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如果美国不参战,英国和苏联能不能打败德国?

小龙虾148499353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要看打败的定义是什么。

其实,即便是库尔斯克会战,德军和苏军的伤亡比也是好多的。德军损失50万人,苏军则超过80万,一说是100万。

双方这样相持下去,德军并没有明显占下风,大体是旗鼓相当。

也许德国可能受不了长期战争的消耗,逐步退出已经占领的苏联领土,比如乌克兰。

但以苏军目前的实力,想要打垮德军也是非常困难。

大家注意,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后发动了所谓十次大攻势。

其中3次是在诺曼底登陆前,只是为彻底列宁格勒解围,加上占领了乌克兰部分地区包括克里米亚搬半岛而已,没什么了不起的。

然而,英美6月登陆诺曼底以后,牵制了德军大量的军力,导致苏德战场出现大溃败。

其实,西线的德军已经无力招架。

诺曼底战役的盟军高达288万,而德军即使再加上由希特勒亲自指挥的战略预备队2个装甲师,总共才60个师,约76万人,这还打什么仗,没法打了。

即便如此,德军也必须抽调大量部队赶赴西线救急,

在西线被重压的情况下,苏军在东线也势如破竹,随后7次攻势从6月到11月,就基本解放苏联全境,还连带占领匈牙利、南斯拉夫一部、罗马尼亚等国、将战线向西推进1100公里,德军在东线已退至本土,苏军在大部分地区已逼近德国边境,部分军队已经进入德国境内。

当时德军已经没有实力抵挡。以白俄罗斯战役为例,苏军有14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3.1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200辆、空军5000架战机。

而德军名义上有120万人,实际兵力还不到100万,武器弹药大量消耗没有补充,步兵师只有以往百分之三十战斗力。以他们最为骄傲的装甲部队为例,仅有坦克和强击火炮900辆,还不到苏军的五分之一。德国空军只有1350架,也就是苏军四分之一。火炮9000多门,是苏军的三分之一。

这还打什么打?

又不是叶问真的能打十个。

摆明了给别人痛揍。

说白了,如果没有美国参战,英国是绝对不敢单独在西线诺曼底登陆的。

如果西线不开战,德军集中全部实力将苏军挡在德国领土以外还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可能保不住其他的轴心国盟友了。

要知道,在阿登反击战时,德军在东西两线的兵力以及接近1比1。

最后多说一句:萨沙一个人打字,不是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


萨沙


可以肯定地说,英国和苏联基本上没有打败德国的可能。

我们来看看美国对苏联的援助清单:各类飞机18000多架,坦克13000多辆,400多艏军舰,420000多辆吉普车卡,车,近9000辆拖拉机,8000多门放空炮,32万台机车,30多万吨炸药,近5亿发子弹等等军用物资,钱105亿美元,相比之下,国民政府只得到16亿美元援助。


美国对英国的援助更多,光是钱就得到270亿美元,武器装备就更不用说了,不敢说清一色是美国装备吧,至少也得70%以上装备是美国援助的。

大家想想,如果苏联和英国少了这些援助,你觉得他们有能力打得过德国嘛,特别是英国,就算是有了这些援助,在二战时除了坚持不投降,其它可圈可点之处真的是少之又少,不管是北非登陆、进攻意大利、还是诺曼底登陆,基本上都是美国为主,英国就是个很小的小跟班,当时的英国还是日不落帝国,控制的领土还是全球最大,可是与美国和苏联的近千万军队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档次,简单说,没有美国的援助,英国的力量基本上只能自保,要是希特勒不下令禁止进攻敦刻尔克,希特勒进攻英国本土,英国早亡了。



至于苏联,没有美国的援助,基本上也是只能自守,甚至灭亡都有可能,德国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就是希特勒后面的指挥错误,要不然莫斯科、斯大林格勒被德国占领基本上没有悬念,因为德国打到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一行时,苏联红军500多万已经被歼灭400万,莫斯科保卫战时的主力都是远东的部队了,而苏联可以说70%左右的工业都在德军占领的西部地区,可想而知,如果后面没有美国的援助,光靠苏联自己,打败德国的可能性非常小,甚至可以说不可能。


