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亏6年市值蒸发120亿临退市 “80后”以后还能喝到汇源果汁吗?

【综合讯】汇源果汁可以说是中国“80后”“90后”的集体记忆。然而,号称是“中国最大的果汁企业”汇源果汁,已经连续在港交所停牌近4个月,而本该早就披露的2017年年报却多次延期,至今未发布。不仅如此,10年前,可口可乐曾以近180亿港元对汇源果汁发起收购,第二年因未通过反垄断调查而最终未能如愿;如今,汇源果汁最新市值仅53.97亿港元,且已连续6年亏损。与此同时,该公司的负债总额却在逐年增加,截至2017年6月底已达115.18亿元。这位果汁界“老大哥”究竟何以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连亏6年市值蒸发120亿临退市 “80后”以后还能喝到汇源果汁吗?

超市货架上摆放的果汁。(图片来源:中新经纬客户端)

果汁大王朱新礼遭遇滑铁卢

微信公号“ 斑马消费”27日报道,已经头发花白的汇源董事长朱新礼最近遇到两件烦心事:一件是违规借贷42亿元遭港交所介入调查;另一件是公司超110亿元的债务压顶被曝出。前者如果处理不好港交所可能会启动退市程序,后者直接关系企业生死存亡。而摆在眼前的是,本月底两笔债券需要朱新礼提供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这意味着如果债务逾期,老朱必须兜底。

在过去的2017年,汇源果汁艰难扭转连续亏损局面,这又给这家老牌果汁企业来带新的难题。这几年,汇源果汁裁员、卖资产,请出原金螳螂的吴晓鹏出任CEO……维持着中国中高浓度果汁第一的行业地位,但市场占有率已大幅下滑。

朱新礼已尽了自己的全力想将企业拉回正轨,然而,面对接踵而至的难题,66岁的他还有多少回旋余地?

北京《中国基金报》27日也指出,近期,汇源果汁陷入舆论漩涡。先是自爆关联交易,违反港交所上市规则;后开始停牌并延期披露2017年年报,至今已停牌4个多月,年报仍未披露;近日又公告可能会退市。这些利空已反映在公司股价上,目前公司最新收盘价仅2.02港元,已较2007年上市时的发行价6港元跌去2/3。

关联交易引发的“多米诺效应”

中新经纬客户端报道,据汇源果汁3月29日公告,2017年8月15日至2018年3月29日期间,公司向北京汇源饮料提供短期贷款,以便北京汇源饮料应付临时营运资金需要及/或还债。

据“斑马消费”描述,今年3月29日,汇源把上市公司的资金借给朱新礼持有绝大部分股权的北京汇源(非上市公司部分),相当于从境外公司给境内公司借钱,本身就具有一定复杂性,何况还是一家上市公司,且两家公司的实控人都是朱新礼。

公告显示,上述短期贷款金额高达42.82亿元(人民币,下同),年利率10%。然而,蹊跷的是,汇源果汁在进行此项贷款时并没有进行申报、公告以及得到独立股东批准,违反了港交所上市规则中的相关规定。

汇源果汁称,自2017年6月以来,公司在中国国内的人民币银行户口有大量现金存款。然而,由于公司在国内的投资机会有限,未能有效运用该笔人民币资金。同时,公司继续向银行放款人及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资金成本不低。因此,相关贷款可以让公司更加有效运用额外资金,亦可收取不少的利息收入,可以抵消公司的资金成本。

在借出这笔巨款时,汇源果汁董监高鲜有人发声,均没能阻拦这次重大财务违规。

连亏6年市值蒸发120亿临退市 “80后”以后还能喝到汇源果汁吗?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董事会成员中,朱圣琴是执行董事、副总裁、朱新礼的女儿,负责董秘办公室等具体事务;已在6月离职的崔现国是公司原执行总裁;鞠新艳是公司生产副总裁、执行董事,其他几位非执行董事都是在公司各自领域的专业人士。事发后,公司及时停牌,并公告董事会就此采取的必要行动及步骤,包括但不限于为有关董事及本集团管理高层提供关于监管及遵守规定的额外培训及外聘遵例顾问云云。

上述关联交易披露后,汇源果汁于4月3日发布了停牌公告,暂停公司股份及债券的交易,原定于3月29日发布的2017年年报也被延期披露。在此之后,汇源果汁曾多次将2017年年报的披露时间进行延后,截至7月24日仍未发布,公司股票也迟迟未复牌。

事实上,早在6月4日,港交所就已向汇源果汁发函并列出复牌条件,包括对相关贷款进行法证调查、公布调查结果,并采取合适的补救行动等;公布所有欠缺的财务业绩,并说明任何审计修订等。根据汇源果汁最新公告,若公司未能在2020年1月底完成港交所列出的复牌条件,港交所将会展开取消公司上市地位的程序。也就是说,汇源果汁可能因此被迫从港交所退市。

6年亏损,原因何在?

