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村鎮銀行行業文獻綜述——以「中銀富登村鎮銀行」爲例

王世斌、解辭對本文亦有貢獻

…………以下為正文…………

一、村鎮銀行發展歷史

2006年2月中央1號文件明確指出在保證資本金充足、嚴格金融監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推出機制下,鼓勵在縣域內設立多種所有制的社區金融機構,允許私有資本、外資參股。同年12月中國銀監會《關於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若干意見》提出:鼓勵銀行金融機構到農村地區建設村鎮銀行,主要為當地農戶提供金融服務。村鎮銀行在這個背景下誕生。

2007年1月,中國銀監會印發《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和《村鎮銀行組建審批工作指引》兩項文件,闡明瞭村鎮銀行的發起行制度、籌建開業流程、股東資格等。同年3月,全國第一家村鎮銀行:四川儀隴慧民村鎮銀行在四川省儀隴縣開業,註冊資金200萬元。當月。由國家開發銀行發起的第一家村鎮銀行—甘肅平涼市涇川匯通村鎮銀行揭牌開業。當年3—5月全國首批村鎮銀行相繼開業,根據上面批示,首批村鎮銀行試點在四川、青海、甘肅、內蒙古、吉林、湖北。2007年6月由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陳立、張肖牽頭髮起了中國村鎮銀行發展論壇組委會。

2008年3月首屆中國村鎮銀行發展論壇在京召開。同年5月,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發文《關於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符合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按照規定改造為村鎮銀行。

2009年3月財政部下發《關於實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的通知》明確:自2009年至2011年,由中央財政按照上年末貸款餘額的2%給予補貼。

2010年4月中國銀監會提出,允許資產管理公司發起設立村鎮銀行。同年9月財政部下發《財政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懲資金管理辦法》:獎勵資金由中央和地方財政按一定比例分擔。2010年12月全國首家總分制村鎮銀行—湖南湘西長行村鎮銀行正式開業。

2012年5月,銀監會提出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村鎮銀行發起設立或增資擴股,並把村鎮銀行主發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為15%。

2014年3月財政部下發關於《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資金管理辦法》指出東、中、西部地區農村金融機構可享受補貼政策期限,分別為自該機構開業當年(含)起的3、4、5年內。2014年10月,全國第1000家村鎮銀行—甘肅蘭州永登新華村村鎮銀行正式掛牌成立。

2015年8月,江蘇崑山鹿城村鎮銀行成為全國第一家掛牌“新三板”村鎮銀行。同年年末,全國村鎮銀行資產規模超過1萬億。

2016年12月《中國村鎮銀行發展報告2016》在京發佈,這是我國第一部全面反映村鎮銀行十年發展歷程的研究報告。

2017年3月國家開發銀行轉讓15家村鎮銀行股權,累計掛牌價格接近11億元。這標誌著村鎮銀行進入到穩步發展和更加成熟的市場化階段。2017年9月第十屆中國村鎮銀行發展論壇在浙江長興召開。

二、村鎮銀行發展現狀

截止2016年全國組建村鎮銀行1519家,已覆蓋全國31個省份的1213個縣市,縣市覆蓋率達67%,遼寧、湖北、貴州等10省份已全部實現省內全覆蓋,資產規模已突破萬億,達12377億元,各項貸款餘額7021億元,農戶及小微企業貸款合計6526億元,佔比93%,其中有92.98%的貸款用於滿足小微企業和農戶的資金需求。村鎮銀行在“支農之下”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村鎮銀行的發展之快,離不開其自身的優勢。

(一)村鎮銀行競爭優勢

1.地理優勢

村鎮銀行的定位分別為滿足農戶的小額貸款需求同時服務當地小微企業。村鎮銀行設立在鄉鎮,更熟悉農村市場,更容易獲得小微企業的信息。依託於互聯網技術對小微企業進行真實信用評價,還可以根據企業需求為企業定製金融產品。

2.人緣優勢

村鎮銀行會僱傭具有當地家庭背景的員工,具有深厚的人緣親和力,擁有顧客信任基礎。目前我國農村地區信用體系不健全,但是村鎮銀行基於人緣優勢,可更加熟悉當地小微企業發展狀況,可以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

3.政策優勢

國家為能夠扶持村鎮銀行出臺了許多相關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立村鎮銀行。此外,央行鼓勵村鎮銀行積極發展支農貸款。

三、村鎮銀行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村鎮銀行資金來源渠道相對狹窄,社會各界對村鎮銀行的認識不夠充分

