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里的未來預言

前沿科技裡的未來預言

微信公號請關注:微觀商業(weiguanshangye)

“微觀商業”文章同步微信公號、百度百家、今日頭條、搜狐、艾瑞等自媒體平臺。

微觀商業,洞見商業之美。歡迎訂閱,共同分享有態度、有價值的商業故事。

這是一個未來預言會迅速轉化為當下現實的時代,而畫出它們之間連線往往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頭腦。科技進步源動力除了人類的長久願望,還有人類的現實煩惱,擁堵的交通、心靈的寂寞、生活的殘酷……從今天的炫酷科技和它們的前沿應用中,我們或許能夠看到人類即將面對的未來。

個人飛行時代到來

前沿科技裡的未來預言

面對龜速爬行的車流和一片片紅色的尾燈,你有沒有幻想過能夠擁有一個多啦A夢的竹蜻蜓或者鋼鐵俠Tony Stark的飛行衣,一按按鈕,噴出一股白煙後便一飛沖天,此時的你可以輕蔑地俯視一下腳下的車流,然後只留下一聲長笑:“哈哈,今天不會錯過打卡的時間啦。”

11月8日,一年一度的騰訊WE大會在北京舉行,每年WE大會都會邀請來自全球的頂尖科學家和科技產業先鋒共同分享全球最前沿的科技成果,這也是中國境內規格最高、場面最大的科技前沿思想盛會之一。而在今年的WE大會上,未來出行成為了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

個人飛行一直是人類的夢想,但僅僅只能存在於科幻小說、好萊塢大片和動漫遊戲當中。在今年的WE大會上,就亮相了一款能讓人變身鋼鐵俠的“飛行揹包”。“人類對飛行探索已經進入個人飛行時代。”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光啟科學創始人兼CEO劉若鵬說。

馬丁飛行噴射包(Martin Jetpack)是世界上第一款商業化、實用化飛行噴射包,曾被《時代》雜誌評為2010年50大最佳發明之一。去年12月,光啟科學收購了馬丁飛行器公司,這家公司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後,光啟持有其52%的股份。

“馬丁飛行包”飛行包分為專業版和個人版。專業版主要用於搜救、安全、警戒、救護和消防等方面,目前已經與美國國土安全部、國防部和一些州政府簽署了合作合同。

“飛行包是可以在任何地點起飛、任何地點降落的飛行裝備,比如一些車禍現場,路被堵住,直升機也無法降落在公路上,但又有緊急的情況需要處理,直升機是降落不到公路上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個非常容易降落的裝備,飛行包本身是有它革命性的一面。”劉若鵬說。

而個人版則是消費級的飛行包,載重量為120公斤,可在海拔1500米高空以每小時35公里的速度前進。個人版計劃在2017年上市,目前已開始接受個人預定,預售價為160萬元人民幣。

“這不僅僅是一個產品,也是每個人的夢想,就像人類之前希望擁有汽車一樣。當然,我們最終的夢想還是應用在交通上,比如利用飛行包實現樓頂到樓頂的城市微循環,這樣可以解決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劉若鵬說。

量子懸浮貼地飛行

前沿科技裡的未來預言

WE大會的高潮是Quantum Experience的首席運營官Itai Ben-Mordechai帶來的,這位物理學家現場進行了魔術般的量子懸浮演示,他將液態氮澆到超導材料上來降低其溫度,而超導材料達到臨界溫度後,會達到量子狀態,會產生抗磁性,進而使得超導材料在二維空間中鎖定,懸浮於軌道做高速運動。於是,我們真切看到了挑戰重力的奇觀:物體在空中懸浮、運動,而且可以高速、規律的運動。

與電磁懸浮、核磁懸浮不同,量子懸浮使用的液態氮更加安全、環保和廉價,它雖然使得超導材料迅速降溫到極低溫度,但直接將液態氮倒在手上卻完全沒有問題。而且氮本來就是空氣中的主要成份,不必擔心成本和環保問題。

今年6月,雷克薩斯也曾發佈了一款名為“夢想懸浮滑板”的產品,它能懸浮在地面上,廣告語是“雷克薩斯創造了一個真實的、可行駛的懸浮滑板”,被大批極客與科技粉兒熱捧。

Quantum Experience首席運營官Itai Ben-Mordechai表示,他們與雷克薩斯採用的是類似的技術,但也並不完全相同。“雷克薩斯用的是塊化技術,而我們是非常薄的超導技術,特別強調量子的鎖住的能力,這也是我們與眾不同、比較創新的地方。”他說。

“這種技術很早就發現了,但多數還是用在科研上。因為從超導體本身來講,如果大規模工業生產成本是很高的,有一些行業也很想拿去用,但是並沒有成功,沒有成功產品化,也沒有找到好的商業化的模式。”Itai Ben-Mordechai表示。

