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東南亞神祕族羣,曾在中國大規模爲奴

b “崑崙奴”是中國古代曾廣泛存在的一個外來黑奴群體。早在南北朝時期,古籍中就出現了他們的蹤跡,到了唐宋時期,崑崙奴已經廣泛分佈於陝西關中、廣東、四川等地區。

古代東南亞神秘族群,曾在中國大規模為奴

崑崙奴是黑人,但卻不是今天人們所熟知的非洲黑人,而是來自東南亞地區的“矮黑人”,又稱為尼格利陀人。他們皮膚棕黑、頭髮捲曲、與非洲黑人最顯著的區別在於身材矮小。男子一般身高在150釐米以下, 女子為142釐米以下。

上古時代起, 這些矮黑人就一直生活於東南亞各地、印度群島, 甚至分佈於海南島與臺灣島。

《舊唐書·林邑國傳》記載:“自林邑已南, 皆捲髮黑身, 號為崑崙。”《真臘國傳》:“真臘在林邑西北, 本扶南之屬國, 崑崙之類。”

古代東南亞神秘族群,曾在中國大規模為奴

這裡的林邑、真臘之地,在今天的越南南部、柬埔寨等地。今天,那裡生活的是馬來人種,唐朝時卻是矮黑人種。這兩大人種的差異十分明顯。此外,印度史前文化的創造者也可能是這些矮黑人。至今,南亞的偏僻海島上仍生活著矮黑人。

唐朝以後,馬來人種不斷髮展壯大, 矮黑人種逐漸被驅趕屠殺,有些被驅趕至山區森林和偏僻海島之地, 有些同化於馬來人種之中。今天殘存的矮黑人主要分為三大支:一支是居住在印度洋安達曼群島的安達曼人;一支是居住在馬來半島中部密林深處的塞芒人;一支是居住在菲律賓群島的阿埃塔人。

古代東南亞神秘族群,曾在中國大規模為奴

菲律賓土著矮黑人

中國古代文獻中,以“崑崙國”泛指東南亞及印度南部等地。從南朝時期開始,以廣州為中心,中國東南沿海的海上貿易非常繁盛,其中最主要的貿易對象就是“崑崙國”。當時,矮黑人在東南亞等地的地位十分低下,多作為奴隸被役使,也經由海路進入中國。

他們的來源主要有三種:一種是被東南亞或南亞國家作為貢品送往京城長安。主要由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和爪哇島國家貢奉入中國。一種是東南亞、南亞國家及阿拉伯商人通過中國南方海港進行黑奴買賣。一種是被當時出沒阿拉伯海和波斯灣的海盜直接掠賣到沿海或內地。

古代東南亞神秘族群,曾在中國大規模為奴

印度洋安達曼群島土著

此外,唐宋元時期也有極少數非洲黑奴來到中國,主要是東非黑人被阿拉伯商人販賣而來。

唐朝是“崑崙奴”在中國分佈最廣泛的時期。在關中地區有大量黑奴在宮廷及貴族家庭中服役。與南海各地接觸較多的廣州地區富裕家庭普遍役使黑奴,並且,廣州地區的豪門還把大量黑奴販賣到其他地方,如長江中游地區和四川。

古代東南亞神秘族群,曾在中國大規模為奴

唐代崑崙奴俑

黑奴作為中國的官私奴婢, 主要工作是從事看門、守夜、挑水、送飯和充當隨從等家內雜役。另外,由於這些黑奴水性很好,也大量充作船奴,擔任水手、修船一類工作。

“崑崙奴”的地位十分低下,不被視為人。北宋朱彧(其父曾任廣州市舶使),記述了崑崙奴在廣州的具體情況:廣中富人,多畜鬼奴,絕有力,可負數百斤。言語嗜慾不通,性淳不逃徙,亦謂之野人。色黑如墨,唇紅齒白,髮捲而黃,有牝牡,生海外諸山中。食生物,採得時與火食飼之,累日洞洩,謂之“換腸”。緣此或病危,若不死,即可蓄。久蓄能曉人言,而自不能言。

當時的矮黑人連火都不會用,不吃熟食,宋朝時的人是把“崑崙奴”當做動物一般看待的。

元朝以後,由於不斷遭到馬來人的驅趕屠殺,東南亞的矮黑人漸漸滅絕,同時明朝的海禁政策也中止了奴隸貿易。崑崙奴便在中國消失了,只在唐宋時代的古籍中,留下零星的記載,證實了他們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