天行健8地势坤8


美国不参战,欧洲战场也将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莫斯科会战就可以看出来,当时德军就算是打赢了这场战争,也无法彻底消灭苏联,相反苏联的工业已经内迁,只要苏联有这些在,迟早将让德军在广袤的国土上消失。而英国唯一要做的就是撑下去,这对于英国来说并不是特别困难。

不列颠空战使得英国重新掌握了伦敦的制空权,这就意味着德军登陆英国是不切实际,英国海军依旧保持着压倒性的优势,基本上德军的登陆部队过不了英吉利海峡。加上当时英国国内工业依旧是比较完整,足够飞机的消耗。只要英国不傻到自己求和,那么德军就奈何不了英国。

如果美国不参战,充其量就是英国坐看苏德互掐,最后苏联把德国赶出了自己国土,而德国无力在进攻,只能保持现有的占领区,如此一来英国和苏联就算是胜利了。因为只要保证了德军无法在发动进攻,恢复过来的苏联完全可以制衡德国,不过到时候战争估计就不是这种形势了。

只要德军被苏联牵制在东线,构不成对英国的威胁,英国便可以直接封锁德国,凭借强大海军封锁地中海,争取在北非战场上击败德军,一旦如此德国国内工业就将崩溃,没有石油的德国注定是一蹶不振。可以说二战后期,德国会如此被动,就是因为石油来源被切断,所以苏联和英国要战胜德国,是有可能的,只不过用的时间、付出的伤亡要大一些。


小司马迁论史


历史不能够假设!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是美国主动参战,而是被动参战。如果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美国继续容忍,美国还会存在吗?既然美国不愿意继续被日本德国法西斯轴心国的奴役,必然集最大可能性全国力量予以反击。


如果战争开始的时候,美国不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对德国出卖军火,对日本出售军火,那末德国能够与意大利日本结为法西斯轴心国吗?他们的贪欲会无限膨胀吗?正是因为德国日本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战略物资有人失去底线卖给他们,他们的贪污才无限膨胀,他们才从理性慢慢走向疯狂,最后美国才被法西斯辱躪,不得不团结反法西斯力量,与英国苏联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国,最后赢得战争胜利!

换句话说,如果美国不过与实用主义,坚持原则,主持正义,那末德国日本意大利就不可能如鱼得水,他们也就不可能无限遐想!就是因为美国太注重经济利益,所以呵才成为法西斯的帮凶,最终也成为法西斯的受害者。



故此,我们不能说如果没有美国参战,苏联与英国中国和其他同盟国的确战胜法西斯的困难增加,时间延长。但是同样没有英国蛾苏联中国等国的参战和竭力抵抗,美国战胜德国日本难度也增大。

不忘初心,方知始终。历史不是假设,更不是有些人手里的文化作品,想怎么塑造就怎么塑造。看清历史本来面目全非,还历史最严肃的课题,让我们人类在谁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绝对不能重蹈历史覆辙!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在二战历史,开始是不光彩的。为了发战争财,出售军火给法西斯,也出售军火给同盟国。只是到了美国利益受损后,美国才加入盟国,对法西斯作战。可以说美国吃亏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真的有苦难言呀!


