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寫下《少年中國說》,張杰歌聲演繹

唱詩 | 梁啟超寫下《少年中國說》,張傑歌聲演繹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就是中國的脊樑。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文化就是靠一代代人傳承下來的。在百年之前,面對瘡痍,憤然寫下《少年中國說》;百年之後,面對崛起,高聲唱出《少年中國說》。

唱詩 | 梁啟超寫下《少年中國說》,張傑歌聲演繹

身似山河頂天地,這就是中國——少年!

《少年中國說》是梁啟超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站在資產階級改良派的立場上,在文中將封建的古老中國與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國作了鮮明的對比,極力讚揚少年勇於改革的精神,鼓勵人們肩負起建設少年中國的重任,表達了要求祖國繁榮富強的願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作者本人也把它視為自己“開文章之新體,激民所之暗潮”的代表作。

唱詩 | 梁啟超寫下《少年中國說》,張傑歌聲演繹

作家以開闊的視野、博大的心胸,撫今追昔,字裡行間充滿著焦慮與憂愁。作家指出創造少年中國的力量在於“中國少年”——富有創新精神和愛國志向的一代民族新人。與此同時,形象化的表現手法揭示了中國老朽與中國少年對於民族和時代的迥乎不同的責任心。在鮮明、冷峻的對照中,作家提出了“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政治主張。在此基礎上,梁啟超以激昂飽滿的詩人般的筆觸描繪了一幅中國少年奮發有為而少年中國豪邁崛起的振奮民志、激動人心的畫面:美哉我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唱詩 | 梁啟超寫下《少年中國說》,張傑歌聲演繹

《少年中國說》具有強烈的抒情性。一方面,文章極具批判的力度,對中國這個“老大帝國”逐層進行解剖,無情批判了那些手握國柄而又老朽不堪的人。另一方面,作者反覆描述的“少年中國”則又寄託了對祖國繁榮昌盛的強烈期望,具有濃郁的抒情特質。在滿腹的心痛的怒火與充滿的希望的日光中,《少年中國說》無法用冷靜的分析、嚴密的邏輯逐層論證,而是順著情感的奔騰而下

《少年中國說》將“少年”一詞在清末社會里變成一種時尚的革命名詞,彼時追求進步的年輕知識分子競相以“少年中國之少年”或“新中國之少年”自稱。1902年南洋公學學生組織“少年中國之革命軍”,而革命者吟出“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名句,“少年也已經從概念、理想化身為血肉之軀、革命的先鋒、未來歷史的塑造者”。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聽著張傑與合唱團的演唱,小撒也禁不住說了兩遍“好聽”。是為其中蓬勃朝氣所感染,外套也脫下,袖子挽起,雖然年至中年,也回到少年精神。

唱詩 | 梁啟超寫下《少年中國說》,張傑歌聲演繹

2018年,又一代少年長成。有一分熱,便發一分光,為國而崛起而努力!

唱詩 | 梁啟超寫下《少年中國說》,張傑歌聲演繹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生還在種花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