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从来不过没准备的日子

作家路遥曾说过一句话:

“中国人从来不过没准备的日子。”
中国人从来不过没准备的日子


现实中的大多数人也的确如此:

为准备人生中第一套房而节衣缩食;

为准备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而砥砺前行;

为准备成为某名校的硕士博士不惜奋力泅渡学海;

为准备成为下一年升职加薪的人选不惜熬夜加班……


每一次准备,都是一个群体的真实写照,但这些写照,是矛盾的,一方面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冀,另一方面得忍受着奋斗路上难以启齿的辛酸和痛苦。


莎翁的《亨利四世》里有句话说得好:“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在一个人想拥有他追求的光鲜生活之前,就必须先拥有承受一切苦难的能力,当然,没有任何能力都是天生赋予的,唯一的捷径只有一个——做好准备。

白岩松在江西财经大学演讲时,问过台下的学生一个问题:


“我给你们描述一下婚后的状态:老公在那看电视,拿着遥控器看报纸,夫人在那织毛衣,偶尔看一下电视,孩子在那写作业,一晚上没多少话,一会儿泡下脚说,睡吧。你们觉得这种情况怎么样?”


台下学生议论纷纷,然后几乎异口同声说:“快离了吧!”


白岩松摇摇头,说:“其实,这对于相当多的四五十岁的人来说,这是能想象的一种幸福生活。”


“为什么?”


“生活不是天天放礼花,礼花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偶尔放一下。如果真要是你老公的话,你会心疼那钱的。”


台下哄然大笑。


白岩松继续补充说:“当你真正走进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幸福的事是5%,痛苦的是5%,剩下的90%都是平淡,日复一日。聪明的人善于把这90%的平淡转为幸福;而不聪明的人则将这90%的平淡往痛苦边缘靠,亏死了!”


人生第一场婚姻,都是小白,总喜欢幻想爱情童话里的隽永,然而却未发现童话之所以终结于青蛙变王子抱得公主归,就是不想告诉你,公主嫁给王子后,生活也不可避免拥有鸡毛蒜皮。


那才是最现实、最正常的一面,只有做好了准备的人,才会发现婚姻并不是爱情的坟墓,婚后的压力都是甜蜜的负担。
中国人从来不过没准备的日子


准备进入婚姻生活,才知道爱情与婚姻差很多


说起当下年轻人的婚姻观,网上随便打开,满屏都是“再相信爱情我就是猪”、“她只是爱你的钱才跟你结婚”、“请告诉女儿,结婚一定要彩礼”等等这样负面而又世故的文章。


然而,这并不象征着一个社会的堕落,婚姻不是徐志摩嘴里的那句“爱情是我甘愿为之献身的宗教”,婚姻是房子、车子、孩子的养育、双方父母的养老,每一个都像一座大山,压在每个稚嫩的肩膀上,你唯有做的,是学会抛弃缥缈的幻想,是学会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准备,不仅仅是要你拥有面对物质压力的能力,在婚姻面前,最经不起承受的,是平淡,你更得做好准备。

中国人从来不过没准备的日子


准备为人父母,才懂得“养儿方知父母恩”


冯唐写过一句话:我们除了未来一无所有,我们充满好奇,我们有使不完的力气,我们不怕失去,我们眼里有光,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下身肿胀,我们激素吱吱作响,我们热爱姑娘,我们万物生长。


这句话,满屏幕都透出一股浓浓的潇洒味道,青春特有肆意、狂妄、反叛、无畏让我们兴奋,因为年少时的我们都知道就算天塌下来,也有父母撑着!


直到我们真正准备作为人父母时,你发现,你曾经吹过的牛逼,都是父母背后默默给你扛着的苦逼!

复旦大学人口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教授胡湛指出:尽管上海婚育年龄人群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7年,且连续三次调查中的总体收入涨幅均高于同期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和上海CPI增幅,但他们仍坦言

“子女教育”仍为最大压力。


网上有句话说:“一想到为人父母不需要经过考试,就太可怕了。”


难道不是吗?为人父母不是过家家,是落到实处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亲情陪伴里间的无奈割舍,只有为这场为人父母的“考试”做好充分准备时,你才拥有取舍的勇气,你才懂得陪伴教育的珍贵,你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父母。

李开复曾经在一场演讲后被一个年轻人询问:


“李老师,您觉得创业的第一步要准备什么?”


李开复笑了笑说:


“不管是创业还是做其他,也不管你分几步,我只知道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先有一副好身体。”


后来他在多次演讲和自己的书中也提及过这样的话:


“许多人认为年轻就是本钱,卯足全力拼事业,却因此失去健康。生病前,我要求自己每天只能睡5

个小时,且不必运动,否则就是‘浪费生命’,对于健康丶饮食丶睡眠的重要性,没有任何概念,只觉得‘过去这样做都没事,现在也会没事’,直到罹癌后,才体认到健康无价,‘拼命工作却不顾身体,是不值得的!’”


李开复传达的观点,是无可辩驳的真理,事业诚可贵,健康价更高。


我们不可缺乏奋斗的拼劲,但更不可押出健康的本钱筹码,否则,这一定是场必输的赌局。准备一场事业梦,最好的前提不是你拥有多少资本,而是拥有多少健康。

为开启自己精彩的人生而做好准备是最明智的行动。


当然,这不是什么重点,重点是作为一个平头老百姓,我们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夫妻、为人上司下属、为纳税人

……面对着时刻变化的角色定位,你都得对此做一个充分的准备——准备一副好身体。


正如作家艾小羊说的那样:


“普通如我们,对自己最好的投资是晚上十点上床,早晨六点起床跑步。你讨厌的人,你要比他活得长;你现在做不到的事,50年后可能根本不叫事儿。”

但值得一提的是,连续为13年奥运官方合作伙伴的伊利,不但即将要为2022年冬奥会的奥运健儿们准备一副好身体,助力冠军,助力梦想,更为千千万万个用身体奋斗的人准备一份可期可待的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