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全方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扶风县始终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文件精神,不断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不断夯实“一地三县”建设,决胜全面小康,争当关中率先发展排头兵的人才支撑。

树立具体目标,激发改革动力

全面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以加压奋进,追赶超越为主线,大力引进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加大本土各类人才的培养和素质提升。计划到2020年左右,全县在重大产业、重点领域聚集和培养3—5名在国内省内有影响力的顶尖人才、5—10名在省市内有竞争力的领军人才,培养引进500名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全县事业单位招录100名全日制硕士及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为全县企业招聘60名引进高层次人才,构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创新力强、有较强竞争力的人才队伍,把扶风打造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培养人才的“沃土”、人尽其才的“舞台”,人才林立的“高地”。

着眼体制机制,力求改革突破

一是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对于卫计口,高层次人才招聘难的现实,将高层次人才招聘权下放给卫计局,卫计局有直接与高层次人才签订事业单位人员录用协议的权力,确保部门有更灵活的招录权限,能更加贴近行业实际需求招录人才。优先保证高层次人才编制,并对其实施特殊管理,档案统一由县人社局保管。二是规范人才工作经费通道。建立人才工作经费财政保障制度,每年初对全年人才工作经费做出预算,纳入组织部财政拨款预算,确保人才工作经费及时按需拨付,保证各项人才工作正常。

聚焦引进培养,提升改革实效

一是狠抓高层次人才人才引进。 2017年,扶风县出台《扶风县紧缺性高层次人才引进“百人计划”实施意见(试行)》(扶发〔2017〕9号),出台“人才新政18条”,计划利用3-5年时间为全县事业单位招录城市规划、金融、文旅等方向的100名全日制硕士及以上研究生学历高层次人才。分别给予来扶工作的硕士和博士安家补助8万、5万,人才补助3万、2万(分5年等额发放),并由县财政每月发给住房补贴500元。自文件下发以来,连续两年顺利实施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2017年招聘18名,2018年拟聘用17名,在县内也引起了良好的反响。2018年,着眼于企业高层次人才匮乏的现状,实施“周原英才560计划”,制定《扶风县引进企业人才补贴办法(征求意见稿)》,计划实施“周原英才560引才计划”,用5年时间,为全县企业引进60名高层次人才,现正在征求意见。二是加大对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采用轮岗锻炼+脱贫攻坚驻村+全县重点工作抽调+特色活动等方式,加以全面培养锻炼。为打破论资排辈,挖掘县内人才培养潜力,出台《扶风县县管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评选表彰实施办法》,对青年人才予以倾斜,对评选出26名县管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要求其开展“五个一”活动,提高业务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现在引进1名高层次人才获得2项国家专利,在海外期刊发表论坛1篇。2名重点培养的县管拔尖人才被提拔为单位领导。三是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打造“扶风技工”劳务品牌,加大对郡智技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组织支持力度,为其建立远程教育服务站点一个,并作为党建示范点重点打造。与对口帮助的邳州市开展技术技能人才输出培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业务素质。开展“扶风工匠”评选活动,对评出的10名人员授予“扶风工匠”荣誉称号,由县总工会负责跟踪培养。积极推荐人员参与省市职业技能大赛。加强扶风高中、法门高中的“名师工作室”建设。每年按照行业归属,安排相关部门归口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

加强校地合作,借助改革外力

一是坚持开展“一把手”进高校进院所。确定每年5月份为“一把手”进高校、进院所活动月,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县委组织部长带头围绕扶风招商引资、特色产业发展、重点任务等,带领镇街、部门的负责人先后进入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重庆光电信息研究院、陕西省新通药物研究所、北大周原考古研究队、周原博物馆等单位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先后举办“全国医药高端人才扶风行”“扶商回家行”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基层行活动,请专家把脉问诊行业发展,突破技术瓶颈。二是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鼓励县内企事业单位从自身需求实际出发,瞄准国内一流大学科研院所通过挂职、兼职、顾问指导、技术入股、技术咨询等灵活弹性的引才方式,截至目前,共引进西农大杜双田、张建超,西安建大段德罡、王伟37名专家教授开展校地合作。三是做好选调实践工作。继续做好高水平大学的人才来扶工作的服务保障工作,做好北京大学2名硕士研究生来扶暑期实践工作,支持他们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技术攻关和课题研究。

推动人才流动,破除改革壁垒

一是推动人才向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流动。实施人才精准扶贫计划,下发《关于印发的通知》(扶组发〔2018〕13号),通过党建领航、招才引智、培训培育、志愿服务、鼓励激励5项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计划2018年—2020年,每年选派100名教育、卫生、农技、科技、文化、旅游、电商人才到贫困村开展服务,促进各方面优秀人才向服务一线流动。健全贫困地区人才培养体系,扩大培养规模,每年重点培养40名急需紧缺的扶贫人才,促进我县人才结构、质量与扶贫需求相应。二是挂牌成立12个“人才孵化工作站”。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深入镇村、企业一线提供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重点发挥种植、养殖等方面专业人才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三是加大人才交流挂职力度。认真贯彻市上“走出去”挂职(学习)锻炼要求,年初选派6名年轻优秀科级干部赴江苏苏州相城区、重庆铜梁区挂职学习。有计划从镇街、部门等基层一线抽调优秀年轻干部到扶贫、党建等部门挂职锻炼。

完善评价激励,释放改革红利

一是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配套“三项机制”,出台《扶风县贯彻落实“三项机制”联席会议制度》《关于精准识别及时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实施细则》等规定,把对党政人才的评价导向聚焦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上来。积极推荐县内人才参与“拔尖人才”等省市各类人才评选活动。下发了《优化职称工作的十条办法》,拓宽县域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渠道,深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突出以品德、能力、业绩和贡献为主的评价导向,专门出台非公有制经济单位职称晋升流程办法,简化程序,打破身份、人事档案、地域限制,将流动人才初级职称认定晋升由过去的一年一次变为一年两次,释放改革红利,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扶发展。二是及时兑现奖励政策。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扶风县紧缺性高层次人才引进“百人计划”实施意见(试行)》及《扶风县管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评选表彰办法》的政策,兑现对高层次人才的安家补助、人才补助、住房补贴及配偶安置和体检、人才津贴等政策。三是完善人荣誉制度。定期开展县管拔尖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评选、招商顾问、“十大工匠”等评选表彰工作。推荐李林森、贾君治等优秀人才担任党代表、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和政府招商顾问,充分发挥其参谋和智囊作用。

加强服务保障,夯实改革基础

一是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组织部门牵头,财政、发改、农业、卫计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委组织部成立人才办,并安排1名专职副科级领导和3名工作人员。二是规范人才多元投入机制。建立财政对人才工作投入的专门通道,将人才工作经费预算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人才工作经费的稳定的来源。从党费中专门列出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保证各类人才活动的开展。三是建立对人才教育引导机制。下发《县委常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完善了党政领导直接联系人才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教育。建立专家人才年终定期慰问制度,对在县内工作的专家、县管拔尖人才、高层次人次由县委常委、其他县级领导等看望慰问。建立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为其配偶就业创业、子女入学等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加强对人才工作和优秀人才宣传,树立了权利春等优秀人才奉献扶风的先进典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