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爲你家量身打造的禮物,不是嗎?

閆肖鋒

當前,媽媽們的命題是如何通過學習來讓自己成長。當然在教育孩子方面,父親也有不可推脫的責任。

小孩發生衝突,家長怎麼辦?

那天見兩個男孩同時看上游樂園一輛童車都想騎,其中一個眼疾手快迅速騎了上去,另外一個不甘心抓著車把不撒手,孩子的媽媽馬上走過來使勁掰孩子的手,孩子邊哭邊較勁,可終究敵不過大人被拽到了旁邊的凳子上。只見那位媽媽不顧孩子委屈的哭聲,迅速展開批評教育:“你為什麼要跟小朋友搶,我平時是怎麼教育你的,你說,這樣做對不對?你就知道哭,你不承認錯誤今天就別玩了……”孩子反而哭的更大聲了,“你還有臉哭了,你丟盡了我的臉,回家罰站一小時……”這位當媽的喋喋不休疾聲厲色說了近半個小時,孩子的哭聲雖然低沉了許多,卻也始終未停。

媽媽看上去一臉嚴肅,孩子約四五歲的樣子。究竟怎麼才是說服孩子的正確姿勢?

無疑,女人為孩子付出的最多,但卻不落好。“我還不都是為了孩子!”母親通常很怨。憑心而論,母親是有苦勞無功勞,因為這樣的付出方式孩子GET不到,效果不盡人意。尤其是女人在教育孩子時摟不住自己的情緒,結果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孫瑞雪的新著《愛和自由》中寫道:人的成長過程實際是一個心理成長過程,要給孩子更多的愛,而情緒往往是衡量愛的關鍵。

電影《奇蹟男孩》中,小男孩怪異的樣子引來同學的嘲笑、捉弄、排斥,他每次受到傷害,都是媽媽用愛來接納他的不良情緒,回饋給他的都是滿滿的尊重包容、理解關愛。在媽媽眼裡,他是完美的,這個孩子也用同樣的方式回饋給讓他受傷害的人。是母親積極的情緒和態度,給了他莫大的鼓勵,母親雖然暫時放棄論文寫作,但他媽媽為了孩子心靈的完美,一直在學習、成長。最終,這個“怪臉男孩”獲得同學老師的認可讚譽。

每個孩子都是為你家量身打造的禮物,不是嗎?

女人是情緒化的。當然一家之母都不容易:上了一天班,甚至回來還要做家務,早已精疲力竭,晚上能陪一會孩子已經不錯了,哪還顧及那麼多。

媽媽們的命題是如何通過學習來讓自己成長。當然在教育孩子方面,父親也有不可推脫的責任。

1、 找出原因,醫治自己的不良情緒。

我們常說,孩子就是父母的翻版,是鏡子,心理學叫“投射效應”,所以,孩子身上所展現的不是真實的自己,是失控的父母。

從年齡上,父母雖然已成年,但原生家庭造成的傷害會讓你一直停留在過去,可以多參加媽媽沙龍或心理諮詢,彌補傷害,找回失去的愛。

2、 多看優秀的被驗證過的育兒書。

《正面管教》英文:positive discipline作者簡尼爾森,教育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7個孩子的母親,這個被翻譯成16種語言,美國銷量超過400萬冊,她如今已已經八十多歲了,足見PD(正面管教)精神對人的長遠影響。

正面管教有幾個核心理念:行大於言,確保孩子感受到愛,行為背後的目的。

3、 規劃好時間,儘可能多陪孩子。

一個小孩最最大的需求是安全感,既包括生理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而陪伴恰恰是孩子得到心理安全感的重要來源。所以,家長無論多忙都要跟孩子有快樂互動,一起看電影、去公園、一起講故事等等。

臺灣作家張德分曾說過:每個孩子都是上帝精心挑選給我們的禮物,雖然每個外包裝不一樣,帶著信心,給他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外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豐富美好、而且是特地為你們家量身打造的禮物。

每個孩子都是為你家量身打造的禮物,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