公开资料显示,汇源果汁成立于2006年,是从北京汇源集团分拆而来,2007年年初在港交所上市,主营果汁及果汁饮料,产品包括百分百果汁、中浓度果蔬汁、果汁饮料、水及其他饮料。汇源果汁在2017年半年报中提到,尼尔森2017年上半年对中国零售行业的研究显示,以销售量为基准,公司旗下百分百果汁及中浓度果蔬汁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5.8%及35.3%,继续领先市场。而据东兴证券4月24日研报,目前中国大陆果汁行业集中度比较饱和,以可口可乐(中国)、味全和北京汇源为首的行业龙头,市场占有率更是均超过10%,其中可口可乐(中国)14.6%、味全11.6%,北京汇源11.0%。

可就是这样一个行业龙头,在营业收入波动增长的同时,其扣非净利润却已经连续6年为负。Wind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汇源果汁每年的扣非净利润便一直在-2亿元至-6亿元之间徘徊。

2014年-2015年,汇源果汁净利润也出现连续两年亏损,2016年才得以扭亏为盈,录得0.13亿元。然而,财报数据显示,这一年(2016年),汇源果汁共取得政府补贴收入约1.2亿元。

与此同时,汇源果汁的负债总额却在逐年增加,截至2017年6月底已达115.18亿元。

2007年,朱新礼将汇源果汁推向资本市场,融资24亿元就开始大肆扩张规模,汇源果汁相继投建多家工厂,以及深入上下游展开并购。产能利用不足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等原因,不断吞噬着企业利润。

2008年,公司销售和毛利首次出现负增长,当年上半年销售额下滑5.2%至12.94亿元,毛利润下滑达20%以上至3.67亿元。

2009年,公司业绩一路下行,2012年出现首次亏损,到2015年亏损2.29亿元,亏损黑洞进一步增大。

2013年前后,朱新礼陆续抛售出12家子公司,用28亿交易额来弥补亏空。

2013年是公司最困难的时期,全靠变卖资产脱困,在当年,就出售上海、成都工厂获得收益4.26亿元,当年获得政府补贴3.37亿元。

另外一方面,公司也在人事方面压缩支出,朱新礼毫不手软的将员工从2014年的1.77万人,裁减至2017年上半年末的3965人,裁员幅度将近80%。

重拳裁员让汇源果汁大幅减少人员开支,有一组数据可窥一斑,2017年中报显示,其销售及营销开支由2016年上半年的7.83亿元下降至2017年同期的5.77亿元,一年减少2.06亿元;2016年上半年同比2015年,这笔开支减少2.83亿元,公司称“主要是雇员福利开支减少”。

然而,节流未能开源,公司债务问题未得到根本性改善。

但如果将这一切责任都归罪于朱新礼,他也着实有些冤枉。

“汇源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小公司,在前几年,其产能一度可以达到300亿元,但其销售额最多也才50多亿元,产能严重过剩,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产能压力。”饮品行业观察员马磊如是说。他提到,尽管汇源果汁在国内高浓度果汁行业占据着第一的品牌地位,但该品类果汁的销售额却一直上不去,“汇源在这方面投入的营销资源太少了,致使纯果汁发展缓慢。而其他品牌NFC果汁(即非浓缩还原果汁)的推出,对汇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后来,汇源也推出NFC果汁,但效果一般。”马磊表示。

至于果汁饮料方面,马磊认为,汇源果汁在该领域的发展可以说是“投入大,收效小”。

“近几年,汇源也相继推出过真鲜橙、奇异王果、果汁果乐、柠檬me、萌果星球等果汁饮料。但与竞争对手可口可乐、康师傅、统一、娃哈哈等品牌相比,汇源的体量太小了,结果就是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市场上却所获甚少。”马磊讲道。

而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地域布局的不均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汇源果汁的销售增长。“华东、华南是中国相对富裕的两个区域,但汇源在这两个区域是比较弱势的,以至于在消费升级以及区域消费红利下,汇源的业绩并未有很大的突破。”朱丹蓬表示。

事实上,除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外,行业上的变动也给汇源果汁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东兴证券食品饮料行业首席分析师刘畅指出,由于需求端发生巨大变化,占据大量份额的低端果汁不再受青睐,目前中国果汁行业总体增长疲软,2016年,中国果汁市场更是出现了销量、销售额双双下滑的现象。

7月16日晚,汇源果汁发布公告,自2018年7月16日起,委任吴晓鹏为公司行政总裁,负责汇源果汁的整体管理及日常营运。公告显示,吴晓鹏实为行业外人士,此前曾在苏州金螳螂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任职。

“这或许能够给汇源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马磊说。(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