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最強養生指南,教你如何吃得香睡得好

再過兩天就是除夕團圓夜了,可仁先在這裡給梁友們拜年啦!祝大家新年大吉,睡睡平安!

春節最強養生指南,教你如何吃得香睡得好

每到過年,一回老家,可仁就能吃到很多平時吃不到的美味,外婆親手做的香腸、炸酥肉,還有火鍋、水煮魚……想想都忍不住咽口水。

正所謂“每逢佳節胖三斤”,過年期間每天大飽口福,不僅體重跟著往上冒,而且胃也不是特別舒服。加上親朋好友好不容易歡聚一堂,睡覺也不像平日裡那樣有規律。

你是否也和可仁一樣,過完年,感覺還蠻累的。

今天,可仁特意提前為大家準備好了一份“春節養生指南”,讓我們在春節期間,吃好喝好玩好休息好,過最健康的吉祥如意年。

春節最強養生指南,教你如何吃得香睡得好

作 息

睡覺時間晚9朝6

熬夜最好子時睡半小時

“冬天應該早睡,適當晚起;夏天應該早睡早起。”瀘州市中醫醫院治未病科主治醫師黃勇剛表示,人的作息應遵循大自然規律,春夏秋季儘量在5點起床,冬天也不能超過6點。

早上天沒亮時,不宜鍛鍊身體,因為空氣中瘴氣較重。天亮太陽出來後,瘴氣會被分解或者上浮。”黃勇剛說。

而中午11點到1點是午睡時間,午餐的消化吸收消耗了人體能量,所以容易疲倦。此時如不能睡也要閉目養神,尤其不要進行劇烈運動。

長期有午睡習慣的人可能有體會,有時突然一瞬間醒了,然後精神十足,這是人體與大自然達成統一。

很多人關心晚上什麼時候睡覺才是健康的,中醫專家表示:晚上9點前。人和植物一樣,白天吸收、產生能量,晚上進行新陳代謝,

晚上9點到凌晨5點為有效睡眠時間。

特別是子時(11點到凌晨1點)是必須睡覺時間。因為五臟六腑都取決於膽,而子時是膽活躍的時間。所以即使要熬夜,也要在子時至少睡半個小時

春節最強養生指南,教你如何吃得香睡得好

就 餐

早餐必須吃 午餐吃飽

晚餐九點前要清淡

早晨5點至7點是人體大腸活動最旺的時候,在7點前應排便,因此起床前先喝杯水沖刷腸道。而7點到9點胃最活躍,9點到11點脾最活躍,這時人的消化吸收能力最好。

如此時不起床,胃酸會嚴重腐蝕胃黏膜,長此以往會得脾胃疾病,所以千萬不要賴床。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越賴床越疲憊不堪。

因此早餐的最佳時間為7點到9點,一定要吃早餐,就算10點吃也比不吃好。如果實在無法吃早餐,也要喝一杯熱水稀釋胃液。

早餐搭配合理,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食,如粥、麵條、饅頭、麵包等,也要攝入蛋白質,以及蔬菜水果等。

午餐不僅要補充上午消耗的能量,也要儲存下午所需的能量,因此午餐要吃飽。午餐應以五穀為主,配合大量蔬菜瓜果,適量肉類、蛋類。

如果白天已經吃得非常豐盛,晚上適當清淡一點,多吃蔬菜。

晚上9點以後,胃就已經休息了,因此9點以後一定不能吃東西,不然會加重腸胃負擔,還影響睡眠質量。

春節最強養生指南,教你如何吃得香睡得好

飲 酒

飲酒注意適量

吃藥期間不飲酒

之所以把這一點單獨拎出來講,是因為我們心中根深蒂固的飲酒習俗,節假日是無可避免的。

雖然我們已經聽過無數遍,但可仁還是要提醒大家,喝酒一定要控制量,最好每次飲用50克為限。

如果無法限制飲酒量,最好在飲酒前攝入一些主食,如饅頭、米飯等,用於延緩酒精的吸收,保護腸胃。

一次大量飲酒可能會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等急性胃炎症狀,連續過量飲酒後,酒精刺激食道和胃黏膜,甚至引起胃出血。長期過量飲酒還是導致消化系統癌症的因素之一。

吃藥期間不要飲酒。

有的藥和酒是“相剋”的,輕者加重肝臟負擔,重者可能引起肝臟壞死、昏迷,甚至會要命。

下面這些藥,吃了就千萬別再喝酒!