锦绣中华一捧土


美国不参战,轴心国也会战败的,只是反法西斯同盟胜利会延长五年甚至十年。

美国参战前,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不然日本不会冒险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德国在列宁格勒、莫斯科和伏尔加格勒一线与苏军对峙,双方都没有再发动决战的能力,英伦三岛丘吉尔还能硬扛,最后经济和战争物资是这场大战的左右手。

德国虽然经济和军事实力世界第二,但储备实力没那么雄厚,它与称雄世界、掠夺世界的大英帝国所不能比的。

苏联经济基础落后,但有庞大的战略纵深,德军即使突破列宁格勒~莫斯科~伏尔加格勒防线,又能把庞大的苏联如何?即便把全部德国人都迁去苏联,人口都不够用的。所以每前进一步,战线就拉长一截,补给就更加艰难。

日本已经陷入中国战场,把国民政府打到趋于西南一隅,就更加逼得蒋介石反抗而不妥协,谁被逼得那样都要采用不投降策略,何况日本政府大有把蒋介石政府赶下台的意思,谁干?可是日本经济完全进入到崩溃的边缘,如果不再发动对东南亚的战争,战略资源就会枯竭,到时占领中国的土地都站不住脚了。可夺取东南亚获得战争资源就等于对美英法宣战了。


娵訾静渊juzijingyuan


那肯定不能,美国不参战,英国好一定是龟缩英伦三岛,倒霉点也被德国拿下。而苏联,虽不至于亡国,但是最多能与德国打平。

德国闪击法国之后,成立了维希法国傀儡政权,同时向英国用兵,隔着浅浅的英吉利海峡狂轰乱炸,虽然没拿下,也把英国揍得够呛。德国之所以没在灭亡它之前就去暴揍苏联,是因为英国当时确实已经成不了气候,被困死是迟早的事儿。真要没有美国,英国可能内部就出现了类似贝当和赖伐尔的奸细,直接组建个亲德政权。

正是这种状态下,德国觉得西方无忧,遂大举东进,进攻苏联。苏联当时被揍够呛,但是好在自己有大量的国土可以当缓冲,可以有效的阻遏德国军团的冲击力,即使德国占了很多地方,也不至于亡了,双方就这么耗着,最终讲和。是不是觉得苏联会最终反击?那是因为美国参战消耗了德国很多力量,如果没有美国帮着消耗德国,苏联想必也不能一个人干掉德国。


北玄武


这个问题问得毫无意义。这就相当于问:“假如高考成绩排在我前面的那些人都发挥失常,那么我能不能考入清北”。虽然性质不同,但其表示的疑问都是无意义的,因为事情已经发生了,所需要的是总结而不是马后炮去假设;再有,历史是复杂的,不存在任何一种模型能够分析出“美国”这个变量不存在情况下的二战走向,因为现在无法完全掌握美国对二战的隐形影响有多大。

所以说,这种假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为什么要做这个假设?法西斯为什么要胜利?难道有人对德国的失败不甘心,想为纳粹招魂吗?这很值得注意。

题目中说“假如美国不参战”,这种假设性根本不存在。

美国对德宣战,直接原因是日本进攻珍珠港,对美国不宣而战,于是美国发表申明,对法西斯阵营(包括德意日)宣战。珍珠港事件,看似是偶然,但实际上,日本由于其“称霸亚太”的野心,意欲将整个亚洲都收入囊中,那么,在太平洋地区与美国开战,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而又因为法西斯轴心国签订的条约规定,第三方对法西斯任意一国宣战,视为对轴心国共同宣战。因此,由于轴心国在地缘政治上与美国的冲突,早晚必有一战。


再者,纳粹宣传的那一套,从经济,政治再到价值观,都和美国所奉行的那一套存在着严重矛盾。德国领袖的克里斯玛型权威,与美国的发理型矛盾;德国的国家百分之百控制经济和自由竞争存在矛盾;德国的雅利安人最优与反犹,与美国的多元主义矛盾。

难道美国不想主导世界政治?它怎么可能允许一个在意识形态,经济等领域和自己完全冲突的国家控制整个欧洲?

