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鄉村醫生到滇越鐵路,復星精準扶貧考察記

熟悉復星的朋友一定知道,復星全球合夥人目前正在蓄力做一件重要

的事——對口援助國家級貧困縣的基層鄉村醫生,全力支持國家2020脫貧計劃。

從鄉村醫生到滇越鐵路,復星精準扶貧考察記

自今年4月4日“鄉村醫生健康扶貧行動”出征儀式啟動以來,項目開展已有一個半月,基層成效進展如何?現狀有何改善?鄉村醫生的實際需求還有哪些?後方還能給予哪些精準支持?項目後續要怎樣深入展開?

帶著這些問題,復星全球合夥人、復星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集團董事長兼CEO、星景控股創始合夥人兼CEO、復星鐵投CEO溫曉東日前踐行使命,專程抽出四天時間,攜帶扶貧物資輾轉跋涉2400多公里,來到對口支援的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邊苗族自治縣,實地走訪。

在屏邊,溫同學的腳步遍及3個鎮、1個鄉、4個村,共計走訪1家縣醫院、2家鎮衛生院、4個鄉村衛生室,拜訪了包括四位鄉村醫生在內的基層醫護人員,還深入“因病致貧”家庭,瞭解當地健康扶貧的燃眉所在。

“鄉村醫生是一個默默奉獻的群體,我們要盡所能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只有調查研究才有發言權,結束走訪的路上溫同學感觸良多,他說,“鄉村醫生健康扶貧項目是一個關鍵切口,針對精準扶貧,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

從合夥人到駐點隊員,健康扶貧在路上

屏邊位於雲南省南部、紅河州東南部,距省會昆明320公里,距州府蒙自59公里,距國家級開放口岸河口95公里,地理位置相對偏遠。

屏邊境內聚居著苗、漢、彝、壯等17個民族,是全國五個單列苗族自治縣之一、雲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縣,也是全國592個、雲南省88個扶貧開發片區縣之一。

從鄉村醫生到滇越鐵路,復星精準扶貧考察記

▲屏邊夜色

溫同學一行抵達屏邊時,天色已晚。才踏上屏邊的土地,溫同學見到的第一個“當地人”,便是復星派駐屏邊的駐點扶貧隊員楊陽。

“楊陽同學,你辛苦了!駐點這些時間,感覺怎麼樣?” 簡單寒暄,溫同學便迫不及待地聊起工作。

“屏邊現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98個,持證的鄉村醫生大約有95位,這裡的突出問題是村醫水平高低不齊,診療條件和醫療環境也有很大差異。”楊陽說,只有趴下身子去一線,才能發現真正的困難和需求。

“好的,你給的這些信息很有用。這邊的工作生活還適應嗎?有什麼需要我們後方支持的,請隨時提出。”溫同學說。

“謝謝總部的支持。能以扶貧隊員身份參與鄉村醫生項目,是非常難得的一份體驗和學習。說實話,在這裡孤獨感會有,最強的還是使命感,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汗水,幫助鄉村醫生項目實實在在地落地,給當地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

眉宇間,楊陽信心滿滿。

從鄉村醫生到滇越鐵路,復星精準扶貧考察記

▲楊陽(右)在屏邊走訪鄉村醫生(資料圖)

85後的楊陽來自復星旗下策源股份,獨自一人於今年3月份提前來到屏邊駐點,在西南邊陲肩負扶貧重任。如今,她每週都要下鄉調研基層情況,有時候一去就是幾天。

經過2個月左右的工作生活,楊陽對屏邊境內的醫療現狀、風土人情已有豐富瞭解。而像楊陽這樣,由復星統一派出的首批駐點隊員共計18名,涉及全國24個貧困縣。

像支持教育一樣支持醫療,像支持鄉村教師一樣支持鄉村醫生,讓農村老百姓能夠有自己的好醫生,不再為看不上病、看不好病而發愁。”——這是廣昌同學的夢想,也是每一個復星人的夢想。

我們守護村醫,“四個一”工程啟動

屏邊縣共有76個行政村,近年來,共投資700餘萬元新建村衛生室67個。關心村醫是健康扶貧的重中之重,也是全縣攻堅脫貧的一大抓手。

為了便於溫同學考察工作的高效開展,屏邊縣專門組織了一場座談會,屏邊縣副縣長李秀英、副縣長蕭兆銘、縣衛計局局長黎明旺等縣領導參加。

從鄉村醫生到滇越鐵路,復星精準扶貧考察記

▲座談會現場

李秀英表示,鄉村醫生是最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者,承擔著維護廣大農村居民健康的重要職責,承載了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地方病防治、康復、醫療、愛國衛生等各項公共衛生服務職能。當前主要存在人員短缺、年齡偏大、待遇不高、流失嚴重,且能力和水平不能滿足群眾實際需要等問題。下一步希望在提高收入待遇、加強醫療技術培訓方面,多做工作,以解決村醫們的後顧之憂。