感冒藥 + 酒 = 肝衰竭

絕大多數感冒藥中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又名撲熱息痛),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及緩解疼痛。而對乙酰氨基酚在體內生物轉化過程中,會產生一種有毒的代謝物質,需要與體內的還原性谷胱甘肽等保護因子結合才能降低毒性。

過量飲酒時會消耗大量的體內的谷胱甘肽,致使對乙酰氨基酚生成的代謝物無法與谷胱甘肽結合,增加肝臟衰竭的風險。

頭孢類 + 酒 = 毒藥

頭孢類抗生素加酒就等於毒藥,因為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進入體內先轉化成乙醛,繼而在酶作用下轉化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而頭孢類抗生素會抑制乙醛繼續轉化排出,乙醛積蓄過多可導致患者出現面部及全身皮膚潮紅、噁心、嘔吐、頭痛、頭暈、胸悶、心悸、視覺模糊、腹痛、腹瀉、氣急、出汗等症狀,甚至出現血壓下降、呼吸困難、急性心衰、心肌梗死、休克等嚴重症狀。

用藥者飲酒後5~10分鐘即可發病,反應持續30分鐘至幾個小時,嚴重者甚至會致命。

安眠藥 + 酒 = 會要命

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三唑侖、巴比妥類及水合氯醛等鎮靜催眠藥,有的本身就有一定的抑制呼吸、心跳的作用,而酒精也有相同作用,兩者合一可產生雙重刺激,使人反應遲鈍、昏睡,甚至昏迷不醒,呼吸及循環中樞也會受到抑制,出現呼吸變慢、血壓下降、休克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降壓藥+酒 = 低血壓休克

服用利血平、卡託普利、心痛定、硝苯地平、肼苯達嗪、地巴唑等降血壓藥期間如果喝酒,可能引起血管擴張,從而出現低血壓性休克,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酒精具有擴張血管,抑制交感神經及血管運動中樞和減弱心肌收縮力的作用。如果酒後服用降血壓藥,將使小血管更為擴張,使血容量進一步減少,血壓驟降,出現體位性低血壓或昏厥。部分降壓藥如複方降壓片、複方雙肼屈嗪與酒精合用也可能會使血壓急劇升高。

解熱鎮痛藥+酒=消化道出血

解熱鎮痛藥有阿司匹林、布洛芬、雙氯芬酸等,如果服用該類藥物時大量飲酒,可使血清胃泌素大量分泌,解熱鎮痛藥同樣可使血清胃泌素分泌增加,二者聯用可致胃泌素濃度劇增,胃酸大量分泌,以致破壞胃黏膜屏障,損傷黏膜下血管,有引起胃出血的危險。

降糖藥+酒=低血糖休克

在使用優降糖、降糖靈、甲苯磺丁脲、格列苯脲、二甲雙胍、胰島素等降血糖藥期間,不能同時飲酒,因為酒精具有抑制糖吸收和糖異生作用,而降血糖藥也主要作用於這些環節。兩者協同產生的後果會引起血糖下降過快甚至出現低血糖昏迷,嚴重者可發生低血糖性休克,危及生命。

抗過敏藥+酒=嗜睡昏迷

苯海拉明(如強太敏)、氯苯那敏(如撲爾敏)、賽更啶等與酒同服,可引起嗜睡、精神恍惚、昏迷。因此,服用第二代抗組胺藥物期間應忌酒,否則會明顯增加不良反應風險。

另外,駕駛車輛、從事高空作業等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的人都不宜服用。

腸胃炎藥+酒=更易醉酒

痢特靈(呋喃唑酮片)主要用於一部分腸胃不好的人,比如細菌性痢疾、腸炎等。服藥後,胃腸不適可以很快緩解,但如果此時喝上點酒,就會感覺醉得比平時要快,口渴、頭暈眼花、面部和全身皮膚潮紅、心慌氣急,表現出醉醺醺的樣子。

服用痢特靈藥片時禁止喝酒,如已停藥也應在停藥半個月後才能飲酒,否則仍可出現醉酒症狀。因為,被痢特靈抑制的體內單胺氧化酶活性要在停藥兩週後,才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

還有一些,中樞抑制藥、抗結核藥也不能飲酒

溫馨提醒:

在服藥期間以及停藥後的兩週內都不要飲酒,還要注意避開一些含有酒精成分的食品或藥物,如酒心巧克力、藿香正氣水、含酒精飲料等。

喝多了,如何科學解酒?

網上流傳了很多解酒的土方子,比如喝濃茶、喝咖啡。

濃茶和咖啡裡都含有咖啡因,能暫時趕走睡意並恢復精力,但遺憾的是,咖啡因本身並不能促進酒精的排洩和轉化。

多喝水對解酒有一定效果。因為大量喝水可以增加小便量,從而加快酒精排洩。

但是,說到底,現在並沒有一種方法真的有解酒效果。

如果有,那一定就是不喝酒或儘量少喝,而不是市面上賣的各種“解酒藥”。

喝多了,什麼姿勢更安全?

如果一個人醉了,最麻煩的事情不是他抱著電線杆不走,也不是他哭著喊著要找媽,而是嘔吐後又誤吸所導致的窒息。

真的會要人命的!

因此,喝酒之後的姿勢非常重要。

重點強調:請幫助他側著睡,保證呼吸暢通。

如果你是旁邊那個清醒的人,能幫他找到地方休息最好,注意查看他的狀態,千萬別讓喝醉的人一個人獨自休息。

忍不住多囉嗦了一點,希望最後這部分我們都用不上~開開心心過年囉~

(本文整理自人民網、丁香醫生、健康時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