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崔老師的抑鬱、大潘先生的果斷

崔永元被大家叫“小崔”大約是從他的第二個談話節目《小崔說事》開始的。此前他的第一個談話節目是《實話實說》,當年特別火,收視率之高堪比倪萍時代的《綜藝大觀》,崔永元的知名度由此大大提升。人紅朋友多,身為名人的小崔名人朋友也特別多,像陳道明、葛優、周立波都是他的朋友。對了,曾經,他還有位朋友,叫馮小剛。

除了主持人的身份外,崔永元同時還是中國傳媒大學的教授,我們不妨親切地稱他“小崔老師”吧。

小崔老師的抑鬱、大潘先生的果斷

2003年,馮小剛要拍一部喜劇電影叫《手機》,開拍前,馮小剛和劉震雲向小崔老師瞭解《實話實說》的製做流程,小崔老師雖然面相不善,人卻厚道,基本知無不言,再加上曾就讀於北京大學才華橫溢的著名作家劉震雲先生親自操刀編劇,劇情設定的《有一說一》對照著《實話實說》一點都沒跑偏,連《實話實說》更換主持人這茬都描繪成了劇中的“大事件"。

《手機》男主人設是參考崔永元和他的主持風格的,這是小崔老師知道的。但男主是個道德有很大瑕疵的人,這小崔老師就不知道了。之前馮小剛說要給小崔老師“一個驚喜”,電影上映後,對小崔老師來說儼然是個驚嚇!

導演功力深、編劇水平高、演員演技好、主創們功課又做得到位,看完電影《手機》,觀眾們想不往小崔老師那聯想都挺難的!《手機》是部喜劇,從當年票房看,對主創和出品方來說也的確是“喜劇”,但對小崔老師來說卻悲劇了!《手機》上映完了,對小崔老師鋪天蓋地的誹議來了,據說他的抑鬱了與此關係莫大。

要說起來,小崔老師也是個內心強大的人,一個好主持人,還能拿“抑鬱症”自我調侃,心理素質一定差不了。但小崔老師終究得了抑鬱症,大概原因是他的親人也受到了極大的波及。諸位看官想想,老婆和女兒一出門就被關於自己的流言蜚語圍起來,時間久了都會對自己犯疑心吧,可能女兒看父親的眼神都變了,這個男人的壓力得多大!如果不考慮小崔老師的名人效應,一般的誹謗還真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打個岔!跟諸位分享點法律知識,以下一段粗體文字來源於百度,如有錯誤,還請寬宥,畢竟百度用起來方便但也真有不靠譜的時候!

誹謗罪(刑法第246條),是指故意捏造並散佈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誰誰有罪,是法院的事,在這咱操心不著。我只能想像一下,小崔老師當時有沒有被誹謗的感覺?

說到誹謗,最近,同樣有被誹謗之感的是伊利股份的潘剛先生。在這裡,我想稱潘剛先生為“大潘先生”,一來,“大潘先生”一稱與“小崔老師”同有親切之感;二來,重點在“大”字上,是大人物之“大”,用來修飾“潘先生”,是尊稱!

其實,大潘先生比小崔老師還要年輕,但早早便顯露出大人物的氣象,早在2002年,39歲的小崔老師還在主持《實話實說》的時候,32歲的大潘先生已經是伊利集團的總裁,三年後,大潘先生更是全票當選為伊利集團董事長和總裁,年僅35歲。此後的十幾年間,伊利集團發展迅猛,並培養了更多中國人喝中國奶的習慣。儘管歷經三氯氰胺事件,伊利股份的股價仍然增長了三十幾倍,大潘先生可謂“功高”!

“功高”往往伴隨“勞苦”,畢竟,沒有努力工作哪來巨大收穫呢?伊利成功的背後肯定少不了大潘先生的辛勞工作。過於辛勞,難免疾患,大潘先生終於生病了,網上看到伊利集團的公告聲明:公司董事長潘剛因患“先天性主動脈縮窄”在國外接受治療。

伊利集團沒有進一步說明國外是哪裡,其實也無需說明,國人說國外十之八九就是America嘛。不得不說,大人物之所以為大人物就在於行事果斷,但凡病理複雜點的,直接就America,決不在國內醫院瞎耽誤工夫!