黎明旺補充道,村醫們的工作、生活條件還比較艱苦。有的地方,一個村醫要負責21個自然村,村子分散在大山之間,交通條件很差,村醫騎著車子走訪探病,也有存在安全隱患。整體上看,城鎮附近村民的醫療需求可以求助鎮衛生院甚至縣醫院解決,村醫不需要開展具體的醫療工作,主要承擔公共衛生服務的職能。而地區越偏遠,村醫需要承擔的醫療工作就越多,責任越大,條件也更艱苦。

聽了縣領導的詳細介紹,溫同學對村醫的工作環境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他馬上回應,

復星已在屏邊展開的鄉村醫生健康扶貧項目即將推出“四個一”工程,即開展一項工程(鄉村醫生保障工程)、推出一個服務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接入一支平臺(中國大病社會救助服務平臺)、組織一個評選(全國優秀鄉村醫生榮譽評選),切實踐行“我們守護村醫,村醫守護大家”的公益宣言。

從鄉村醫生到滇越鐵路,復星精準扶貧考察記

▲溫同學代表復星向屏邊縣捐贈鄉村醫生人生意外險保障卡和重疾險保單登記指南

溫同學屏邊考察期間,復星保德信提供的鄉村醫生專屬意外險激活通道也正式上線,標誌著鄉村醫生保障工程的正式啟動。在座談會現場,溫同學將百餘份屏邊鄉村醫生的人生意外險保障卡和重疾險保單登記指南,交到了李秀英的手中。

村醫守護大家,最真實的需求在一線

鄉村醫生健康扶貧項目,以問題為導向,力圖解決鄉村醫生進得來、用得上、留得住的問題。

項目週期內,每一位復星全球合夥人都需要前往各自認領的貧困縣開展實地走訪工作,並給出針對性的扶貧建議和實際響應。因此,走村入戶,與鄉村醫生深度交流,便是項目實施、成效檢驗的重要一環。

屏邊考察期間,在屏邊縣副縣長蕭兆銘、縣衛計局局長黎明旺等縣領導的陪同下,溫同學馬不停蹄地走訪分散在屏邊山區的農村衛生室,點對點拜訪鄉村醫生,深入調研。

從鄉村醫生到滇越鐵路,復星精準扶貧考察記

▲溫同學為鄉村醫生李田芬(左)送上鄉村醫生健康扶貧項目的全國首張意外險保障卡

李田芬醫生是灣塘鄉阿碑村委會的駐村醫生,從醫17年,工作覆蓋1414位村民。李醫生說,因為周邊村民人口比較多,每月能開500至1000張處方單,堪稱“灣塘鄉第一”。

從鄉村醫生到滇越鐵路,復星精準扶貧考察記

▲阿碑村衛生室病房一角

阿碑村衛生室空間相對充足,日常藥品配置較完整,並配有四張病床。但是因為背靠大山,地處山腰,山區泥石流時有發生,存在一定的自然災害危險。得知衛生室一角曾被一塊大石砸出一個窟窿,溫同學建議當地儘快排除這一危險隱患,並表示復星會聯合社會力量全力支持。

從鄉村醫生到滇越鐵路,復星精準扶貧考察記

▲溫同學向鄉村醫生熊桂芳(左)講解人身意外險的激活方式

在白河鎮熱水村委會,溫同學見到了鄉村醫生熊桂芳。熊醫生從事鄉村醫生已經14年,覆蓋14個自然村,約1000名村民。這裡的衛生室相對簡陋,只有一張病床和一張辦公桌。因為距離白河鎮衛生院較近,周邊村民多前往衛生院就醫,所以熊醫生沒有在衛生室開展醫療工作,主要任務還是走村入戶向村民提供公共衛生服務。

從鄉村醫生到滇越鐵路,復星精準扶貧考察記

▲溫同學在白河鎮衛生院瞭解居民健康檔案的登記情況

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溫同學乘車來到了距離熱水村衛生室幾公里外的白河鎮衛生院。這兒的科室和設備相對齊全,可以為當地群眾提供日常醫療服務,並以“一人一檔”為標準,為每一個村民都製作了居民健康檔案。

從鄉村醫生到滇越鐵路,復星精準扶貧考察記

▲溫同學向鄉村醫生王海花(右)贈送出診箱

“哇,這是給我的?”在新現鎮洗馬村衛生室,91年的鄉村醫生王海花收到了溫同學贈送的出診醫藥箱。

2013年畢業後,王醫生先從事了護士工作,然後加入村醫隊伍,如今已到第二個年頭。她的工作覆蓋洗馬村委會下轄9個自然村,近2600戶村民。每當下鄉為村民做家庭簽約服務和身體檢查,王醫生都需要起個大早,“早上5點半出發,晚上11、12點返回”成了常態。對於她的工作來說,有一個大容量的出診箱非常重要。

