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耐心劝解直至半夜十点 申请人最终放下砍刀与农药

中新社河南分社许昌7月24日电 朴实淳厚的王某在一家餐馆打工时,张某、庞某夫妇二人经常光顾其餐馆,三人因此结识,由于彼此言语之间比较投缘,时间久了就成了朋友。而让王某万万没有想到,这段友谊竟然暗藏着不良的动机,一个看不见的陷阱正在等待着他。

张某、庞某夫妇通过平时的交往摸清王某的情况后,2015年5月6日,被执行人张某、庞某以做生意缺资金为由向申请执行人王某、汪某借款10万元,并于2016年6月12日向申请执行人再次借款8万元。王某听闻好友生意周转资金告急,不禁替朋友担心,虽然自己并无那么多积蓄,家里经济状况也不太好,却四处奔波,到多家借钱去帮助张某、庞某夫妇。

让王某万万没想到的是,债务到期后,多次向张某、庞某催要下,欠款人分六次共计还款5万元,仍有借款13万元未予偿还。原告王某、汪某夫妇遂诉至许昌市建安区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被执行人张某、庞某采用多种方法躲避,迟迟不履行生效判决,原告王某、汪某家境不算富裕,加上父亲病故,奶奶长期卧床不起,想起自己好心为了帮助张某夫妇四处举债,如今欠款迟迟讨要不回,再看看每天前来自家咄咄紧逼的追债人,王某的精神压力空前巨大。

2018年7月18日下午,临近下班时,申请人王某到建安区人民法院找到案件的执行法官张献红。他情绪激动地说,“张法官,我的案件不麻烦你们了,你们按法律程序办,我要按我自己的想法办,既然走到这一步,谁也别想有好日子过,我已经准备了砍刀和农药,先收拾张某、庞某夫妇,然后带着我的家人一起喝农药自杀”。说完这些气话,王某转身匆匆离去。回过神的法官张献红,瞬间心悬到了嗓子眼上,赶忙带上执行干警前后脚追到了王某家中作劝解工作。在王某家中,发现只有王某的母亲和八九岁的女儿一老一小在家,王某的母亲刚做完手术,身体虚弱。谈及此事,王某母亲泣不成声,情绪激动,哭诉道,“被执行人又不打算还钱,儿子欠了那么多帐还不上,我也不想活了,准备喝农药,不再拖累儿子,给家里减轻点负担。”

法官张献红运用扶贫工作中的群众工作经验,促膝长谈安抚老人的情绪,向老人详细解释这起案件执行的进展和相关法律规定,告诉老人要对法院的执行工作有信心,劝了好大一会儿,老人的情绪渐渐稳定了下来。就在这时,王某情绪激动,高声怒吼,一边重复着下午在法院说过的话,一边从里屋拿出砍刀和药瓶。

张献红看到此景,心中一惊,顾不上考虑危险,冲上去拉住了正在怒火当头的王某,“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干这事,对得起你的家人吗?”张献红突然一顿呵斥,使王某被震住了,张法官趁此立刻做他的思想工作。“现在正是需要你尽孝道的时候,你母亲手术后需要恢复身体,你奶奶卧床不起,最起码的端茶递水都需要人照顾,还有你那才几岁的孩子也需要爸爸,你要担起家中顶梁柱的责任,你的不理智行为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给家人造成更大的伤害,你还会承担更严重的法律后果。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盲目对待,要走法律途径去解决,不能拿生命做赌注!”

张献红就像老大哥一样,拉着申请人王某劝说了两个多小时,王某才最终理智平静下来,表示听从张法官的建议,决定放弃这种危险行动。其妻子汪某见丈夫平静下来,连连向张献红道谢。执行法官们从王某家离开时,已是晚上十点多。第二天凌晨四点多,张献红带领本组执行人员奔赴该案的被执行人家中,在反复给被执行人张某夫妇明理释法并敦促其履行法律义务后,被执行人夫妇于当天下午来到法院,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承诺7月19日先履行6万元,剩余部分将于2019年分两次履行完毕。

法官耐心劝解直至半夜十点 申请人最终放下砍刀与农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