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讓家長批改作業,家長該怎麼辦?

倒黴鬼33047657


我認為這個問題,家長和學校的態度都不應該極端化。

從學校的角度來說,小孩在低年級的時候學習習慣尚未養成,學校和家庭合力,在作業的完成上起到共同督促的作用。家長和學校共同重視作業的完成情況,可以有效幫助低年級的孩子形成端正的學習態度,對學習和作業這件事情有個正確的認知,有助於後續從家校監督完成學業到自覺形成意識達到自主學習的過渡。但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學校讓家長批改作業和簽字的目的,是為了給低年級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和培養孩子對學習的重視態度,至於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強化自我意識,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主動參與課堂、探索未知、勤務思考、善於發問、學會合作、自主完成。這就是為什麼同樣的老師同樣的課堂教學,而學生的學習成效卻大不相同,除了老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質量外,學生自身對學習的監督過程,包括時間管理、制定計劃、制定學習策略、資源整合、心態調節、正確歸因、總結反饋等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這些不是靠老師教能教出來的,更不是家長批改作業能批改出來的,是家校正確引導下,靠學生自己“頓悟”出來的,最終的學習過程是學生對自己負責的過程,是學生對自己學習行為和學習成效負責的過程。要讓學生認識到,老師和家長可以提供支持和幫助,卻不能依賴!

因此,一二三年級的家校合作監督批改作業的情況尚可理解,但到了小學高年級以上還採取這種家長批改作業的方式,是否有礙於學生學習自主性和獨立性的培養?甚至現在還有強調家長陪讀的情況,聲稱光靠老師課堂上一節課的時間怎麼能學得好,話雖沒錯,但採取的補救措施難道是回去讓家長教?捨本逐末了吧,這樣造成的學生對家長的依賴心態嚴重,心想反正我沒聽懂,我爸媽聽懂了,我不會做,還有我爸媽呢……這樣的結果只會弊大於利。

老師的作用,自古以來,是傳道授業解惑也,除了教學生what to learn(學什麼)更要教學生how to learn(怎麼學),這才是真正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師過度地將完成作業和作業批改的任務丟給家長,拋開的除了是作業任務還有身為老師的責任。

反之,作為家長,如果真的對孩子的學習上心,也請不要一味將孩子的學習丟給老師,置之不理。家長可以做的,是給到孩子良好的家庭氛圍,做到言傳身教,不要求家長在具體的學習知識上給予答疑解惑,只需要家長給孩子做好足夠的心理建設,並在學習習慣和學習監督過程上給予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這樣一來,孩子形成了獨立自主的學習態度,在學校,能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參與;課堂下,可以和同學自主討論問題,求助老師答疑解惑;在家裡,可以自覺安排學習時間、制定學習計劃、自主歸納知識盲點、合理調節學習心態、總結覆盤學習成效。當孩子擁有自內向外的強烈學習意願,堅定的執行力,加上良好的學習策略,能夠積極調節學習心態,這樣的孩子何愁學不好呢。

我是芝麻大醬,復旦碩士畢業,現為大學老師,二寶媽,一直堅持在教育育兒和自我教育的路上,希望和大家交流分享我的所學所得,有任何問題和觀點歡迎留言互動或向我提問。


芝麻大醬S


我覺得,家長可以質疑老師,但在質疑之前,希望家長能夠稍微花點心思,結合實際情況,瞭解一下這份作業的由來。

分析作業就是分析孩子

單就題主所給出的作業來看,當天的作業只有數學、語文兩項,數學作業是1~10的數字抄寫。語文作業則是當天所學的複習以及帶著孩子的預習。

從所給出的作業來看,孩子正在讀一年級,而且是一年級上學期,剛剛入學的時候。那麼我們來看看,老師佈置的作業,具體應該怎樣去看待呢?

