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杜絕「分不清楚」

世上有些事不都是黑白分明,所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諸如義和利的撕扯、公與私的交織、情與理的融合……有時難以分得清爽,即使自己能分清,但旁人難看清,自己難以說清。這裡就有個選擇問題,面對公和私、義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樂的矛盾,是選擇前者還是後者,靠的就是覺悟。黨員姓黨,工作為公,理所當然要以黨為重,以公至上,這是黨性要求,也是黨員的本色。唯其如此,才算得率先垂範,才有凝聚力、向心力、號召力。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楊善洲等都是大公無私、公而忘私、公私分明的典範,他們為人民建立了功績,也在人民心中立起了豐碑,賴以矗立的根基就是一個公字。

荀子認為“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不好分清,有人作為藉口,渾水摸魚;有人當作機會,趁機撈一把;有人作為訣竅,專鑽空子,因而擺兩副嘴臉,搞兩面行徑,自以為聰明透頂,最終難逃法網。也有人膽子很大,本來分得清楚,也知道利害,但在利益誘惑下,睜著眼睛搞貪腐、幹壞事,自以為能瞞天過海,得財源滾滾。實際上,聰明反被聰明誤,到頭來卻是一場空,撞南牆、入高牆,悔之晚矣。

作為黨的幹部,就是要講奉獻、講政治、講大局,領導幹部要在公與私上界限分明,時刻在心中劃清公與私的紅線,拿好丈量公與私的尺子,恪守公與私的底線,築牢拒腐防變的萬里長城。為政者要“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就要分清是非,分清利害,分清高下,分清榮辱,決不能糊塗。遇事要常用黨性尺子量一量,符不符合黨員的標準,常用民心稱一稱,順不順應群眾的心願。在這個過程中,要向高標準看齊,向高境界努力,“憂道不憂貧”,律己不怨天尤人。切莫有“媚上”心態,邀寵取幸,忘了根本,陷入小圈子;切莫有隨大流思想,觀風向、看潮頭,隨波逐流;切莫有急功近利觀念,為了眼前一點小利,不顧大局,失了方向,力求做到政治上清醒,為政上清廉,利益上清白,作風上清新,只有“清”字當頭,才會立於不敗之地。

以舒體聞名天下的著名書法家舒同,贈字無數,有求必應。但若有人請他寫“難得糊塗”,他一概回絕:“我是共產黨人,不能糊塗。”人民日報原總編輯李莊同志著有一本書,從參加革命寫到退居二線,皆是所親歷的盲從、糊塗的苦悶和清醒的快慰,書名就叫《難得清醒》。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清醒首在分清公與私,大是大非不能糊塗,小事小節不能馬虎。古人曾有“不燃官燭”、曹彬“一介不取”“羊續懸魚”等美談,即是管住小節的典型。為官之德在於清廉。持身必須以清廉為準則,凡利祿名譽“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小隙毀大堤,小節鑄境界。對黨員幹部來說,貪一分錢財,就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規矩,就留下一個汙點;謀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黨員幹部應做到先公後私、公而忘私,而不是假公濟私、損公肥私;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而不是利令智昏、為所欲為。自覺從小事細節上加強對自己的約束,練就過硬的思想作風,永葆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共產黨的官,只有一個宗旨,就是造福於民。這是共產黨的官與舊社會的官的本質區別。造福於民就要大公無私。只有無私才能無弊,無弊才能為政公平,使民安居樂業。大公無私才精明強幹,心無旁騖;大公無私才得道多助,暢行無阻。新時代新徵程,黨員幹部修好“心學”,砥礪公心,必能大展身手,大有作為。

坚决杜绝“分不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