等優秀人才奉獻扶風的先進典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