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我不是药神》终于上映了,也火了,加上几段时间热映的《超时空同居》和《幕后玩家》,徐峥今年的片有点量产,不过每一部都很用心。

所有的公众号都在发布着与《我不是药神》相关的文案,仿佛不去写点什么,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做公众号的。

我不是药神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2018年经历了几位亲人的离世,一直不想去看这种煽泪的片子,所以拖了好几天才和麦子妈妈去影院,不出所料,麦子妈妈哭成一片,庆幸着我们还健康。

2

影片其实很简单,徐峥扮演的男主角程勇,上有急需手术瘫痪在床的老父亲,下有离婚后需要照顾的儿子,他活的焦头烂额,缺钱又缺尊严,一个偶然的机会,从印度代购到了便宜治疗慢粒白血病的药,既赚了钱,又救了一群白血病患者的命。

和所有的片一样,在非常赚钱也是冲突最严重的时刻,男主选择了拿钱退出,放弃了自己的团队,再后来,因为内心的那一丝善念,又让他走了卖药的路,进价2000,他卖500,自己贴钱卖,直到把自己送进了监狱。

我不觉得《我不是药神》是一部神片,之所以引起了如此广泛的共鸣,是因为它将镜头对准了曾经被社会忽视的一个角落,我们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看到了一个更加广角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当穷人是有原罪的,在疾病面前暴露的尤其充分,特别是影片中张长林爆出的金句更是戳心: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人穷,就该死吗?这是电影代替那些身患绝症者发出的声音——“他只是想活着,这有错吗?”

3

看了太多因病拖垮家庭的新闻,当身边好友遭遇的时候,还是不能接受。在疾病面前,哪里有所谓的富人与穷人,中产阶级的优越感也会被疾病拖累得荡然无存。

都说生命无价,但现实出现了生命可以被定价。但凡患了要命病,能治疗或维持的药品基本都是需要自费的高价药品,就算偶尔有几款能入医保,却要经过各部门层层的审批,一边是和时间赛跑的病人,一边是审批机构蜗牛般的速度。金钱已经成为生死之间泾渭分明的鸿沟,人们努力挣扎着从一边游向另一边,竭尽全力争取一点活下去的机会。

我不是药神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药品高价背后是药企高额研发的成本,让我们死的病不是“穷病”,而是救济制度的不健全,医保体系的漏洞,导致穷人眼看着救命的药买不到而等死。一个文明社会的使命是不抛弃每一个公民,更不应该让金钱成为维系生命的方式。

有人说,要是我得了不治之症,我就去死,然而当死亡的威胁笼罩在无力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头上,越是面临死亡,越是生出更多对生的眷恋,这种对活着的执着,不是贪生怕死,更是代表着对生命最大的敬意。

4

面对疾病,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如果说程勇的行为使得部分高价药纳入了医保,我更希望这部的影片上映可以推动全民免费医疗的实施,让每一个人再也不用担心生病,可以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活出生命最大的价值。

希望医院里再也见不到因为交不起费而在走廊哭泣的病人,再也见不到因为陪护闹纠纷的患者儿女,再也看不到医护人员的职业冷漠……

我们从不畏惧死亡,只是希望能活的时候,不要因为“穷”而死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