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有「院子」的年代,爲何我們不懂賞石?


很多玩石頭的朋友都渴望自己能住在有院子的房子裡,一是因為經常撿石、淘石,搬石上樓太費事了;

「雜談」有“院子”的年代,為何我們不懂賞石?

二是因為樓房的使用面子都不大,堆幾塊石頭就沒地方放了;三是因為住高樓大廈交友不方便,有個院子石友們可以經常過來品茶賞石了。

「雜談」有“院子”的年代,為何我們不懂賞石?

但是仔細想想,我們都是從那個有院子的年代走過來的,為何那時就不懂賞石呢?

「雜談」有“院子”的年代,為何我們不懂賞石?

《雄風》

曾經的小院子,在腦海中難以忘記!

「雜談」有“院子”的年代,為何我們不懂賞石?

曾經,我們都住在平房裡,或獨門獨院享受自由空間,或幾戶共住大雜院享受鄰里親情。有院子的年代,我們不用安裝防盜門、防盜窗、防盜網,人從外面回家,推開吱吱呀呀的木門,一步就跨到了自家的院子裡。

「雜談」有“院子”的年代,為何我們不懂賞石?

住在院子裡的人,隨意地在院內撐著竹竿曬衣、打一口井飲水、圍著石桌吃飯、躺在竹床上睡覺,輕鬆自在、無拘無束。

「雜談」有“院子”的年代,為何我們不懂賞石?

經過院子的陌生人,經常從敞開的門外走進來討口水喝,歇歇腳,然後感激不盡地離去。

「雜談」有“院子”的年代,為何我們不懂賞石?

《叢蟲》

到了飯點,院子裡的人穿梭在門裡門外,擋水劈柴,陣陣飯香、縷縷炊煙從各個小院飄出來,瀰漫著整條小巷。

「雜談」有“院子”的年代,為何我們不懂賞石?

《明月松間》

曾經的小院子,留下了無數的快樂!

有“院子”的年代,人們雖然粗茶淡飯、粗布衣裳、粗糙地生活,每天為了一日三餐累的一顆汗珠摔八瓣,但是吃完飯後還是其樂融融的。

「雜談」有“院子”的年代,為何我們不懂賞石?

那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沒有電視,大家圍坐在小院子裡,婦女們做著針線活,男人們談古論今,說著報紙上登出的國內外大事,小孩子們或玩著自制的工具,或聽老人講神話故事。

「雜談」有“院子”的年代,為何我們不懂賞石?

一些戲迷們在自家院子裡模仿各種角色唱戲,一些懂得樂器演奏的人在院子裡免費向感興趣者傳授技藝,一些喜歡下棋的人在小院子裡對壘博弈,惹得圍觀者目不轉睛。

「雜談」有“院子”的年代,為何我們不懂賞石?

在小院子裡,兒時的我們閱讀四大名著、練習各種書法、學習算盤的運用;在小院子裡我們爬過牆頭、捉過蝸牛、鬥過蛐蛐、撲過蝴蝶。院子雖小,卻充滿童年的歡樂!

「雜談」有“院子”的年代,為何我們不懂賞石?

《金猴獻壽》

有院子的年代,為何我們不懂賞石?

有院子的年代,我們都愛種花養草,經常是“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有院子的年代,我們都愛養魚養鳥,院子魚缸裡游來游去、擺動漂亮紅尾的金魚,鳥籠裡整天跟人學舌的鸚鵡,曾給物質生活不富裕的人們帶來無窮盡的快樂。

「雜談」有“院子”的年代,為何我們不懂賞石?

《金蟬修道》

然而,在那個有院子的年代裡,人們除了蓋房奠基、修築路面和醃製鹹菜需要用到石頭,會去上山搬運一些回家之外,卻很少見到有人整包整袋地把山坡湖畔的石頭搬回家,堆在院子中間請大家來欣賞石頭的美。

「雜談」有“院子”的年代,為何我們不懂賞石?

然那麼為什麼那個有院子的年代,我們不懂賞石呢?現在回想起來大概有這麼幾點原因吧!

「雜談」有“院子”的年代,為何我們不懂賞石?

《風雲》

不具備欣賞的眼光

石頭漫山遍野皆是,垂手可得,在很多人眼中是不值錢的無用之物,但是真正要從普石中發現精美的奇石,卻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高雅的藝術情操和善於發現美的超強眼力,這是那麼知識缺乏的年代大多數人所不具備的各種條件。

「雜談」有“院子”的年代,為何我們不懂賞石?

《鴕鳥》

賞石尚未形成氣候

人都有從眾心理,在那個年代賞石尚未形成氣候,沒有奇石市場、沒有奇石博物館、沒有協會組織賞石展、沒有手機微信群、大多數人不懂如何去發現,即便撿到奇特的石頭也不知找誰去鑑定,更不懂如何玩賞。

「雜談」有“院子”的年代,為何我們不懂賞石?

奇石的交易沒有形成

現在我們常說賞石是高雅文化,與錢扯上關係後就顯得低俗。但是真正推動賞石文化發展地卻是奇石交易。有人發現撿石能買錢,於是願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撿石頭;有人發現賣石能盈利,於是做起了奇石生意。

「雜談」有“院子”的年代,為何我們不懂賞石?

《盛世祥和》

在他們的推動之下,奇石從山裡運到了城裡,進入到市場中成為商品,賞石文化被推動和發展,而那個年代這一切是經濟不發達的年代所達不到的。

「雜談」有“院子”的年代,為何我們不懂賞石?

收藏奇石氛圍不濃厚

奇石的精美是億萬年來形成的,賞石文化也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但是在普通人群中,收藏奇石氛圍的形成卻是在改革開放、國力強盛、國民整體素質提高、人人都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後。

「雜談」有“院子”的年代,為何我們不懂賞石?

有錢又有閒,大多數人才會去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這一切是勞動生產力低下的年代所不具備的。

「雜談」有“院子”的年代,為何我們不懂賞石?

有“院子”的年代,為何我們不懂賞石?因為貧窮、因為無知、因為缺乏引導,導致很多人“不識奇石真面目”,許多寶貝都棄之荒野,無人問津。

「雜談」有“院子”的年代,為何我們不懂賞石?

而今天大家都學會賞石、愛上賞石,卻找不到可以堆放奇石的小“院子”了,看來天下之事真的是沒有“石全石美”啊!石友們,您說是這樣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