最重要的是,德国法西斯那一套理论,对美国的内政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不收拾纳粹,美国国内不会稳定。在希特勒掌握政权后,鼓动全世界的德国裔宣传他的那一套理论,美国国内于是产生了无数的德裔美国人团体,鼓吹“美德亲善”,在美国大肆宣扬反犹太和其他纳粹思想。这些团体甚至打算去参选以夺取美国政权。美国国内那一票新家肯定不同意,所以,德国实际上是先惹了美国。

综上,美国实在没有理由不参战。


最后,退一万步讲,即使美国中立,就凭英国满世界的殖民地能提供补给,苏联广阔的战略纵深和足以击败拿破仑的天气,再加上苏联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纸面实力甚至要强于德国。再加上,德国两线作战本身就吃不消,再加上被占领的国家内部存在大量的反抗纳粹的力量,德国根本没有站稳脚跟。因此,德国一开始,不过是打了欧洲一个措手不及,等欧洲反应过来,德国根本消耗不起。

所以,这个问题,毫无意义。


庭州行者


二战是一场反法西斯战争,也是一场全球性的大战。在反法西斯同盟大大家庭中由于历史和实力的原因,每个国家的贡献是不一样的,其中后来的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被认为是贡献最大的五个国家。美国的参战对战争的进程影响巨大。在法国沦陷后,英国和苏联的压力非常大,德国为首的法西斯国家气焰非常嚣张,可以说是德国在二战时期最为辉煌的时候。德国这时首先对英国下手,期待通过空袭来取得对英国作战的胜利,但事与愿违,丘吉尔上台后,对德国非常强硬,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反而更加团结,抵住了一轮又一轮的空袭。苏联则在欧洲爆发战争后一方面通过外交手段稳住德国和日本,另一方面积极备战,把重要的经济部门向东迁移。德国在对英国作战没有达到目的后,又对苏联发起了进攻,历史大家都知道,德国最终失败,成为了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在这期间,美国并没有实际参战,更多的是在物资上的支持。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两国也许很难支撑太久,但鉴于两国生产的潜力,没有美国的支持,靠自己或者其他国家的帮助也有可能度过难关,只不过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德国当时虽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已经是强弩之末,随着时间的推进,反法西斯阵营的扩大,德国的后续力量很难支撑其长期作战。这是英国和苏联可以利用的。

另外,我认为美国的参战时必然的,因为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他们称霸世界的计划中,美国都是最重要的打击对象,无论美国是否主动,最后都会成为法西斯国家打击的目标,为了生存美国必须参战。


詹思丁


德国二战初期是得到美国支持的后期美国又支持了英国和苏联,如果这些都忽略不计,德国也几乎不可能胜利,因为希特勒并不是一个优秀的战略家,相反他是个门外汉,犯了几个致命错误。第一战争前期凭借着古德里安的闪电战建立了绝对优势,这时候应该是稳住占领区域,给国内喘息的时间。第二在非洲又犯了同样的错误,进入非洲初期取得绝对优势,却不稳固优势,妄想直接歼灭敌人,隆美尔认为这是自取灭亡,拒绝执行命令,结果他杀了隆美尔。第三个致命错误就是进攻苏联,二战中期德国国内就已经是千疮百孔,民不聊生了,这时候选择进攻强大的苏联,苏联的战争潜力远不是英法可以比拟的,而且苏联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实际也证明了,任何人进攻苏联最大的阻碍都不是对方军队 ,但是以希特勒的战略眼光。。让他考虑气候因素是太难为他了。总之就是一句话,希特勒制定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超长线战略计划,前期依靠优秀的武器装备,和过硬的将领指挥取得了一定优势,但战线越长后勤压力就会成几何倍数增长,而且还是两线作战,根本就不是德国这样的国家能承受的起的,被击败只是早晚的问题。说真的,希特勒的战略素养给毛主席提鞋都不配。。但你不能否认,希特勒确实是个优秀的煽动者,煽动者就像传销老师,给你无限的憧憬,让你投入进去。


菊花一圈毛


当然不能!

关于二战,很多人至今仍旧争论不休,相比于同盟国辉煌的胜利,很多人对轴心国尤其是德国的失败感到惋惜。你说要是没有美国的“掺和”,德国不就能顺利拿下英国,消灭苏联,驰骋欧洲,称霸世界了么?

