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同牀睡還是分牀睡好,看完這篇不再糾結

對很多新手爸媽而言,帶孩子的過程,就是不斷升級打怪過程。

每天即使武裝到了牙齒,做好萬全準備,卻總有出人意料的時候。

譬如,當一位新手麻麻和自己閨蜜閒聊的時候:

——我們家寶寶夜裡夾在我和老公中間睡,小腦袋特別容易出汗。

——原來寶寶還在跟你們一起睡啊,其實可以讓他自己睡。

——我也想啊,可總是不放心,怕他蹬被子著涼了。而且他晚上一醒來,看不見我該多著急啊。

——可也不能一直跟你們睡吧……(自行腦補半小時的尬聊)

孩子同床睡還是分床睡好,看完這篇不再糾結

那麼,小朋友從什麼時候開始,可以與父母分床而眠呢?在剛開始的時候,又該如何避免上面那位新手麻麻出現的情況呢?

孩子同床睡還是分床睡好,看完這篇不再糾結

和寶寶同床睡的優缺點

在分床睡之前,我們先來說說寶寶和爸媽同床睡的優缺點。

1

和寶寶同床睡的優點

對於剛剛分娩的新媽媽而言,由於身體的不方便,如果母嬰分床睡會不容易照顧寶寶,而與寶寶睡在一張床上,餵奶及照顧寶寶都更為方便。

而且“和寶寶一起睡的時候,即使身體是疲憊的,但一看到他睡著時那恬靜的小臉蛋,內心就充滿了喜悅和幸福感。

2

和寶寶同床睡的缺點

· 位置狹小

大部分的母嬰同床,意味著爸爸、媽媽、寶寶都睡在同一張床上,相對狹小的空間會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

· 空氣不新鮮

而且成人與寶寶距離過近,呼出的二氧化碳被寶寶吸入,使寶寶呼吸的空氣不新鮮,影響寶寶睡眠質量;

· 細菌轉移

其次,大人與寶寶睡同一張床,便很容易將成人身上所攜帶的細菌轉移到寶寶身上,危害寶寶的健康。同時父母翻身或動彈時還會驚醒寶寶,影響寶寶的睡眠。

· 影響寶寶獨立性

再者,還會使寶寶缺失獨立性,變得比分床睡的寶寶粘人,對日後的分房睡造成更大的阻礙。

· 寶寶容易出意外

更危險的是,據英國《獨立報》消息,英國嬰兒死亡調查小組在調查中發現,猝死嬰兒中的四分之一是和父母同睡一床,沒有任何徵兆,發熱、窒息而死。

既然同床睡有不少壞處,為何還有這麼多孩子仍舊睡在爸媽的床上?

這是因為不少爸媽堅信,僅憑著“安全感”和“親密關係”這一條就可以打敗所有的壞處。

孩子同床睡還是分床睡好,看完這篇不再糾結

共享睡眠是不錯的解決方案

那麼是否有一種既能降低風險,又能不隔斷親密關係的睡眠方法呢?

“共享睡眠”新手爸媽們一定值得擁有。

美國兒科學會AAP是反對同床睡這種睡眠方式,同時,另一種更好的睡眠方式—“共享睡眠”(co-sleeping)逐漸被西方爸媽們接受度越來越高的睡眠方式。

爸媽要注意了(敲黑板),同眠不等於同床

同眠的方式是指:爸媽和寶寶睡在較近的位置,例如同一表面或不同表面,能夠相互看見、聽見和或者能摸到彼此。同眠包括同床睡這種情況,但是不同床也可以做到同眠的。

具體來說,同眠可以有這樣幾種形式:

嬰兒床拼大床

這種方式既保持了讓寶寶獨立睡自己的床,也可以讓爸媽和寶寶保持最親近的位置。讓寶寶睡自己的床,在寶寶的物權意識敏感期也是一種積極的鼓勵,讓他知道他有自己的床。

同房不同床

這種方式也是最常見,使用最多的。把寶寶的床放置在離爸媽大床的附近,讓寶寶可以在自己的小床上看得到爸媽。

孩子同床睡還是分床睡好,看完這篇不再糾結

這樣的方式更加符合分床的定義,彼此也不容易被對方的動靜打擾到。當然這要求臥室至少能放得下兩張床,還得留出臥室傢俱和走路的空間。

床中床

床中床就是把嬰兒的小睡籃放置在爸媽的大床上,這樣可以讓飽寶有一個安全的睡在大床上的小空間。當然這個只適合四個月前的小嬰兒,會翻身了以後分分鐘就爬出來了。

孩子同床睡還是分床睡好,看完這篇不再糾結

寶寶多大與父母分房睡好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寶寶分房睡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刀切”,最好是根據自家寶寶的實際情況進行。

一般來歲,在寶寶三歲後便可以讓其適應分房睡了。因為寶寶在三歲的時候上幼兒園了,具有了一定的獨立能力,並學會了起床、穿衣服、脫衣服、上廁所,因此此時家長便可以與寶寶分房睡了。

如何讓寶寶快速適應分房睡?

1

應讓寶寶儘早習慣與爸媽分床睡,分床睡是日後分房睡的基礎。

2

在分房睡的最初階段需要陪伴寶寶入睡,因為寶寶開始與家長分房睡難免會緊張害怕,因此家長需要陪伴寶寶入睡後再離開。等寶寶已經適應了與家長分房睡,就可以讓寶寶獨立進行睡眠了。

3

寶寶的房間儘量與大人房間近一些

,這樣讓寶寶感到與父母其實距離並不遠,從而不會產生那麼強烈的恐懼感。

4

家長儘量讓寶寶從小便擁有獨立的小床,這樣可以讓寶寶睡得更加舒服,還能從小培養他的獨立性,也能為以後分房睡覺打下良好的基礎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