村鎮銀行存在市場後入劣勢,雖然進行了大量宣傳,但是仍然無法被當地人認可,認知度遠遠比不上商業銀行。村鎮銀行存款客戶群體薄弱,業務單一,利率來源主要是存貸利差。同時,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由於其操作便捷,客戶群體廣,受到市場認可和青睞,對村鎮銀行的發展造成衝擊。

2.村鎮銀行市場定位不明確

村鎮銀行的目標群體是當地農戶和小微企業。但是在經營過程中,農戶缺乏抵押擔保品同時對資金的籌集速度要求較高。而村鎮銀行借款需要抵押擔保且手續繁瑣。所以一般農戶不會向村鎮銀行借款。同時,村鎮銀行的註冊資本較小,農戶單筆貸款金額受限,因而無法滿足農戶需求。

3.村鎮銀行的市場拓展能力較弱

村鎮銀行和其他銀行進行競爭時處於劣勢,這主要是由於村鎮銀行的服務網點較少、農戶認知度低、貸款額度低等,導致村鎮銀行市場拓展能力較弱。

4.村鎮銀行外部監管過於嚴格

村鎮銀行規模小、業務少但並未降低監管要求,同時還要求村鎮銀行按季度編制報表浪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5.村鎮銀行流動性不足,質量和結果亟待優化

村鎮銀行的負債規模較小,流動性管理總體較為簡單,吸收存款的能力不夠強。這主要是因為村鎮銀行內的存款多為短期存款為主,而貸款構成中多以中長期為主,導致流動性不足。同時,企業內部和外部政策制度的雙重影響也導致資金流動性不強。

6.村鎮銀行管控能力不足,運營風險較大

村鎮銀行貸款給小微企業,但是由於小微企業規模小、管理不完善、財務制度缺失,可能會通過造假賬的方式獲取貸款,信貸業務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很容易造成信貸業務上的風險。農村的信用制度缺失部分地區的大部分村鎮銀行未證實介入銀行徵信系統,容易造成信用風險。

四、金融監管的官員、學者對村鎮銀行未來的設想

學者杜曉山提出村鎮銀行的管理模式轉變為投資管理行模式,其負責對象為股東、董事會負責,更加專業、更專注、更集約、更有效。村鎮銀行的發展應根據自身要求選擇適合的方式和途徑,切記不可以“一刀切”。

在村鎮銀行領域早就有投資管理行相似方式,例如中銀富登,據中銀富登的管理層介紹,主發起行——中國銀行一直把中銀富登看作一個相對獨立的部門,其管理的體系相對獨立,中國銀行在很多方面給予支持,但其完全按照符合村鎮銀行的管理方式運營。

但投資管理行模式不一定是村鎮銀行發展的唯一途徑,村鎮銀行應該根據其發展的需求,選擇更加適合的發展方式和途徑,不能盲從。

中銀富登董事長王曉明提出要堅守“支農支小”的戰略定位,既是村鎮銀行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更是村鎮銀行實現穩健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堅持批量化、集約化、專業化的商業模式。村鎮銀行單點規模偏小,管理成本普遍較高,必須走適度規模化經營道路充分發揮規模經濟效應;堅持科技引領發展戰略,信息科技的進步突破傳統物理網點和渠道的限制,解決了農村金融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堅守信用風險和道德風險兩條底線。

發展村鎮銀行是我國完善多層次農村金融體系的重要創新,經過十年的發展實踐,整個行業已經初局規模,並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應。

五、村鎮銀行典型—中銀富登村鎮銀行

長期以來,中國農村金融尚未破題,需求方是貸款難、貸款貴,供給方是難貸款、高風險,如何培育適合競爭的農村金融市場,中國在發展政策性、合作性、商業性的農村金融之路上進行了長期探索和不斷改革。

(一)中銀富登村鎮銀行成績

中銀富登村鎮銀行是中國銀行和新加坡淡馬錫旗下富登控股發起設立的村鎮銀行。中銀富登村鎮銀行經歷了從無到有,開發全新市場的過程。發展縣城金融不是中國銀行的長項。各地的中銀富登設立之初,都不被當地的村民認可。面對“新領域,零客戶”的難題,各地中銀富登員工通過“接地氣”和拼服務等多種方式打開當地市場,迅速開發客戶。如,安徽省界首中銀富登2013年開業,從2013年至2017年五年間,客戶數增長2145%,儲蓄存款佔總存款之比高達86%以上。現在,中銀富登村鎮銀行的經營模式主要以淡馬錫經營模式為主,少數銀行實行股權多元化。中銀富登每一家分行的銀行資本約為3千萬到5千萬,資本最低的銀行也達到了2千多萬。銀行的單筆貸款額度最高為300萬元,平均貸款額度為21萬元,放貸平均利率9%,資產負債率在1.7%-2.7%之間。2017年中銀富登淨利潤達到6個億,貸款總額為220億。

