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長恨歌》:楊貴妃與唐明皇的不倫之戀,值得歌頌嗎?

提起唐朝,我們首先想到的或許是一片歌舞昇平。那是一個空前繁華的時代,有壯美的錦繡河山,國力強盛,萬國來朝,無數傳奇故事在一幕幕上演。而美人與英雄的愛情故事,更是其中從來不缺少的話題。

楊玉環,著名的中國古代四美之一,她傳奇的一生,從遇到唐玄宗開始更添上了奇特的一筆,日後的悲劇結尾似乎也從這個時候開始,有了一抹不詳的陰影。

白居易《長恨歌》:楊貴妃與唐明皇的不倫之戀,值得歌頌嗎?

楊玉環本來是玄宗的兒子、壽王的妃子,自從在華清宮玄宗見到千嬌百媚的玉環開始,就立刻愛上了她。也不管是不是兒子的妃子了,立刻就叫她去出家做了道士,法號“太真”。出家一年以後,玉環順理成章地還俗,成為了玄宗最喜愛的貴妃。之所以這樣,估計也是覺得面子上不太好看,畢竟是老子搶了兒子的媳婦啊!按理說這叫亂倫,但是在那個一切皇帝說了算的年代,無論誰也不能改變楊玉環的命運。

玉環的美是毋庸置疑的,這在許多詩詞裡面都有所體現。白居易在他的《長恨歌》裡,是這樣描寫其美豔不可方物的。

白居易《長恨歌》:楊貴妃與唐明皇的不倫之戀,值得歌頌嗎?

皇帝幾乎都是好色的,玄宗也不例外,尋找多年也沒有知心的人出現。直到楊玉環的出現。美人姿容冠絕群芳,有閉月羞花之貌,回眸一笑令天下女子失色。

而且她還多才多藝,精通音律、擅長舞蹈。本來就喜歡藝術的玄宗,更是遇到了一個知音,漸漸地荒廢朝政,整日和貴妃飲酒作樂。本來強盛的大唐,國力漸漸地開始衰微,再加上一個胡人安祿山一直隱藏在暗處,仗著皇帝的寵信,開始圖謀不軌。這也是為什麼後世把楊玉環看作“紅顏禍水”的典範。

白居易《長恨歌》:楊貴妃與唐明皇的不倫之戀,值得歌頌嗎?

其實作為一個小小女子,她能有什麼辦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呢?不過是逆來順受而已。所以才會有後來的馬嵬坡之變的悲劇發生。

安史之亂爆發,玄宗倉皇出逃,走到馬嵬坡這個地方時,兵士譁變,不肯再走了,一定要皇帝處死楊姓一族才肯繼續前進。而貴妃作為楊氏的代表,更是被士兵看作蠱惑皇帝的妖女。群情激奮之下,一束白綾,一顆掛脖柳樹,便成為貴妃最後的歸宿,一代美人就在這個地方丟掉了性命。

關於貴妃之死,詩中是這麼描寫的:

白居易《長恨歌》:楊貴妃與唐明皇的不倫之戀,值得歌頌嗎?

皇帝自身難保,只得聽命於眾人,讓貴妃的死換來自身的安全。曾經的卿卿我我,難捨難分,不過是過眼雲煙而已。玄宗躲過戰亂,後來回到了長安,但是皇帝已經是當不成了,只能做一個名義上的太上皇。在夢中還是經常和貴妃相會,只是已是陰陽兩重天!

詩中這樣描寫他們的愛情:

白居易《長恨歌》:楊貴妃與唐明皇的不倫之戀,值得歌頌嗎?

只是這樣的不倫之戀,真的值得歌頌嗎?一個女子的悲慘命運,也不過成為後來人的談資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