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讀書而讀書,即使書讀得再多,也只像一個原來一無所有的暴發戶

為讀書而讀書,即使書讀得再多,也只像一個原來一無所有的暴發戶

書香沁心 ·《讀書詩中有哲理》

文 | 萃辰天心書院院長 · 印安(陳伯安老師)

朗讀 | 萃辰天心書院茶藝師 · 思齊(袁齊齊)


讀書,是古往今來的一個永恆的話題。論讀書之理,講讀書之法的文章,也如恆河沙數,讀不勝讀。相形之下,用讀書詩這種生動活潑的表達方式,來闡發讀書的哲理,就顯得特別有趣。

讀書的道理千條萬緒,概括起來,無非是為什麼要讀書,讀什麼樣的書以及怎樣讀書等幾個方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閱讀和欣賞幾首讀書詩,體會一下詩中所蘊含的讀書理趣。

龔自珍是我國清代的一位傑出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寫出“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的詩句而名滿天下。在他所寫的詩歌中有一首《己亥雜詩》是膾炙人口的:

雖然大器晚年成,

卓犖全憑弱冠爭。

多識前言蓄其德,

莫拋心力貿才名。

這是龔自珍四十八歲辭官南歸途中答兒子的詩。詩中指出,擔當大事的人才,成名往往較晚。但是,要想出類拔萃,全靠青年時代的刻苦努力。詩人認為,應該多閱讀前人的著述以提高自己的道德和才能,千萬不要把心思放在追逐虛名上面。這首詩含義深刻,生動地闡明瞭為什麼要讀書的道理。

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一生創作了近萬首氣壯語豪、風格雄渾的好詩。其中,有一首名為《解嘲》的詩,是專門談讀書的:

我生學語即耽書,

萬卷縱橫眼欲枯。

莫道終生作魚蠹,

爾來書外有功夫。

世人在詩中說,他在剛學會說話的幼年時代就酷愛讀書,由於讀書破萬卷,幾乎把眼睛都讀枯竭了。三、四句,一反前意,指出死書將變成蛀書蟲;還應該在書外多下功夫。這首詩,形象地說明了既要多讀書,又要多瞭解社會人生的道理。

如果說,以上兩首詞說明的是為什麼要讀書以及應該讀什麼書的道理,那麼鄭板橋的一首讀書詩,則說明的是怎樣讀書的問題:

讀書數萬卷,胸中無適主。

便如暴富兒,頗為用錢苦。

詩人認為,讀書、胸中要有“適主”,即使讀了很多書,也就是說,讀書的目的全在於運用。如果只是為讀書而讀書,即使讀了很多書,也會像一個原來一無所有的暴發戶一樣,一旦有了很多錢,卻為不知道該怎麼花而苦惱。

同鄭板橋這首詩異曲而同工,梁啟超寫了一首《給女兒寫的信》:

吾學病愛博,用甚淺和蕪。

尤病在無恆,有獲旋失諸。

凡百可效我,此二無我如。

梁啟超的這首詩中,總結了自己的治學經驗,但坦率地說自己在學習上存在兩個毛病:一是“愛博”,一是“無恆”。前者的後果是流於膚淺和雜亂,後者的結果是歸於空疏而無獲。他告誡女兒說,許多事情都可以效法我,唯有這兩點不要像我那樣。梁啟超這首詩,深刻地說明了,在博的基礎上應該力求專,只有這樣,才能“升堂入室”,在學術上卓有建樹。

講 師 簡 介

為讀書而讀書,即使書讀得再多,也只像一個原來一無所有的暴發戶

陳伯安(印安) 萃辰天心書院院長

文化學者,詩詞聯賦作家。曾任武漢市洪山區教育局局長、江漢大學武昌分校副校長、武漢工貿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等職,現為萃辰天心書院院長。已出版《思維的技巧》《伯安百說》《讀書趣話》《聯語哲思》《新武漢三字經》《橫山聯唱》《南山窖雪》等文學專著,參與主編《古今絕句鑑賞辭典》(任副主編)。任萃辰天心書院院長以來,在書院親授國學經典多部,言傳身教,影響廣泛。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