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定恆星與我們之間的距離?

問天老人


答:本質上來說是測距問題,宇宙大距離尺度下,有特殊的方法,以下簡單介紹幾種。


以前回答過類似的問題,在這裡簡單回答一下。

1.三角視差法

在兩個不同的觀測點,同時對一個物體進行觀測,視線組成等腰三角形。根據三角函數可以算出等腰三角形的高就是所測距離。由於地球繞太陽公轉,所以一年測兩次,當地球分別位於近日點和遠日點時。但是當欲測恆星太遠,週年視差角就過小,此方法不再適用。示意圖如下:2. 造父星法

通過測定造父變星所在星系的距離測定。造父變星是一種特殊的天體,它是週期性脈動變星,它的亮度隨時間呈現週期性變化。首先利用三角視差法,測出地球附近的幾顆造父變星的距離。通過所測數據推導出周光關係(常用已知數據)。根據周光關係,可以計算出遙遠的造父變星的絕對星等,再根據其絕對星等和目視星等算出距離。

3. 哈勃效應和宇宙紅移

紅移指物體的電磁輻射由於某種原因波長增加的現象,跟機械波的多普勒效應類似。在可見光波段,表現為光譜的譜線朝紅端移動了一段距離,即波長變長、頻率降低。我們所測星發出的光產生宇宙紅移;哈勃定律:星系光線的紅移與他們的距離成正比。 如果接收到遙遠光線就能確定出他們產生的紅移,根據哈勃效應計算出距離。
當然天體距離的測量還有許多其他方法,感興趣的可以去查找資料,以上幾種就是最常用的了。



科學黑洞


用開普勒定律可直接算出。

(A的公轉週期)(2次方)×(B的軌道半徑)(3次方)=(B的公轉週期)(2次方)×(A的軌道半徑)(3次方)。

其中假設A的公轉週期為地球,那週期就為已知。

A的軌道半徑也為已知。

B的週期可認為觀測出來。這樣就可求出B的軌道半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