分析作業也是分析老師

我們先來看數學作業:寫1~10各一行,每行寫10個,批改並簽名。

我們先來看看,教師佈置作業的用意,以及佈置批改與抄寫的意義。

從佈置的作業的情況來看,孩子應該是在上一年級。一年級時,1~10的數字抄寫,不可能是同一天教下去的,那麼說明在佈置這份作業之前,課堂上老師已經花了一段時間進行書寫的指導和數字概念的滲透,在這份作業之前,孩子已經在課堂上做過了類似的抄寫,而老師在此前肯定也已經手動批改過孩子的作業了。

那麼孩子完成這總共加起來10行的作業,我們可以視作是一個階段性的複習反饋作業。作為一個已經熟知孩子學習掌握程度的老師,完成這10行作業的批改,並不需要花費一分鐘。同理,家長也花不了一分鐘。那麼為什麼只是簡單的1~10 的數字抄寫,需要請家長來批改呢?

我認為老師佈置批改的意義,並要求籤名,用意並不在於讓家長幫忙分擔批改負擔,而更重要的是,讓家長關注到孩子這一整個階段的對於1~10數字的學習和抄寫,達到了哪一種水準。家長通過孩子在家的1~10的抄寫作業,可以非常直觀地瞭解到孩子基本數字學習階段,孩子的掌握情況,和可能存在的問題。而教師也可以從家長的批改當中,看到家長對孩子學習狀況的關心程度。隨便打10個√,和圈出寫得好的,訂正寫得不好的,體現出來的是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關注程度。可以說,家長這一分鐘,花得完全是值得的。


語文作業:

1. 口、目、耳、手四個字的抄寫,這是某一課的生字複習;

2. 背書P10,這是當天所學這一課的兒歌(一年級教材以兒歌為主,滲透生字的學習);

3.和家長一起讀P11,讀三次,簽名。這是第二天所學新課文的預習。

4. 和家長一起讀故事。這是親子閱讀的佈置。

以上三項作業當中,需要家長參與得是第3項和第4項。

第3項作業,作為一個老師,為什麼連預習新課文,都需要家長來帶著孩子一起做呢?

這是因為預習作業,可以發回家做。而您的孩子,剛剛開始上一年級,剛開始上一年級,意味著孩子在預習的時候,會遇到生字,在沒有人協助的情況下,孩子會把不認識的字讀成錯字,而第一認知往往是最難扭轉的;同樣也意味著,還沒有建立起自覺預習習慣的孩子,極有可能因為這個作業老師無法檢測,就自己放棄不做。這就是為什麼,一年級的孩子,連預習課文都需要家長參與的原因。老師沒有辦法帶著所有的孩子做預習,孩子回到家以後的時間,是老師無法掌控的,而老師希望這段時間能夠起到促進孩子學習的作用,對孩子提要求,一年級的孩子無法做到,那麼這個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就需要家長的參與。

第4項作業,和家長一起讀故事。

親子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夠在學齡前建立起閱讀習慣的孩子,不僅擁有較強的專注力,還更容易提高理解能力。要在這個地方展開說,又是一大篇幅了。

2018年5月,新版部編版教材,主編溫儒敏在一次北大舉行的寫作大賽啟動儀式上甩下了一句“聳人聽聞”的話,著實讓在場全國各地的語文教師嚇了一跳: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一句話揭示了新教材對於閱讀的要求。主編溫儒敏透露: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

1.閱讀速度,一千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萬字。

2.閱讀題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題量,不是題目的數量,是你要做完的題的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3.高考的閱讀面也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現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了語文教學平時教的那個水平。

可能孩子在上1年級,距離高考畢竟還有12年,也不著急。但是親子閱讀可以最快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增光孩子的閱讀量,這是毋庸置疑的。

回到老師佈置的這份作業,和家長一起讀故事,這是一個老師必須要檢測的課後作業嗎?未必,老師沒有辦法也沒有精力去檢測,那麼佈置的意義何在?

