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谈丨王蔷教授解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

大咖谈丨王蔷教授解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

2018年高考结束后,很多人对高考英语来了一句话总结:高考英语好不好,就看你平时看不看外媒。

虽然这句话说得难免有些绝对,但实际上,在去年外媒内容已经成为高考命题者青睐的阅读题来源,而从今年英语高考试卷中来看,在除上海卷外的7套试卷中的38篇文章中,像是《科学美国人》、《时代》、《经济学人》这类专业刊物+严肃媒体的内容占到题源的60%以上,基本占据了最拉分的后三篇阅读题目,比如全国Ⅰ卷阅读题C篇来自《经济学人》,而D篇则来自于顶级权威的《科学》杂志网站。但是,高考命题者取材的外媒并非集中在某一家或某几家,而是涉猎广泛,因而学生需要养成广泛的阅读习惯。

大咖谈丨王蔷教授解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除了语言本身,高考英语也愈发注重考查学生对外国文化及前沿新知的理解。

同时,我们再来看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蔷教授对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解读(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第19次学术年会王蔷主旨发言的录音整理而成)——

新课标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成绩

自2007年起,高中英语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在这期间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第一,教学目标由掌握语言系统向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变。使学生学习英语不再只为考试服务,而是更注重语言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第二,教学性质由工具性向工具与人文的统一转变。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工具—教材,通过课程的改革,高中英语教材内容符合高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同时,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教学理念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在英语课堂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教师应转变自身观念,及时转换并定位自己的角色,由“教”向“导”进行转变。第四,教学内容由知识点的讲授向技能、知识、策略、情感、文化综合转变。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内容标准。

新课标高中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提出了很多新思路、新理念,使得教坛更为百花齐放。但是,在英语课程改革过程中同样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传统教学理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教师关注教仍然多于关注学;课堂教学模式化、表层化、程式化;内容教学呈碎片化状态,缺乏整合,难以形成能力;忽视对主题情境的创设和对主题意义的深层探究,导致思维培养缺失;缺乏针对语篇文本的深人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多为贴标签;为应试而教和为应试而学导致学科价值的错位。英语课程改革要想取得本质卜的成功,教研专家和一线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仍然需要不断改变和调整,以适应21世纪培养人才的需要。

新课标高中英语课标修订的思路

高中英语课标修订要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思路导向。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新课标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变革

在课程目标确定之后,构建与课程目标一致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成为关键,教学改革必须突破考试评价方式的束缚,解决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现有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需要改变。学习内容方面,通过改变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人主题、语境、语篇和语用之中,促进文化理解和思维品质的形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指向核心素养培养。学习方式上应走向整合、关联、发展的课程,实现对语言的深度学习,“任务型”教学在中国水土不服。

新课标对教学设计的再思考

教师应对教学设计再思考,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方式的教学模式。首先,设计主题引导下的内容教学。教学力求以主题意义探究为引领,依托语篇,通过活动有机整合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学习策略,在提炼、整合、分析、比较、概括、评价语篇意义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形成结构化知识,促进学生的认知建构与发展。其次,教师要力求教学设计的情境化、问题化和活动化。赋予静态的已有知识以动态的激发,为新知识增长做准备,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对知识的加工和认知,还是其面对新问题,整合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产生情感和思维共鸣的过程,达到知行合一。最后,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是教学的重要前提。有效的教学设计取决于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水平,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认知过程、情感发展和学习成效。因此,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

在课程目标确定之后,构建与课程目标一致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成为关键,教学改革必须突破考试评价方式的束缚,解决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现有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需要改变。学习内容方面,通过改变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人主题、语境、语篇和语用之中,促进文化理解和思维品质的形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指向核心素养培养。学习方式上应走向整合、关联、发展的课程,实现对语言的深度学习,“任务型”教学在中国水土不服。

新课标构建英语学科活动观的意义

通过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转变,碎片化学习向整合化、情境化和结构化学习的转变,学科知识为本向学科育人为本的转变。为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和解决问题,基于语篇,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和学习策略与他人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个人对话,形成新认知。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提高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塑造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实现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学科素养的协调发展。

随着高中英语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任务逐渐围绕着“立德树人”和“学科核心素养”展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为社会培养全面型人才服务。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高考命题,外媒取材、广泛主题等关键词均表明了高考也正以一种考试的形式去检验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等均被纳入了考察范围内,这一切也都向我们发射着一个信号——读书不是读课本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