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道路“村村通”还要“路路平安”!

当前,随着全国各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道路基础建设得到了大力加强,农村区域普遍实现了“村村通”的路网格局,为方便群众出行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可忽视的是,尽管当前乡村道路条件得到改善,但乡村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依然居高不下,其中不乏重大事故,“村村通”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堪忧!

从基层现实情况来看,农村道路“硬件”好了,安全形势却依然严峻的根源,除却安全监管和人车主观因素,不外有三:一是重建设、轻养护。不少乡村公路硬化施建完工后,基本上任由自然使用,乡村组织既没有专门的公路养护人员,更谈不上养护的常规化,致使村村通道路受损后经常得不到及时的修复,如此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不断形成新的安全隐患;二是重硬化、轻标准。当前,不少乡村道路的规划设计施建,大多数为沿原有的道路进行硬化,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设计,也未按照公路建设标准要求施建,有些硬化后的乡村道路非常狭窄,路面仅容一辆车通行,沿线也没有避让区域和对向来车让行港湾,经常造成车辆进退两难、堵塞难行,更有些乡村道路陡坡、急弯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三是重主体、轻设施。不少乡村道路的主体工程施建结束后,并未将道路附属设施纳入验收范畴,大多数为“光棍”公路,没有配套的交通标线、防护墩、减速垄、下坡震荡缓速带、急弯凹凸镜等标志标牌和安全防护设施,安全通行条件差。

民安为本,“村村通”了,还要“路路平安”。加强乡村道路建设,需要规范统一建设标准,也要将配套交通安全设施同步纳入系统工程验收,更要明确公路的管护责任主体,切实让乡村公路不仅能够建设的好、安全设施齐全,而且有人管理养护。只有这样,阡陌通衢才能真正成为广大群众奔小康的“平安之道”。(杨昌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