“雖然現在我只是把這個技術作為一種展示、一個遊戲,但相信它很快就會被商用,比如在交通領域、運輸領域、高精製造領域……都會有巨大的應用前景。我們正在朝這個目標努力,但現在的趨勢來看,我相信很快就會實現。Not now, but very soon. ”他說。

人人都能有“大白”

前沿科技裡的未來預言

你想有一個“大白”嗎?估計那些給出否定答案的人,只不過是換成個多啦A夢而已。這也能解釋為什麼人工智能和類人機器人在最近幾年火熱得已經不像個科技話題了。

呆萌的大眼睛、大大的腦袋、靈活的四肢活動、喜怒言於色……WE大會上,機器人iCub堪稱全場的賣萌擔當。由謝菲爾德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教授Tony Prescott發明的這個小傢伙,是當今世界上被公認的最聰明、最靈活的人形智能機器人之一。因為從聽從命令到擁有自我意識,傳統機器人到iCub的變革被媒體形容為“大哥大”與智能手機之間的巨大跨越。

iCub外表像一個四歲兒童,然而它已擁有自我意識,能夠受目標驅動,可以用挑眉、微笑等面部表情表達六種情緒。通過一套認知系統,iCub具備與人類兒童一樣的思維認知能力,可通過自主學習來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當它完成一項學習任務時,就會露出招牌笑容。伴隨學習能力的逐步提高,iCub未來將可能成為“大白”那樣的機器人助手投入實際應用,並進入普通家庭。

“我以前是學習心理學的,後來開始研究人工智能,特別是研究如何讓機器人幫助我們解決人類社會、生活問題,比如去幫助老年人。無論在英國,還是在中國,我們的壽命都延長了很多,這是好事,但人口老齡化也已經成為整個人類都面臨的大問題。”謝菲爾德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教授、謝菲爾德機器人研究所主任Tony Prescott表示。

“過去30年,我們主要的目的都是讓機器人能去感知周圍的世界,而現在的人工智能,主要是讓機器人理解我們所在的世界,像人類那樣的理解,這些確實需要很多年的努力才能達到。”Tony Prescott說。

當你老了,陪你聊天、聽你訴苦的朋友和照顧你生活、與你終老的“親人”,很可能會是一個機器人。從這個角度講,擁有一個大白或者多啦A夢似乎也是個憂傷的夢想。

虛擬現實元年

前沿科技裡的未來預言

倫敦奧運會上,John Lennon與萬人合唱“Hey,Jude”;臺北小巨蛋,周杰倫與鄧麗君隔著時空深情對唱;音樂頒獎典禮上,Michael Jackson重返舞臺,用月球漫步、原地旋轉等動作帶觀眾重溫了流行天王的黃金時代……這些令人驚歎的舞臺效果背後,都來自於虛擬現實(VR,Virtual Reality)技術。

眼下,虛擬現實技術可能是距離普通人最近的未來科技,因為已經開始有大量產品進入了消費市場,甚至有人預言,2016年將成為虛擬現實元年。微軟、Netflix、三星、谷歌、Facebook、HTC……都已經重磅推出了消費類的VR產品,國內的騰訊、百度、聯想、優酷這些巨頭都在積極的準備。雖然我們還沒有看到一款現象級的產品,但已經能夠聞到爆發前夜的氣息。

虛擬現實技術,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技術手段模糊現實與虛擬的界限,有人開玩笑,這是人類正在用自己發明的技術來欺騙自己。無論是《黑客帝國》、《阿凡達》,還是《創戰紀》、《王牌特工》,其實都已經開始討論VR技術可能會引發的更為深層次的問題了。

在WE大會上,亮相了一款名為Holus的3D全息投影顯示器,它可以將虛擬現實技術帶到用戶客廳裡。電子設備在連接 Holus之後,即可從設備金字塔形狀的透明玻璃裡觀看到3D效果。和目前市面上多數需要佩戴眼鏡或是其他裝備的虛擬現實智能穿戴設備不同,Holus無需用戶佩戴任何輔助設備,裸眼即可以零距離接觸客廳的“第四屏”。

另一項在WE大會上震撼全場的前沿技術則將虛擬現實“投影”到了人臉身上。透過日本藝術家淺井宣通發明的Face Hacking技術,瞬間實現“一人千面”,堪稱現代版的易容術。時而英俊男子,時而妙齡女子,時而兇狠美洲豹……通過計算人臉輪廓技術,Face Hacking利用投影效果,瞬間變換人們的表情和外貌特徵。一旦投入商用,這款技術將大大拓展虛擬現實投影的應用領域。

“2016年將是虛擬現實的元年,我們滿懷信心的期待它的到來,所有虛擬現實的從業者一起讓未來唾手可得。”Kat Walk創始人、虛現科技CEO龐晨表示。龐晨研發的全方位的虛擬現實跑步機,她認為,VR領域雖然已經大佬林立,但創業者,也包括中國的創業者,也擁有大量的機會。

在嚴重霧霾、不見藍天的北京,或許很多人會需要一個VR眼鏡去感受一下久違的清澈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