和家長指出,親子閱讀十分重要,希望你抽出時間,做這份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老師一起,鋪平孩子閱讀的道路。

作為同盟,保持溝通很重要

現代社會隔三差五就鬧出一個家長打老師,要老師登門道歉,要不就是,老師打孩子,家長要求賠償。似乎簡簡單單的幾百個字,就能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說得一清二楚,社會輿論也無限放大了個別矛盾。

我們都是奮鬥在教育之路上的普通人,家長和教師從來都應該是同盟者。指責之前,學會溝通很重要。

比如提問的這位家長,我覺得沒有選擇去質問老師,而是選擇在網路上或者他人那裡尋求答案,至少是冷靜的,這種做法是可取的。

教師佈置作業不是為了折磨孩子,更不是為了耽誤家長的寶貴時間,如果教師不想收穫各種指責,其實有很多避險的方法。比如佈置可選擇作業,孩子和家長都可以選擇性完成。如果教師認為,目前的狀況,還是比較適合一刀切的方式佈置作業,要求大家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完成作業,那麼我認為這位教師是負責任的。

同樣,如果家長確實認為,孩子的課後作業,作為家長我非常放心,也確實抽不出時間過問,那麼我認為家長可以私下而非群裡公開指責性地溝通,家庭的特別情況,希望老師在作業上,放寬對家長的要求,我想這兩位老師,在你誠懇的態度之下,也是可以達成溝通的。畢竟這是你的孩子,老師也同樣需要尊重你的意見。


佩澤提糯


如果是作業有分類,如正式作業教師批改,家庭作業家長批改,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這樣既能加強家校聯繫,又能讓家庭積極參與孩子的學業,更有利於孩子的成才。

但是如果教師將所有的作業都推給家長批改,那無疑是失職的,家長為保證孩子在校學習的質量,應該採取一些必要的行動,以推動事情的解決。但我反對魯莽的、激進的,甚至是過分出格的舉止。只要是正常的成人,合理的意見還是聽得進去的。如果是個別人格有缺陷的,那就另當別論,因為你提了意見,可能不光於事無補,還會讓事情變得更糟,最終受傷害的還是孩子。所以在解決問題之前,對老師做一番瞭解,還是有必要的。


有些人可能覺得我這個問題太謹慎,屬於膽小怕事,但如果你是普通人,並不能說換就能換學校的話,最好還是能聽從建議,因為孩子是經受不起折騰的。大人的臉色,孩子更為敏感,稍有不慎,就會留下心理陰影。

其次,教師也是有職業道德規範的,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最起碼的職業操守都是應該具備的。如果一名教師明知失職還不知悔改的話,那就與學校的制度有關係,如果這樣的話,通過家委會向校方提出正當的、合理的意見,應該讓這一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最不可取的就是家長聯合起來攻擊教師,強烈要求換老師。毫無疑問,教師的尊嚴是首當其衝受到傷害的,如果這種傷害能有助於事情的解決,那這樣做也未嘗不可。但是,一般學校的師資力量都相對緊張,因為每個班級配備幾個教師,都有嚴格的崗位限制。所以,換老師這件事,就算校方認同,也不一定有能力去做。再說,學校從培養和保護老師的角度出發,非特殊情況不可能採取這種措施。如果鬧後事情沒有得到解決,雙方都會尷尬。

最後再做一點分析,可能有助於緩解題主的焦慮情緒。有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狀況其實和作業之間沒有特別緊密的聯繫,也就是說,中小學的作業很多都是非必需的。


與孩子成績關係最密切的其實就是課堂效率和知識面。如果現在孩子還能保持優異的成績,那足以證明教師課堂的高效,那為什麼還要在乎作業的批閱方式呢?

如果真在乎,那就先採取正面、積極的方式去嘗試解決,如向老師、校方提出合理建議,只要態度誠懇,正常老師都不會為難孩子。像我孩子所在的學校對閱讀的重視程度不夠,我作為普通家長,找校長進行溝通,並提出具體建議,後被部分採納,學校還專門開設了閱讀課。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如果也能重視孩子學習主動性的培養和知識視野的拓展的話,也不會因為擔心和糾結而耽擱孩子的學業。


優學優考策略


孩子的學習不僅是靠老師,老師把知識交給學生,那學生還有的能考60分,有的能考90分呢。重要的是孩子的付出,和家長的付出。

小學階段的孩子主觀能動性不強,需要家長和老師監督,直到孩子培養成習慣。

關於孩子習慣問題,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瞭解到學習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

這位作者的觀點我非常認同:每個孩子的心中都隱藏著 “我想變優秀”的想法,只是有時現實的一些事件或打擊讓他們把這個想法深深地埋在心底了。而《胡小鬧日記》就是把孩子這種想法完完全全激發並展現出的一套書!