中銀富登村鎮銀行立足縣城,真正做到金融“支農支小”。中銀富登堅守住了“支農支小”的戰略定位,涉農和小微貸款佔比較高。以2017年的數據為例,中銀富登村鎮銀行整體貸存比為105%,相比之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貸存比為53-60%,農商行貸存比為48%,這明顯的反映出中銀富登真正的立足縣城,為當地農民服務。

中銀富登探索出非抵押的放貸模式。眾所周知農民貸款難主要是由於缺乏抵押物。為了解決三農融資難問題,中銀富登接受農村集體土地上的房產、大棚、豬舍、雞舍作為“準抵押物”。這一創新信貸模式高度重視借款人第一還款來源,軟信息及違約成本。同時,中銀富登高度重視此類業務風險,在產品設計之初,就在市場選擇客戶准入、押品評估、額度確定等各個方面做了全面、嚴格的規定。

中銀富登總行強化對各個分行風險管控。中銀富登實行直線型風險管控模式,由總行全權負責下屬各個分行風險管控業務,為了防止分行在貸款審批過程中出現弄虛作假的事件發生,實行抽查制度,通過後臺查看分行業務辦理同時進行抽查,為銀行進行打分,當分行得分過低,將對分行的管理人員進行調崗或離職的處罰。這樣有效的防止了徇私舞弊不按規章辦事的事件出現,大大降低了分行所承擔的風險。

中銀富登重視發展信息技術,核心系統全部為自主開發。中銀富登已經與支付寶、農村信用合作開展移動支付。預計,今年10月份入駐微信平臺。只有跟得上時代的腳步才能發展。中銀富登真正的做到了這一點,重視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

中銀富登因地制宜為分行制定不同的管理方式。根據業務成立的時間、規模大小、管理成熟度等方面將下設在各地方的銀行分為1.0銀行、2.0銀行、3.0銀行。對三者實行不同的管理模式。1.0銀行是成立時間較短、規模較小的銀行;2.0銀行是指成長時間較長、規模較大且管理成熟的銀行;3.0銀行是在2.0基礎上的,管理權更加放開的村鎮銀行。1.0銀行期間,銀行內權限較小,主要是實行由總行垂直管理的管理方式,各部門業務條線平行操作,總部對行內各部門業務進行指導審批。2.0銀行時期,行內風控副行長經總行授權可以對標準化的業務進行審批,並且行內的管理方式也趨於扁平化,在財務、人事、風險管理等部門實行以總部管理為主、行內管理為輔的雙重管理方式。

(二)中銀富登村鎮銀行信用風險特點(以青州中銀富登村鎮銀行為例)

青州中銀富登村鎮銀行以貸款業務為主,行內沒有理財、票據等業務並且中間業務發展緩慢。規模較小,因此貸款業務是村鎮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這導致了貸款業務產生的信用風險是村鎮銀行的主要風險。

1.貸款業務高風險、低收益的特徵

雖然青州市農業發展模式較為成熟,產業化水平高,但農業受自然因素和行業波動影響仍然較大,農業弱質性的基本性質沒有改變。此外,銀行貸款大部分是小額貸款,貸款較為分散,業務辦理和管理成本較高,這影響了村鎮銀行的收益。

2.信用風險承受能力較低

中銀富登是中國銀行旗下子公司,中國銀行只作為中銀富登股東,中國銀行只承擔中銀富登的流動性風險和部分信息技術責任,其他風險由中銀富登承擔,其中也包括信用風險。中銀富登與大型國有銀行或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相比只有6500萬的註冊資金,若出現區域內大規模受災或大幅度行業波動,村鎮銀行無法承受大規模違約造成的信用風險損失。其次,2015年中銀富登村鎮銀行存貸比到145%。雖然國務院在2015年10月1日取消了存貸比指標,但存貸比過高無疑存在著巨大的風險隱患,一旦發生客戶大規模違約事件,信用風險所引起的連帶反應會給銀行帶來巨大的衝擊。

(三)中銀富登村鎮銀行面臨的挑戰

1.村鎮銀行經營成本高

村鎮銀行的借貸成本高的原因是因為貸款主體一般為三農和小微企業,他們的風險水平高,抗風險能力弱,而且單筆業務金額普遍較小,所以村鎮銀行的信貸成本高。根據銀監會發布的的數據初步預測商業銀行和中銀富登信貸成本對比情況,同口徑數據顯示,中銀富登成本遠高於普通商業銀行。同時村鎮銀行的監管程度高,一般性商業銀行監管指標例如:流動性比例等都與村鎮銀行實際不符,顯得過於嚴苛。

