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偵查」特應性皮炎的行蹤

特應性皮炎(AD)是一種以劇烈瘙癢、皮膚乾燥和皮疹為特徵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又名異位性皮炎、遺傳過敏性溼疹。

如何“偵查”特應性皮炎的行蹤

AD的發病機制複雜,包括遺傳、免疫、環境、心理等因素。

如何“偵查”特應性皮炎的行蹤

根據年齡不同分為嬰兒期、兒童期和青年與成人期3個階段。發達國家兒童發病率高達 l5%~20% ,成人 1%~3%。目前對兒童AD逐漸重視,但是對成人AD診斷較少,常常被診斷為溼疹;成人AD常以紅皮病為特徵,查體可見特應性皮炎典型皮損。以下是我曾就診的老年性AD,其全身潮紅,面部皮疹如圖:

如何“偵查”特應性皮炎的行蹤

如何“偵查”特應性皮炎的行蹤

如何“偵查”特應性皮炎的行蹤

如何“偵查”特應性皮炎的行蹤

患者本人或家族中可見明顯的“Atopic”特點:1.有容易患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膚病的家族性的傾向 2.對異種蛋白過敏 3.血清中IgE值高 4.血液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目前國內AD的診斷標準常採用以下2個標準:

第一:AD的Williams診斷標準

主要標準:

必須具有皮膚瘙癢史

次要標準

(1)屈側皮膚受累史,包括肘窩、腋窩、踝前或頸部(10歲以下兒童包括頰部)

(2)個人哮喘或過敏性鼻炎史(或在4歲以下兒童的一級親屬有特應性疾病史)

(3)近年來全身皮膚乾燥史

(4)屈側有溼疹(或4歲以下兒童在面頰部/前額和四肢伸側可見溼疹)

(5)2歲前發病(適用於患兒年齡>4歲)

確定診斷:主要標準+3條或3條以上次要標準

第二:張建中教授AD診斷標準

1) 病程>6個月的對稱性溼疹

(2) 過敏性個人史和/或家族史

(3)血清總IgE升高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升高/或一種以上過敏原陽性(>2級)

其中①是必備條件,②③ 中至少滿足一條

這裡重點提出:張建中教授所說的AD是個累積性、過程性診斷,而不是一個時間節點一個橫斷面的診斷。比如患者3歲時期有變異性哮喘或者過敏性結膜炎、鼻炎等,經過2年治療臨床治癒了,隨後5歲的時候出現皮膚劇烈瘙癢、溼疹持續6個月以上,查IGE或者嗜酸細胞升高,就可以根據“226”張建中教授AD診斷標準,診斷AD。還有患者前後時間出現蕁麻疹、結節性癢疹持續時間超過半年,查IGE或者嗜酸細胞升高, 患者有過敏體質,也可以診斷AD。再或者患者以及一級家屬均有過敏體質,並瘙癢性皮膚疾病半年餘,查過敏指標升高,也可以診斷AD。總之:患者有2個系統存在過敏性疾病(皮膚為其中一個)不管先後是否臨床治癒,時間超過半年;或者患者及家屬2者中有過敏體質;再加過敏指標升高,以上因素超過3個均可考慮AD。

如何“偵查”特應性皮炎的行蹤

如何“偵查”特應性皮炎的行蹤

張建中教授在授課中提及病程>6個月的對稱性溼疹,可以放寬至大於6個月的過敏性疾病(比如丘疹性蕁麻疹、結節性癢疹、脂溢性皮炎等)

如何“偵查”特應性皮炎的行蹤

如何“偵查”特應性皮炎的行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