這套書的神奇之處在到底在哪裡?

第一,讓孩子擁有學習的主動性。

10個小孩有8個不愛學習,不但如此,他們還常常把學習當作苦差事。學習真的很苦嗎?

《胡小鬧日記》第二輯中《絕不為老師和父母讀書》中就涉及到了這個問題,但它沒有給孩子們講大道理,而是讓孩子們跟隨發生在小主人公身上的事情去思考:我在為誰學習?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

隨著情節的發展,孩子們會漸漸明白,每個人都是在為自己學習,父母催促、老師叮囑,那都是愛他們、對他們負責的表現。

明白了這些,孩子內心那顆主動學習的種子就相當於被喚醒了,從此就會爆發出驚人的學習力和主動性。

有一天,兒子對我說:“學習是為了自己,那些寫作業應付老師、上課不注意聽講的人,都是大傻瓜。”

他能說出這樣的話,我知道,他是真正把《絕不為老師和父母讀書》這本書讀到心裡去了,我也相信,在將來的學習中,他的主動性會越來越強。看到這樣的結果,我的心裡真是充滿了感激。

第二,讓孩子不再依賴,並逐步擁有自我管理的能力。

兒子之前不管學習還是生活上的事兒,幾乎事事都依賴他媽媽:書包讓媽媽收拾、外出遊行帶什麼東西也等著媽媽收拾,就連作業也是每天應付完等著媽媽一道道給他改……

但自從讀了胡小鬧日記,變得獨立多了,每個週末都要當一次家,自己買菜、做飯,美其名曰:他要學著長大!

我堅信,一個孩子如果從小就擁有這種獨立的思想,那他長大後肯定能取得一番大成就。

第三, 讓孩子能知錯就改,具備積極進取的能力。

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不可能不犯錯。但一個孩子是否能成長,關鍵要看他犯了錯之後會做什麼,是繼續我行我素,還是知錯就改。

我的兒子跟《胡小鬧日記》第一輯成長篇中《加油,你不能輸給自己》的主人公一樣,是個不太聽話,又有些叛逆的孩子,書裡的這個角色最後在自己的刻苦努力下,不僅改掉了以往的壞毛病,還因學習成績突飛猛進,參加了省三好學生的演講比賽,一時間成為班裡學生的偶像。

讀了《胡小鬧日記後》,我能零星能感受到孩子的改變,他說,即使全世界的人都認為他是個壞孩子,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放棄了他,他都不會放棄他自己!

我的苦心沒有白費,我感覺到了很大的欣慰。我相信,不久後的他,肯定也會像書中的小主人公一樣,變成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一個不會被任何困難打敗的男子漢。

《胡小鬧日記》,讓家長少操心、更省心!讓家庭教育變得更輕鬆!

在此,我也將這套神奇的兒童文學——《胡小鬧日記》推薦給大家,希望家長們的教育更輕鬆,孩子們的成長更順利!


過神最帥


首先謝謝漸行漸無蹤君的盛約。本人也曾是一名中學教師,我很願意回答你的問題。我看到了題主在問題下面的描述“孩子剛上小學,老師佈置的作業都叫家長批改”是事情發展的“因”。咱們先不討論老師的對與錯,我想和剛上學孩子的家長們說說對孩子培養的問題。

