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起來」的民間藝術

“這個動作叫金雞上架,這個叫抬頭望月,還有二龍戲珠、高山流水、過橋、拋高。”一大早,西寧體育場上,抖空竹老人常國財正在展示著自己的“絕技”。

“13年了,剛開始時在麒麟灣一個小角落練習,那時候動作簡單,但現在我能玩‘一線二’,花樣也比以前多了很多。”年過七旬的常國財回憶,當時退休後沒有太多愛好,天天待在西寧市小遊園、麒麟灣看別人玩空竹,從那時起就對這項運動產生了興趣。

“我跟著從上海來的張師傅學,一個月後將空竹玩轉了。”在練習中,常國財只要看見有人玩出一個新花樣,他就跟著學。兩年間,他到處學習抖空竹,加上自己愛琢磨,現在常國財隔幾秒就能變換一種花式動作,手裡的空竹掌控自如,或拋或甩或拉,尤其是空竹舞龍,整條龍隨著空竹在空中舞動,20多個花式套路讓旁人看得不時發出驚歎聲。

“這些花式抖空竹大部分需要自己琢磨,自己改進。”常國財說,一般市場上買來的空竹都是塑料手柄,很容易損壞,他就從市場上買來不鏽鋼衣架,自己裁切,然後再用拖把柄固定,牢固又有光澤。

“抖空竹對手、眼、腿、腰、臂、腦的靈活性都有好處。”常國財說,不光自己玩空竹玩出樂趣,他希望更多的人來參與這項運動,去年他還加入西寧市空竹協會,到體育場義務教大家抖空竹。

他說,空竹最早是由漢族民間遊戲用具“陀螺”演變而來的。陀螺是遠古時代就出現的玩具。為延長陀螺的旋轉時間,人們改用鞭子抽擊這些木製或陶製陀螺;再後來,改用竹製陀螺,並在上面開口利用空氣衝擊發出哨聲,即“鳴聲陀螺”,後來“鳴聲陀螺”漸漸有了“空竹”的別稱。

“空竹不僅器材簡單,易於學習,而且動作花樣繁多,技法多樣,很受歡迎。”常國財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