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今日头条推出的“付费专栏”?

张小当杂货铺


知识付费在近两年是被非常看好的,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平台,都希望能在这个领域获得自己的蛋糕。因此像得到、知乎这样的平台,也是纷纷邀请名人、大V入驻,利用他们自带粉丝的优势,来为自己的平台打开局面。而且我们微信公众号领域的领军人物咪蒙,也是开了一个课程。



不过在几个月以后,我们的消费者便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有些所谓的知识付费内容并不怎么样,没有什么干活,反而是和你扯一些事情来消耗时间。像这样的情况,和我们的明星开店非常相似,利用自己的优势,却不考虑粉丝的感受,那迟早要出问题的。

而且在一些网络平台上,有相似的课程,价格是相差几十倍。我们在正规的平台买一个课程,花费估计要一百多,但是在网上的QQ群里,价格几块钱。为了验证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也是花钱买了,结果内容是一样的,声音会差点。而根据相关人员的透露,这些是可以利用高级录音器录下来的。

所以现在知识付费的情况是消费者怀疑讲师的能力,花钱去买一个课程,要是又碰到一些无关痛痒的内容,没有多少干活的内容,那这个钱就是白花了。另一个,我们具有原创的作者很难保证自己的作品不被侵权,这个在很大程度上对作者打击是非常大的。

那在前几天,头条也是开通了收费专栏,当然估计还是在试运营阶段,因为他们也是想看看这个市场到底是什么样的,有没有机会来推广这个市场的。

就目前我们了解到的信息,付费专栏应该还只是针对文章这一块的,比如针对某件事情有什么样的观点,而且有些观点也是不便放在头条上给所有的人看的。就算是写了出来,审核这关估计也是不好过的。像这种就是非常适合有共鸣的人去看去交流,那要是这样的情况下,付费对于消费者来说问题应该不大的。

在语音方面的付费,估计暂时还没有。录制、准备都是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前面的得到、知乎一样,也是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收费专栏开通给的是那些专业领域的作者,他们首先是拥有非常多的粉丝,而且专业的知识也是能让他们独占鳌头。如果这个付费专栏真的有人付费,那它这个内容肯定是需要在某个框架里才能阅读的。

比如我花钱买了这个内容,只能在哪里看,而且还不能转发,不过你要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记录下来,那也没有办法,语音的话别人也是可以录音的。如果针对的是有共鸣的用户,那这个问题不大,是全部用户,估计要出问题的。

开通专栏收费,应该是寻找更多有共鸣的人,而怎样保护我们专栏作者的权益,这个估计是要好好思考的。


17看科技


实际上,这一块儿我个人觉得,头条的付费专栏机制还没有完善,目前头条付费专栏,主要目的肯定是为了打知识付费这一块。但是由于知识付费市场本身的商业模式存在局限,头条如果没有创新机制存在,个人觉得仅靠流量是没办法轻易打入市场的。(当然我相信头条是有创新机制的,只是目前还没实施)



我就简单来讲一下知识付费市场本身的商业局限吧。

事实上,知识付费这个产业肯定是一个半炒冷饭的市场,因为不能完全归咎于炒冷饭。它只是资本市场的运作套路而已,知识付费的商业逻辑其实很早就存在了,最早起源于百科、问答平台,以UGC知识为主那些,也就是百度360问答、百科、知乎那些;后来,大约在2005年,中国有市场提出了“威客”的概念,其实就是知识付费的架构(不过现在威客已经发展到C2C方向了)。但真正引起关注的是资本市场在2015-16年左右,对威客市场的架构重组

当时以果壳网在行旗下的分答为爆红机制,分答模式一时间横出江湖,以付费问答+语音偷听的结合方式,一方面,满足了用户对于某些专业、或有疑惑的问题需求,另一方面,为主要提问者提供了一个资金回笼的附加价值。

简单来说,我付费提问,然后通过把召集共同需求的人结合起来,低价众筹卖答案,将费用重新赚回来。整个流程以语音为嫁接。

不过分答的寿命很短,仅仅几周之后就被封掉了。但它直接引爆了知识付费的市场格局,知乎、微博均推出同类竞品值乎、live。我记得当时我做科普网站尾猿会网,纯科普市场份额大概在7~8%左右,还想跟风出一个新IDEA打知识付费的市场(当时还有一款笑话教育软件“学习尾猿”做流量基础),只可惜我那时天使投资人并没有看中,说“你别跟着资本机构瞎炒作”。

再这之后,知识付费又一度从“语音”这个风口引申到“声音版权”这块,即以罗辑思维“得到”、“喜马拉雅FM”为主题的“音频”知识付费市场。不过,个人感觉对于罗辑思维的评价并没错:他提供的知识似乎没有什么大用,纯粹贩卖焦虑而已。

之后陆陆续续进来一批创业者,但是他们也都没有做出什么大的成绩来。


简单来说,目前的主要知识付费市场,仍旧是以语音为载体,做付费问答或信息提供或信息倒卖。但很多资本家并没有搞清楚,知识付费的核心需求并不是“知识”,而是“知识效用”(C端)和“最大知识收益”(B端)的供需平衡。简单来说,你丫这个知识得让读者有用、能够发挥作用,同时最大化的让有用的知识变现;头条能够提供的目前只是B端存在优势,即个性化推荐可以精准匹配流量当中的用户需求。但是有用这块,一定得靠创新,不能单纯的教科书式提供,或者贩卖焦虑。

比如你要学习物理,肯定不能只放个方程上来然后说一堆术语完事:


那知识如何才能有用?个人觉得有两点要素:

①知识的系统和全面性,你得全啊!
②知识的吸收能力,你讲的像天书一样,几个看的下去?

去年头条从很多地方挖了许多知识大V做悟空问答这块,是一个很明智的举动,一方面为头条原先的标题党做清理,一方面适应头条信息流的需求匹配。如今看来,如果要做知识付费,大V肯定也是一个非常强悍的入口。但关键是,这个资源究竟该怎么用,如何做好推荐机制,知识全面性,就看头条本身的规划了。

无论如何,支持头条的创新。


赖仲达


知识付费我想不应该设专栏,因为专栏可能只有很少人会看!我觉得有些问答精品通过核审后可全面推荐,这些文章就可以用来付费。

付费作品首先是要平台有作品保护的、因为是精品作品,作品说出了实质性和价值所在。在作品的关健部位要求付费或打赏!付费或打赏后读者可继续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