正是因为美国对英国的无私支持,对苏联的全力帮助,才让奄奄一息的英国和苏联起死回生,最终打败了德国。

看起来是这样的,实际上是比较扯淡的!

如果认同了这样的观点,也就意味着美国直接决定了二战的战争走向。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比如美国通过《租借法案》援助苏联,是在1942年莫斯科战役之后,此战苏联顽强抵抗,最终消灭德军50万人,挫败了德军的进攻锋芒,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稳住了苏德战争的阵脚。

而英国在不列颠之战中也是顽强抵抗德军的进攻,西欧大陆的各国飞行员纷纷来到英国,为保卫英国前赴后继。此时的美国虽然对英国进行了援助,但是挫败德国的依然是英国先进的雷达系统以及英国庞大的战机数量,最重要的是英国眼前的英吉利海峡。

所以可以说美国的援助至少在二战前期并不能发挥根本性作用。而没有美国援助的英国和苏联是可以打败德国法西斯的,只不过这个时间会比较长。

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德国发展模式有问题

在先前的文章中,静夜史就多次分析德国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希特勒等纳粹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干预手段,比如推行以工代赈,建造大型工程,疯狂扩张军备等方式透支德国的发展潜力。

同时为了争取社会各阶层支持希特勒,对包括大资本家,中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等社会各阶级做出了高回报的承诺,使他们能团结在纳粹政府的阵营之下。

在当时深受1929年经济危机的德国,根本无力兑现希特勒的承诺,因此对外发动战争,转移国内矛盾,掠夺外国资源是唯一的可行方式。

而因为德国不可能屡战屡胜,所以一旦战争失败,无法为德国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国内各阶级对纳粹的背叛只是时间问题。

而最终的结果是,即使没有美英苏等国对希特勒的绞杀,希特勒的纳粹政府也会从内部崩解。

2、轴心国内部貌合神离

虽然德日意三国组成了轴心国联盟,但是三国在国家需求方面并不完全一致,这使得三国的相互关系看似亲密无间,实则貌合神离。

特别是德国和日本作为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德国的目标是占领欧洲大陆,消灭苏联,获取苏联的广袤土地和丰厚资源。

而日本的目标却是占领整个东亚大陆,对于苏联的兴趣远远不及德国,而且对于日本而言,南下挑战美国,获取太平洋霸权,夺取东南亚和澳洲的石油基地是日本最为合适的选择。

所以即使美国不参战,日本也不可能配合德国对苏联进行东西夹击。而战败的苏联在没有美国的支援下可能会一溃千里,但是其恐怖的战略纵深会最终拖垮德国。

而英国虽然作为岛国,但是其空军和海军力量异常强大,这是德国的短板,所以即使没有美国的支援,德国想要彻底的是英国屈服也是难以办到的。

3、英国和苏联可以携手并肩

丘吉尔极端反共,但是在面对法西斯,他愿意和斯大林携手。

纳粹德国的崛起,是西方国家默许和支持的结果。其目的是使德国和苏联进行火并,最后西方国家渔翁得利。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西方国家不惜奉献绥靖政策,纵容德国的强大。

但是希特勒为避免两线作战的困境,特别是为了避免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选择了率先向西方国家开战,于是消灭法国,进攻英国。

德国的进攻不仅破坏了西方国家和德国的默契,而且也违背了长期以来英国奉行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方国家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一贯反共立场,选择和昔日的敌人苏联携手并肩。

而苏联虽然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围攻,但是斯大林一直奉行咄咄逼人的扩张政策,稍有机会苏联的共产主义革命便疯狂输出,德国的强大阻碍了苏联向欧洲的进一步扩张,因此即使德国不进攻苏联,苏联也会找理由向德国开战。

因为共同的目标,苏联和英国能够携手并肩,共同打败纳粹德国。在1941年列宁格勒保卫战时,德军就在城外发现了大量的英国坦克,这是苏联和英国合作抗敌的最好写照。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