從鄉村醫生到滇越鐵路,復星精準扶貧考察記

▲溫同學向鄉村醫生熊斌(左)贈送出診箱

過去幾年裡,國家扶貧工作取得諸多進展。但在貧困地區,因病致貧、返貧脫貧的現象時有發生。得知這一情況,溫同學考察完新現鎮水田村衛生室後,便在鄉村醫生熊斌的指引下,來到一戶“因病致貧”的家庭考察慰問。

從鄉村醫生到滇越鐵路,復星精準扶貧考察記

▲溫同學向王老伯(右)瞭解家庭交流

王老伯年近80,家庭5口人,耕地5畝,林地6畝,家庭經濟收入來源主要依賴種植、養殖、外出務工。

他和老伴長期患有慢性病,膝下兩位孩子都身患疾病(一名殘疾、另一名因病致殘),幾乎喪失勞動能力,對全家生活帶來沉重壓力。

目前,當地村鎮已對王老伯家庭開展了各項幫扶措施,尤其在醫療、養老方面給予報銷或補貼,並由熊斌醫生對口進行健康扶貧。交流期間,溫同學鼓勵王老伯一家堅強生活並送上慰問物資,同時也向熊醫生的工作使命表示敬意。

從“輸血”到“造血”,產業扶貧在路上

從鄉村醫生到滇越鐵路,復星精準扶貧考察記

▲屏邊縣城一瞥

幾天時間,溫同學一行在屏邊的考察工作得到當地縣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期間,屏邊縣委副書記、縣長李雄文告訴溫同學,

屏邊縣有相對完整的生態環境,孕育了豐富的自然、森林、水利、礦藏、熱果、旅遊等資源,年均日照光熱1555小時,具有“冬暖夏涼、四季如春”的氣候特徵,被譽為“中國最南端的春城”。不過,儘管當地產業資源類型多樣,卻受制於交通環境、歷史發展等客觀因素,產業輻射受到極大影響。

溫同學現場向李雄文表示,在鄉村醫生項目之外,復星也願意通過產業導入等多種手段,對屏邊開展精準扶貧。

作為中國首條民營控股高鐵的民營聯合體牽頭方,復星已設立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集團深耕軌道交通產業。實際上,復星當前正聯合各方深度挖掘滇越鐵路(又稱“米軌”)沿線的文化旅遊價值,以結合雲南當地的自然、人文優勢,促進相關文旅、健康產業發展。

其中,舉世矚目的滇越鐵路人字橋等自然人文景觀,便地處屏邊。

李雄文對復星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產業遠見表示激賞,並親自帶隊陪同溫同學一行前往滇越鐵路人字橋進行相關考察。

從鄉村醫生到滇越鐵路,復星精準扶貧考察記

▲考察隊伍行進在崎嶇山路

從屏邊縣城前往人字橋,山路崎嶇,交通狀況頗不理想,縣域基礎設施網絡的完善迫在眉睫。恰逢施工修路,顛簸近90分鐘,溫同學一行才抵達目的地。

從鄉村醫生到滇越鐵路,復星精準扶貧考察記

▲人字橋遠景

令人欣慰的是,歷經百年滄桑,人字橋依然保存完好。

從鄉村醫生到滇越鐵路,復星精準扶貧考察記

▲人字橋近景

人字橋原稱五家寨鐵路橋,因形似漢字“人”,故得名“人字橋”。該橋長67.15米,寬4.2米,橋面離谷底深泓線高102米,由法國工程師保羅·波登根據應用力學原理來設計。橋身由二萬餘組鋼板、角鋼構建和鉚釘鉚接而成,重達180餘噸,所有構件均在法國量身訂做,通過海運、山路搬運於此。人字橋是滇越鐵路上最艱鉅的工程,橋於1907年破土動工,1908年12月完工,歷時1年多,期間犧牲中國勞工800多名(官方統計)。

從鄉村醫生到滇越鐵路,復星精準扶貧考察記

▲溫同學一行在考察米軌沿線

站在人字橋上,溫同學對米軌沿線保護性開發的決心更加堅定。他說,

我們的產業開發應該與沿途城市、縣市、村鎮發展結合起來,通過老鐵路的新利用帶來發展活力,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推動沿線農村經濟、景觀農業及休閒農業的發展,要讓米軌沿線開發成為滇南地區產業扶貧的強引擎。

考察尾聲,溫同學要求隨行同學做好調研總結,根據實際情況落實響應方案,讓鄉村醫生項目的後續開展更加精準有效。

同時,溫同學也強調,我們要立足屏邊當地資源稟賦實施產業扶貧,有效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讓沿線地區群眾獲得真正的民生實惠。

我們守護村醫,村醫守護大家

從鄉村醫生到滇越鐵路,復星精準扶貧考察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