孩子剛上學,需要培養很多的好習慣。比如需培養孩子愛學習的習慣,培養孩子注意力集中的習慣,培養孩子愛觀察、勤思考的習慣剛上一年級的小學生,剛剛才接觸國家正規的學校教育,或多或少的孩子會出現:上課不認真聽講、愛動、交頭接耳說話、沒有紀律性等等。老師上課,幾十個孩子在一起學習,老師要營造好的學習氛圍,讓孩子慢慢地愛上學習。在課堂上如有個別的孩子不聽話,老師可以告訴他這樣做不對,要好好聽課。老師只能就課堂上發現的問題進行合理引導,難道那些在課堂上沒有搗亂、沒做小動作的孩子,諸多好的習慣都具有了嗎?決對不是。在課堂上,老師盡心盡力地培養,引導學生學習。回家以後作為我們的家長就更要對自家的孩子進行輔導教育。如果家長不知道如何培養,可以向老師請教學習或上網查閱。好的習慣的培養決不只單單是老師上在課堂上的說教,而是靠家長和老師在日常教學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地滲透,並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行進個別培養。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明剛上學孩子的培養極其重要,很可能影響其一生。




本人就事件的“因”,我粗枝大葉的談一下自己對孩子培養的一點看法。咱們再說說老師做法的對與錯。大家都知道,小學教師的教學規範裡明文規定“教師批改學生作業”。難道老師不知道?難道老師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顧自己的教師生涯,而惜批改作業的時間?題主你認為呢?

德廣義行


大膽去學校跟老師心平氣和地溝通下,當教師的脾氣都差不到哪的。跟老師說說你內心的想法,實話實說,也耐心聽聽老師的說法,一起衡量下如何做對孩子學習更有幫助。

其實,老師很願意接待真心提建議的學生家長,因為正確的方法能提高老師工作的效率,孩子自然也會受益。

你可以試試我說的辦法,別給老師打電話說,也別發信息,要親自去學校面對面的交談,這樣老師能看出你的誠意。



一定會有好的結果的,因為家長和老師有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都希望孩子能有個好成績。

假如你家孩子所在的班級裡的學生人數多,還得你費心看作業,因為人數多老師難免會照顧不周的,如果你輔導不了孩子就得找人輔導了。

如果孩子所在班級人數正常(60以內),那老師讓家長批改就不合適了,但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因為若家長能批改,相當於是一對一輔導了,對孩子學習肯定是有所幫助的。

老師批改作業是份內事,即使家長在家批改了作業,第二天到學校老師也得進行檢查,因為家長不熟悉教材,也會出錯。

教師只有親自批閱,才能更好的瞭解每個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


方源支護件大全


網友一:

作為一名合格的家長,就算教師不請求,我也願意自發盲目地陪孩子做作業,給孩子檢查作業。本人的孩子不上心,希望誰給你上心?我會很享用參與這段光陰,培育孩子的良好習氣,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我也供認,我孩子不是天才,一節課40分鐘,教師講了的,孩子不一定全能承受。我願意輔導我的孩子,讓他有長足的進步。我不願意希望教師,教師有四五十個學生,怎樣可能八面玲瓏。大局部學問,就是需求課後穩固的啊。我覺得責備教師偷懶的家長,大局部都是由於本人很懶。難道讓你為本人孩子多用點心很難嗎?你輔導孩子是為教師輔導的嘛?孩子到底是誰的啊?孩子好不好到底是跟教師比擬有關係還是跟家長比擬有關係啊?

網友二:

我得說,小學的這些你會麼?請求的這些你能辦到麼?你既然會你既然能辦到,你為啥不幫你孩子呢?

先別惱,你也別問為什麼,我先問你一句,孩子是親生的麼?

負點義務吧,珍惜吧,孩子還小,正是對父母信任的年齡,等到了初中高中,咱就別說大學了,教師不會給你佈置什麼作業了,你即便會,你的孩子鳥你鳥你都是不好說的。

珍惜如今,瞻望將來,老司機是過來人,以後千萬別問這種問題,讓你幹是福氣呀。

網友三:

為人師表,崇高的職業,人類靈魂工程師的佳譽被名利簡直吞沒。孩子回來作業一大堆,家長程度行,有時間還能對付,文化程度低或忙可咋辦,只能補課,就是美曰其校家共教,家長讓孩子上學,好象有短捏教師手裡,讓捐款,寫好人好事,做手工,,,,十歲以上還有可能,一二年級67歲個人,我們生的全是神童呀!不敢說呀!懼怕,大家都懂,做為親歷,幾十歲的人也難呀!這裡說說而已,有的教師心死麵僵一張人皮而已,領薪酬休假,也不悶心自問下,我拿的工資少嗎?我的工作時間長嗎?我備課了嗎?我批作業了嗎?我發現學生思想的動搖了嗎?我發現了每個學生的優缺陷了嗎?最次我這樣幹能交差嗎?只要些,非全部。不好聽點我不是教師是人嗎?極少局部,別對號入座喲!

