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他讓歐洲知道孔子,明神宗特許葬京,鄧小平批准重修墓地

在北京市委黨校院內,有座柏樹挺立的“明清傳教士墓地”,裡邊有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利瑪竇墓。而墓主人的身份也極為特殊,他來自意大利。

400年前他讓歐洲知道孔子,明神宗特許葬京,鄧小平批准重修墓地

400年前,利瑪竇把孔子介紹到歐洲,他第一次出版了中文版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對中國的知識階層影響深遠。他的著述對中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400年前他讓歐洲知道孔子,明神宗特許葬京,鄧小平批准重修墓地

利瑪竇,1552年出生於意大利馬爾凱州的馬切拉塔,是當地的名門。

明萬曆十年(1582年),利瑪竇來到中國,為意大利天主教耶穌會著名傳教士。他是天主教在中國傳教的開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閱讀中國文學並對中國典籍進行鑽研的西方學者。

400年前他讓歐洲知道孔子,明神宗特許葬京,鄧小平批准重修墓地

萬曆二十九年,他到北京,進呈自鳴鐘、萬國輿圖等物。

他除傳播天主教教義外,還廣交政府官員和社會名流。利瑪竇不僅把西方的天文學、地理學、幾何學、機械學等帶到了中國,還把中國的孔子、儒家學說介紹給當時的西方社會。

400年前他讓歐洲知道孔子,明神宗特許葬京,鄧小平批准重修墓地

利瑪竇的後繼者金尼閣把利瑪竇日記進行整理,並在歐洲出版了《利瑪竇中國札記》。

歐洲人第一次從此書中,瞭解到了中國聖人孔子和中國文化的精粹儒家經典等中國傳統文化。

400年前他讓歐洲知道孔子,明神宗特許葬京,鄧小平批准重修墓地

1605年,利瑪竇在北京宣武門建造了第一座經堂。在這裡,他和徐光啟合作,共同翻譯了《幾何原本》,現在的點、線、平面等名詞術語,都是兩人當時定下的。

400年前他讓歐洲知道孔子,明神宗特許葬京,鄧小平批准重修墓地

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5月11日,利瑪竇在北京病逝,享年59歲。中國的教友為了紀念利瑪竇,上奏朝廷,申請賜地,下葬北京。

明神宗萬曆皇帝破例准奏,親賜葬地和安葬祀費。葬禮極為隆重,這年10月下葬時,文武百官參加。

400年前他讓歐洲知道孔子,明神宗特許葬京,鄧小平批准重修墓地

利瑪竇墓為灰身黑頂圓拱式的長方形磚砌墳墓,墓高1.5米、長2.4米、寬1.3米。

墓碑由順天府尹王應麟所立,是一座鐫刻中西文的御碑,墓碑為一塊高大漢白玉雕刻而成,碑額雕龍形圖案,鐫有代表天主教會的十字徽記,墓碑正面刻中西文合璧“耶穌會士利公之墓”字樣。

400年前他讓歐洲知道孔子,明神宗特許葬京,鄧小平批准重修墓地

墓碑一面刻寫中文墓誌銘,一面刻寫拉丁文:“利先生諱瑪竇,號西泰,大西洋意大利亞國人。自幼入會真修,明萬曆壬辛年航海首入中華衍教,萬曆庚子年來都,萬曆庚戌年卒。在世五十九年,在會四十二年。”

“文革”時,利瑪竇墓碑被紅衛兵推倒並埋到地下。仔細看,墓碑上有拼接過的痕跡。

400年前他讓歐洲知道孔子,明神宗特許葬京,鄧小平批准重修墓地

1978年10月,鄧小平、時任國家主席李先念等中央領導批准重修利瑪竇墓。1979年後墓地得到了修復,並被列入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2006年5月,利瑪竇墓和外國傳教士墓地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00年前他讓歐洲知道孔子,明神宗特許葬京,鄧小平批准重修墓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