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夢想車大賽招募大使張鵬講述夢想成真的故事

东风梦想车大赛招募大使张鹏讲述梦想成真的故事

張鵬與東風eπ概念車 記者 王欣然/攝

东风梦想车大赛招募大使张鹏讲述梦想成真的故事

2016年11月23日,第二屆東風夢想車決賽頒獎禮

記者 王欣然

2014年5月,以“創綠·潤未來”為主題的第一屆“東風夢想車”中國環保汽車創意設計大賽啟動。該大賽是由東風汽車公司、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東風公益基金會聯合舉辦的,面向全國高校學子的專業賽事,也是東風公司社會責任“潤”計劃實施過程中首個“一項雙責”的履責實踐項目,在挖掘中國汽車專業人才的同時,更助力當代青年實現“汽車夢”,履行了東風公司作為車企的社會責任。2016年6月,以“車社會·潤未來”為主題大的第二屆“東風夢想車”中國青年汽車創意設計大賽如約而至,引發青年一代對“人、車、社會”關係的思考與探索。

2014年5月,東風夢想車比賽第一季啟動。我作為招募大使,先後去了武漢理工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同濟大學3所學校宣講,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讓中國青年學子能從環保、智能、創意等角度發散思維,觸發新的理念和技術突破。

跟學生們的交流和相處,讓我更好地認識了當代的中國青年。不僅切身感受到了他們的熱情,也深切地體會到了他們對汽車相關知識瞭解的廣度和深度,涉及造型、安全、智能、環保等各個方面。

東風夢想車大賽招募大使,應該說是東風夢想車大賽平臺和學生之間的一座橋樑,一方面讓廣大學生認識、瞭解東風公司,以及作為汽車設計師的現狀;另外一方面,從這群青春、有活力、有發散思維、有創新智慧的學生們身上看到更年輕具有活力的想法。

學生時代的想法保留了最具活力的創造力,腦洞比我們大得多,可以給我們很多的啟發。參與作品評審時,給我印象比較深的設計理念是,個人交通工具可以隨時串成共享交通工具的結構形態,也就是私用和共享之間隨意切換。這是學生們對未來人用車習慣、社會資源緊缺、交通擁堵等情況綜合考慮之後,做出的設計。

說起這些,我覺得必須提一下在北京車展上發佈的東風eπ概念車,它融合了東風精神文化內核、集合了東風造型DNA,也傳達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暢想、對未來汽車的理解。

形式追隨功能,東風eπ是公司全新設計語言的起點。正如同夢想車大賽中,參賽作品傳達的無人駕駛、快速充電、共享出行等等理念,以及對人和人、車和人、車和車之間關係的重構一樣,最終將它們轉化為現實中的產品。

現在中國自主品牌的造型設計已經可以跟很多合資品牌比肩了。我們從二三十年前的工藝設計起步,通過學習、模仿,已經形成了中國本土獨特的設計語言。但是要追上國外已經發展了100多年的汽車工業,要和世界一流水平接軌,要引領汽車設計潮流,真的不是彎道超車幾十年能達到的。在有前車之鑑的情況下,我們還是需要花費成倍的努力去學習。

如何把東風的產品和其他公司的產品做出差異性,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考慮到車和人的交互,讓用戶的體驗更便利。隨著人車關係的深化,汽車已經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是消費者的生活形態與價值觀的體現。

我經常跟同事和朋友說,做汽車設計應該不忘初心的,因為汽車行業的產品週期很長,出成果特別特別慢。把一個汽車設計的想法落地的過程,既漫長又很困難。把設計的想法堅持下去,做完之後,還能保持同樣的熱情去做下一輛車,去迎接不斷的挑戰和變化,這就是不忘初心。

我想對參與夢想車大賽、從事汽車設計的年輕人說,在實現汽車夢想的過程中,要把握好每一次機會,這與學校裡僅僅停留在概念上的項目很不一樣。設計中要面臨激烈的競爭,因為所有的方案都是競爭出來的,不是說方案交給你就是你的了,要頂住壓力巨大的項目推進過程。在學生時期就能夠通過東風夢想車平臺,去體會作為設計師的五味雜陳,這是一種非常難得、非常重要的歷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