網友四:

我是一名初中班主任,暑期放假兩個月,學校就定了八科的暑假生活,總共八本每科一本,每科也就30頁。就這點材料還有兩個家長就是不要。放假的兩個月裡,我簡直每週都在微信群裡提示家長監視孩子完成作業,真實有不會的能夠百度一下,看看解題過程。可是開學以後,收上的作業,一半同窗沒完成。於是我召開了家長會,提示家長以後週末一定要監視孩子完成作業。會後聽人反映,有十多個家長罵罵咧咧,說我開家長會是吃飽撐得,說我閒的蛋痛。我聽後心情低落到了冰點!碰到這樣的家庭,教師多上進有什麼用啊!彷彿孩子成果好了,教師有多大益處似的!教員這個行業,說白了,誰把教學成果當回事誰就最受傷!

網友五:

能夠承受家長監視孩子作業,真心承受不了教師讓家長給孩子修改作業,孩子作業錯了還微信群批判,一堂課幾非常鍾,孩子的瞭解才能能否能保證全部都懂?家長給孩子的解說會不會和教師的教學發作牴觸?本人的孩子當然本人催促好,但如今什麼都要家長做的是不是太多了?個人覺得傳統教學與如今教學相交融最好,教師是人家長也是人,真的沒有教師們的專業學問

網友六:

這是我們初中的孩子,動不動就讓家長面見或致電教師。固然不是叫的本人的孩子,心理一樣不舒適。體罰也時有發作,每天孩子上學心裡都很壓制。如今的教師都怎樣啦?教學時間久了,就不正常了嗎?


霓媽剁手日記


這個問題我昨天回答過一個類似的。

我的態度很簡單:我不管別人簽字與否、檢查與否,我這幾年幾乎每天都會做這件事。


不錯從國家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要求不能“給家長佈置作業”,要求老師們必須認真評改作業,這些我都是支持的!

我最頭疼的是有些手工、手抄報、PPT等作業。我每次遇到這種作業都是想盡辦法幫孩子“過關”。

但是對於文化課的學習,無論是簽字還是檢查作業,我都是支持的

儘管孩子的老師對這個並不強求,但是我們還是每天會一絲不苟的會把這些事情盡力做好的。

我們的目的很簡單一一一讓孩子重視基礎知識!

事實上孩子這些年的成績無論是平日成績還是考試成績都能看得出來,基礎題基本上不會丟分。 我想這很我們平日的認真離不開。

現在孩子已經習慣了寫完作業之後自己檢查一遍,然後再給我們較差簽字。 之所以他自己會先檢查一遍,是因為如果是我們檢查出來有錯的話會有懲罰。

不過話說回來了……的確有家長一是沒時間,二是確實沒能力輔導孩子。

但是大家記得那個故事嗎?不知道的可以搜索關鍵詞“農民工父親”、“家長會”即可搜到。 我只引用一小段:

低著頭說:“經,經驗我談不上,我沒多少文化,功課我輔導不上,我就是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陪陪他,每天收工回到家之後,不管多累,看著孩子在寫作業,我都會坐在兒子旁邊陪陪他。我也看不懂他寫什麼,只能看看他寫的整不整齊,但我知道,如果他拿起筆我聽到筆在作業本上的唰唰聲,我知道這題目他肯定會做,但如果他說要吹吹風扇,就說明他遇到的題目很難。”

