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動的靈魂,以肉爲歡

二十萬吃貨的精神故鄉

躁动的灵魂,以肉为欢

今天的文章,非常兇殘。手機流量黨慎點(現在說其實已經晚了)。還沒吃晚飯,或者又餓了的朋友,不妨留到明天再看。因為,因為,作者寫的拍的那些吃食,實在太誘人。

深夜談吃最早的口號是,“深夜談吃,報復社會”,後來改成“深夜談吃,抱抱社會”。其實從看了更餓的角度來說,前者似乎更為貼切。請大家猛烈地轉發這篇兇殘的報社文,同時也歡迎大量、猛烈地把你們的報社文扔過來吧。

——深夜君

- 正文 -

我愛食肉,友人打趣說作為南方姑娘卻有了北方漢子的食慾和飯量,很驚人。講真,這句玩笑話頗讓人自豪。畢竟對我而言,唯有旅行和美食不可辜負,躁動的靈魂需要一場說走就走時,途中偶遇的肉食是最幸福的讚歌。當鮮甜的肉汁纏繞唇舌,滑嫩的纖維拂過牙齒,此時此刻,能吃即是福。

大漠孤煙直,草低現牛羊。廣袤的西部土地有雅丹,草原,沙漠,高窟,胡楊林,雪山,有經幡,有信仰,更有公路上肆意奔跑的“羊肉串”,雪水邊慵懶攤平的“犛牛肉”。天然的放牧場,大風與烈酒,跑馬的漢子揚著鞭,聲聲催人食肉去。

手抓羊肉,不加鹽燉煮,不膩不羶,彈牙鮮美,裝盤撒鹽,雙倍提鮮,咬上一口,奶香味四溢。

躁动的灵魂,以肉为欢

脫骨犛牛肉。原汁原味,酥爛脫骨,刀子割肉,送入口中,西部的豪情,狂野的歡愉。

躁动的灵魂,以肉为欢

藏火鍋。犛牛骨熬製,湯澤奶白,葷素鋪開,五彩斑斕。犛牛肉丸越嚼越香,骨湯一碗接一碗,根本停不下。

躁动的灵魂,以肉为欢

海闊憑魚躍,捕來立馬吃。漁民的餐桌華麗而質樸,豐盛而簡單。昂貴的食材,家常的做法,鮮甜的回憶。

白灼鮮魷。肉質Q弾鮮嫩,沾上與生俱來的墨汁,鮮甜可口。淋上少許醬油,又是另一番天地。

躁动的灵魂,以肉为欢

雜魚早餐。從沒敢想過晨食有剛打撈出的海魚和超過手掌長的皮皮蝦,在中國“馬代”廟灣的日子裡,除了斷網與世隔絕的安靜,還有不斷刷新著何謂奢侈海鮮餐的認知,“劉姥姥進大觀園”,天天見驚喜。

躁动的灵魂,以肉为欢

奇葩海螺。嗦河螺高手碰上海螺,完敗。吃石螺是唇舌吮吸咬,吸螺是南方人普遍與生俱來的天賦神技,搞定不費吹灰之力。但面對海螺,壓根兒不是一個套路,或邊旋轉螺身邊手敲,或用長鉤子挑,這是力量與智慧的碰撞,沒有當地人指引,煮熟的海螺即使不會飛,但也吃不到,妥妥乾瞪眼的節奏。

躁动的灵魂,以肉为欢

漫步東南亞,無從下手,必選牛扒。東方風情的香辛料碰撞西方烹飪方式,淌汁的紅肉,沾上鹹香的香料,肉食者的小確信。

清晨,提著從工地旁窩棚買的油炸雞皮,拎著村民家配了根樹枝的咖喱牛肉炒飯,穿過開滿粉白金相間三角梅的村落,一個人坐在甲米的沙灘上,看著海浪潮起潮落嚼著肉;下午,晃在馬德望的農貿市場,看著油炸水甲蟲,串燒整青蛙,辣椒炒蝗蟲,第一次拒絕吃肉;傍晚,結束神廟之旅,席地竹棚裡,伴著柬語迪斯科和當地人扭著胯,就著暹粒啤酒喝水蛇湯。晚上,窩著家鄉大排檔,好友二三,擼串訴衷腸。

願這歡愉的肉香始終伴我走過這一路。

文 / 皮卡小姐

圖 / 皮卡小姐

BGM / 飛了 - 崔健

深夜談吃

你與吃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長按掃碼關注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深夜談吃是覆蓋千萬受眾的WeMedia自媒體聯盟成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