2.村鎮銀行獲客和拓展業務更難

村鎮銀行的業務受限,既沒有開展理財業務,也沒有列入財政專戶的准入名單,吸收對私和公存款的功能不足。雖然政策允許村鎮銀行實現市場利率,但當地監管機構不允許村鎮銀行“一浮到頂”,村鎮銀行自身也受淨息差壓力影響,不願意一味靠上浮利率而競爭存款,這就迫使村鎮銀行堅持以儲蓄為主的導向,堅持“不嫌少、不嫌散”的經營策略。

3.農村金融環境下信用信息缺失

信息不對稱主要是村鎮銀行信用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中銀富登村鎮銀行銀行貸款中涉農貸款佔比高達95%,此外村鎮銀行客戶沒有標準的財務信息,更沒有成熟的信用評價機構對其進行合理評估。這種信息不對稱情況比大型銀行嚴重的多,村鎮銀行還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去調查農戶和小微企業的信用和財務信息,並且難以保證信息的真實性,這對銀行的風險管理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4.監管政策不完善

以青州中銀富登村鎮銀行為例,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監管部門在監管費用、不良貸款率、存款保證金比例等方面降低了對村鎮銀行的監管要求,但對銀行的監管框架並沒有發生改變。青州中銀富登村鎮銀行在非現場監管方面有所欠缺,缺乏監管手段,沒有對調整村鎮銀行資產結構制定村鎮銀行的經營策略等。從監管行為來看,監管當局對村鎮銀行的監管缺乏主動性和預見性,無法對村鎮銀行可能存在的信用風險進行及時的預警。

5.招聘成本高

經過了解發現,中銀富登的人員招聘成本較高。這主要是由於村鎮銀行開展業務一般採用人海戰術,所以需要大量的員工。這些招聘的員工基本對金融方面零瞭解,公司需要對員工進行大量的前期培訓。而一般的商業性銀行招聘一般為由銀行從業經歷或金融專業出身,培訓成本較小。同時中銀富登員工的離職率相對較高,人員流動大,致使中銀富登村鎮銀行招聘人員成本遠遠高過商業性銀行。

(三)中銀富登村鎮銀行未來發展動向

1.堅持科技引領

加快打造用戶體驗極致、場景生態豐富、線上線下協同、產品創新靈活、運營管理高效、風險控制智能的數字化銀行。以手機銀行為載體,打造綜合金融移動門戶,走遍全球,一機在手、共享所有。

2.堅持轉型求實

緊緊圍繞實體經濟需要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快推進科技數字化、業務全球化、服務綜合化、資產輕型化、機構簡約化,大力優化金融供給,積極服務“三大攻堅戰”,積極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著力打造具有強大價值創造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的高質量發展模式。

3.堅持創新驅動

緊盯市場趨勢和客戶需求,加快推動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業務創新,通過“顛覆”傳統、打破常規的行動,在全球範圍內成為優質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平臺連接的締造者、數據價值的創造者和智能服務的先行者。

4.堅持為農村和縣域地區提供專業產品與服務

在追求品質和服務不斷進步的同時,追求自身成長和客戶發展的同步協調,以實際行動幫助核心客戶——中小企業、微型企業、工薪階層和農業客戶——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縣域環境,加速社區經濟發展。同時,在全國範圍內廣開多家村鎮銀行與支行,將國際化的產品設計、客戶服務與風險管理經驗與本地社區的深入瞭解相結合,為更多社區帶去繁榮和美好。

參考文獻

[1]汪小亞.中銀富登破解農村金融難題

[2]張宏斌. 杜曉山:優化村鎮銀行管理模式 不忘普惠初心

[3]孫菁菁,楊姣姣.村鎮銀行利用互聯網金融服務小微農企的SWOT分析

[4]寶瀅然,史有蓮.學習十九大精神 展望村鎮銀行發展前景

[5]王曉明.村鎮銀行的發展方向

[6]李江輝.試論我國村鎮銀行的發展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

[7]冉明明. 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研究

[8]陸智強.基於機構觀與功能觀融合視角下的村鎮銀行制度分析——以遼寧省30家村鎮銀行的調查為例

[9]中國銀行.中國銀行公佈年報:建設新時代全球一流銀行http://mini.eastday.com/mobile/180329191350862.html

[10]搜狐網.村鎮銀行十年最完整發展史http://www.sohu.com/a/139505667_571557

[11]劉濤. 村鎮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