所以我真覺得很多時候還是父母的問題。

至於題主提到的老師責任什麼的問題,你說得也對,老師既然佈置了作業那就應該批改,而且有的家長還認為如如果孩子有錯,家長髮現了,就讓孩子改正了,那老師就發現不了孩子們的錯誤,也就一定會影響老師的教學判斷……我覺得說的也沒有問題有這樣的想法也是正常的、合理的。

所以可以覺得可以採用這種方式,家長還是給孩子檢查,然後直接打叉,我就圈出來,讓孩子在下面改,這樣的話,老師也就會看到孩子錯在哪兒了,同時對於孩子來說,因為及時改正錯誤,對他們來說沒有帶著錯過夜,那麼改正起來也會更加有效。

以後我想說句題外話:

家長不要指望著老師去把孩子教會教好。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是一名教師,也是一名家長。

我認為,老師讓家長批改作業,老師這個主意無可厚非,但操作還要區別對待,謹慎為上。


家長通過給學生批改作業可以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指導學生有效學習。加強了家長和老師之間的聯繫。

問題是,老師佈置什麼樣的作業讓家長批改。其次家長批改了作業以後,老師怎麼處理家長批改過的作業呢?

先說問題一,老師佈置什麼樣的作業讓家長批改?如果老師佈置的作業是很淺顯易懂的問題,比如語文的寫字,數學的簡便運算題,這些作業家長一看答案就很明顯,家長給孩子批改起來,還能駕輕就熟,給學生正確的指導。

假如是和語文課文內容聯繫緊密的問題作業,這類作業讓家長改,家長就會感到雲裡霧裡,無處著手。因為家長對課文內容不熟悉,給學生批改起來就比較吃力。

我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那是語文課後的一道作業題,是緊扣課文內容的敘事過程提出的,我記得是《將相和》一課的課後習題,問題是這樣提的“文中將和相分別指的是誰?起初兩人的關係怎麼樣,什麼原因使兩人產生隔閡,最後又是怎麼和好的?”

有學生家長回家檢查學生作業,這孩子不會作,家長也不會作,打電話問我,我就把課文內容在電話裡給家長敘述一遍,家長才明白。

像這類作業,老師對課文內容熟悉,答案心知肚明。家長就不同了,他們對課文的來龍去脈不瞭解,故事情節不清楚,家長回答起這些問題來都感到很難,何況來指導孩子?

所以說,不能把學生作業讓家長批改簡單化,常言道 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老師要有一桶水。

讓一個不懂教育的家長給學生批改作業,有許多家長就真不會。為什麼現在那麼多校外輔導那麼火爆 ,這也是原因之一。

第二個問題是,家長給學生批改過的作業老師怎麼對待,是走馬觀花的看一遍,反正學生家長看過了,老師就完事大吉,把學生作業束之高閣。還是連看也不看呢?

如果是第一種處理方法,老師做事,未免太馬虎,這樣做怎能及時透徹的發現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怎能及時訂正學習中出現的錯誤,怎能發現學生中好的做題思路和方法推廣給大家讓大家互相學習呢?

如若是第二種情況就更糟糕,家長畢竟是家長,不是專業的教學老師,家長督促學生寫作業可以,如果把作業的對與錯,好與壞完全推給家長的話,那就大大削弱了老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淡化了教學活動中老師和學生的緊密聯繫。

學生的學習情況老師不能全面瞭解,在教學中怎能做到循序漸進,特別是邏輯性極強的數學課,哪個環節學生一旦理解不透,數學這個框架在學生的腦海中就會坍塌成剪不斷理還亂的一盆漿糊,再想提高數學成績難上加難。

所以說,老師要求家長批改學生作業還是謹慎些好。


小桔燈


與其於事無補的糾結,還不如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

在當下這個以成績輪成敗的應試教育環境下,作業就是一條無形的藤,老師、學生、家長都是這條藤上的苦瓜。

而且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道德品質的形成,都得從家庭抓起,多陪陪孩子,對孩子有益無害。和老師之間還是少點埋怨多點理解,或許對孩子的學習更有利。關於如何處理家校關係,我寫過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話可以關注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