大潘先生赴美治療本是件舒心事,國內卻偏有給他添堵的。2018年3月26日,一條"伊利股份董事長潘剛被帶走協助調查"的消息在各網站和社交媒體上大量傳播,大潘先生再次表現了他的果斷,2018年3月26日晚,呼和浩特公安機關接到伊利公司及其董事長潘剛書面報案。

美國時間比中國晚,和中國的時差大約是東海岸13個小時、西海岸16個小時,身在美國的大潘先生差不多天一亮就報案了。再多說一句,呼和浩特的警察同志們也是十分敬業的,在俺們這裡,警察叔叔和俺們一個時間點上下班,開個證明啥的俺們得請假,可不敢大晚上的麻煩警察叔叔。

小崔老師的抑鬱、大潘先生的果斷

美國天微亮,中國夜已深的時候,消息的最初傳播者公眾號“光祥財經”的作者鄒光祥就被抓捕了,罪名是:涉嫌尋釁滋事罪和誹謗罪。在審訊過程中,又牽扯出另一位公眾號作者“天祿財經”的劉成昆。借大潘先生赴美治療一事,劉成昆在他的公眾號上寫就小說三部曲《出烏蘭記》。2018年4月2日身在北京的劉成昆被呼和浩特警方抓捕,罪名同樣是涉嫌尋釁滋事罪和誹謗罪。審訊中,劉成昆交待曾向鄒光祥傳播過關於大潘先生的謠言,這似乎並不能成為罪證,是因為閱讀量不夠五百次,罪證是他的小說《出烏蘭記》,被指涉嫌影射大潘先生。

尋釁滋事罪先不說,因為操作起來容易說起來太難。那位“光祥財經”的鄒光祥也不肖說了,文章裡清清楚楚寫著大潘先生的大名呢。只說劉成昆的誹謗罪,對於劉成昆在文章中聲明內容純屬虛構是否影響其行為構成誹謗,一位呼和浩特檢察院的同志表示,根據相關法律,行為人雖然沒有直接提及被誹謗人的姓名,但從誹謗的內容足以推知被誹謗人明確身份的,可以認定為誹謗。

到這裡,再說回小崔老師,如果小崔老師看到這位同志的解釋,估計又該爆粗口了(我聽小崔老師爆粗口不旦一點都不反感,還有滿滿是好感呢):“

從誹謗的內容足以推知被誹謗人明確身份的,可以認定為誹謗?告訴我,這TM哪條相關法律呢?”

好感歸好感,但跟大潘先生的果斷相比,小崔老師的抑鬱真的是弱爆了。

鄒光祥的謠言消息點擊數574.5萬次,傳了不到二十四小時就被報案了,這麼點時間,人口失蹤接警都得再得幾個鐘頭。劉成昆的小說寫得雲山霧罩的,點擊數10993次,兩週不到就被捕了。大潘先生的果斷不服不行!

《手機》當年的累積票房5600多萬,那年頭錢還值錢,票價且按20~30塊算,觀景人數接近200多萬。電影下線若干年裡,通過電視、網絡渠道觀影人數怎麼也不下千萬吧。這樣的影響力比《出烏蘭記》什麼的不知要高多少倍。小崔老師人厚道,當年只是寫篇長文表達不滿,話說的不好聽,馮小剛回一句“現在言論自由”,基本上這事就算完了。沒有拿起相關法律武器的小崔老師後來就得了抑鬱症,而且沒有果斷去America治療。

鄒光祥發佈謠言的當天,上證指數低開,伊利股份當天的跌幅第二天就漲回來了,倒是抓捕劉成昆的消息傳出後股價跌得比較多。劉成昆被捕前,他的小說也沒有多少閱讀量,他的被捕反倒促使更多的人去看《出烏蘭記》。這恐怕是大潘先生和伊利沒想到的。可能“果斷”源自財大氣粗,鴻毛藥酒的教訓,他們沒興趣借鑑。

小崔老師的抑鬱、大潘先生的果斷

《手機》上映七年後,馮小剛和他的朋友們上過一次《小崔說事》,彼時貌似一團合氣。至今又七年,中間恩怨旁人不得而知。如今,華誼有意籌拍《手機2》,在上市公司高企的商譽壓力下,為了票房,又想拿小崔老師炒作一下。看起來,馮小剛和他的朋友們都沒拿小崔多年的抑鬱痛苦當回事。還好,這回小崔老師“果斷”回擊了!

最後,說一句:做人要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