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是紀念介子推?這只是個傳說!

寒食節是紀念介子推?這只是個傳說!

有個生動的故事讓人難忘,以至於人們對寒食節的來歷信以為真。

寒食節是紀念介子推?這只是個傳說!

說的是春秋時期,晉國上層為爭奪權力動盪不安。為躲避禍亂,公子重耳攜帶幾個隨從在外流浪十九年。流浪期間曾遭遇很多兇險,常常食不果腹,期間介子推曾割下大腿上的肉給公子吃,從而化解了危險。

終於,公子重耳當上國君,對有功之臣大加封賞。當年追隨公子的人都得到了封賞,卻忘記了介子推。而介子推不願提起,背起母親逃到綿山上去了。經人提醒,重耳才如夢初醒。

因介子推不願出山,重耳依照大臣的建議放火燒山,導致介子推和母親被燒死。國君非常悲傷,遂下令禁火十天,以紀念介子推,於是有了寒食節。

那麼,對於這件事,有哪些資料可以參考呢?

在史宗義著的《戲曲歷史真相》中,對此事做了簡短的解釋。史料記載,介子推背起母親逃到綿山,不願出來,晉文公並沒有派人燒山,而是把綿山整個封賞給介子推,並命名該山為介山。

寒食節是紀念介子推?這只是個傳說!

介子推之所以不願受封賞,是因為他了解公子重耳和其他幾個人的人品缺陷,從而逃避他們,不願為官。

在《史記中那些值得銘記的故事》中,乾脆把結果寫成這樣:介子推逃進綿山後,有兩種說法,一種....另一種...

寒食節是紀念介子推?這只是個傳說!

翻閱一下史記原本,發現史記中的記載也是說介子推逃進山中,晉文公搜不到他,就把整個山封給了他。原文:介子推從者憐之,乃懸書宮門曰:“龍欲上天,五蛇為輔。龍已升雲,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獨怨,終不見處所。”文公出,見其書,曰:“此介子推也。吾方憂王室,未圖其功。”使人召之,則亡。遂求所在,聞其入綿上山中,於是文公環綿上山中而封之,以為介推田,號曰介山,“以記吾過,且旌善人”。

另外,《左傳》中也沒有晉文公放火燒山的記載。

那麼,這一傳說到底有沒有史書記載呢?還是有的。一是《呂氏春秋》,一是《韓詩外傳》,這兩部書都具有演繹性質,所以可靠性不大。

現在問題非常明朗了,既然晉文公放火燒山燒死介子推是編造的故事,那寒食節的來歷自然就跟這故事無關了。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李山認為:寒食節的來歷跟遠古人類對火的崇拜有關。古人生活離不開火,但火又經常給人類帶來災難。所以,古人認為火有神靈,要祭祀。每年祭祀的時候,各家要熄火一次,然後重新燃起新火,這叫改火。後來就演變成了禁火節,又變成寒食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