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桐城|近代戲劇理論家劉豁公

人文桐城|近代戲劇理論家劉豁公

劉豁公與愛女及家人合影,原畫文字為:豁公先生之懷兄哀時明府

近代戲劇理論家劉豁公

劉豁公(1890—?),縣市鄉(今桐城城區)人。近代戲劇理論家。他幼年隨父寓居上海,讀書時就喜愛戲曲。成年後在上海主要從事戲曲創作和理論研究,與京劇理論家馮小隱、姚哀民、楊塵因等編輯《鞠部叢刊》,發表了大量關於京劇名伶的評價文章。

人文桐城|近代戲劇理論家劉豁公

民國10年(1921),為綜合性文藝刊物《新聲月刊》主要撰稿人。民國13年,主編綜合性文藝刊物《心聲》半月刊,開始發表關於戲劇方面的小說。後與凌善清、許志豪合作,編成《戲學匯考》一書。民國17年6月至21年4月主編《戲劇月刊》,撰卷頭語,發表劇本、戲劇論文、評價文章、贈京劇名伶詩等,並約請上海戲曲界名流漱石生、紅畫館主、梅花館主、陳彥衡、鄭過宜、吳我尊、姚哀民、周劍雲、周瘦鵑等為主要撰稿人。《戲劇月刊》是當時發行量最大、最受讀者歡迎的戲劇專刊之一,所出《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譚鑫培》、《楊小樓》6個專號,為後來研究中國近代戲曲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劉豁公曾編寫四場諷刺劇《歡喜冤家》,借諷宣統元年(1909)清政府與日本在北京簽訂的賣國條約《圖門江中韓界各條款》之事。“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佔東三省,劉豁公無比憤慨,在《戲劇月刊》第三卷第十一期卷頭語中,痛斥日本侵略者的罪惡行徑,對國民政府不抵抗政策也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劉豁公的戲劇理論、評論文章多從美學角度闡述戲劇的改革和發展,主張戲曲評論要以實為本,公正無私,是非分明,不捧不壓。強調戲曲的社會功利性,認為“確能補助社會教育之不良”。(最桐城編輯)

人文桐城|近代戲劇理論家劉豁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