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学堂|民族之声:能歌善舞的“白衣民族”

微学堂|民族之声:能歌善舞的“白衣民族”

吉林省东部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素有“歌舞之乡”、“文化之城”的美称。每逢节假日、婚礼、寿辰或劳动之余,在街头巷尾、公园或庭院里,都能看到身着彩色长裙的妇女、花甲老人或儿童们在铿锵的伴奏下翩翩起舞。

本周我们一起走进能歌善舞的朝鲜族。

朝鲜族长鼓

微学堂|民族之声:能歌善舞的“白衣民族”

朝鲜长鼓历史悠久、构造独特、音色柔和,常用来表现轻快、欢乐的情绪,深受朝鲜族人民喜爱。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尤以吉林省延边鲜族自治州为最。

长鼓鼓身为圆筒形,长70厘米左右,由一块木料(或多块木料拼合)车旋而成,两端粗空,中间细实,形成两个共鸣腔。两端鼓面直径大小不一,蒙上去的鼓皮厚薄也有区别,一般多用羊皮、马皮、牛皮或驴皮,用绳索绷紧并可调节鼓皮的张紧度,因而每个长鼓可以发出两种不同的音色,粗的一端发出柔和深沉的低音;细的一端发出清脆明亮的高音,还能根据演奏的需要来定音。

微学堂|民族之声:能歌善舞的“白衣民族”

演奏时,右手执细竹条敲击,左手拍打。长鼓有两种演奏形式,一种是将较小的长鼓横挂在胸前边舞边奏,像人们看到的朝鲜族著名的《长鼓舞》,它既是舞蹈的伴奏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

另一种是将稍大的长鼓置于木架上,摆在演奏者面前专作为乐器演奏,为声乐伴奏(如伽倻琴弹唱)或参加器乐合奏,常用来表现轻快、欢乐的情绪。

长鼓在熟练的演奏者敲击下,两个不同的音响参插交错,两种不同的音色忽隐忽现、时轻时重、抑扬顿挫,音色分外清丽鲜明。它以独特而丰富的音乐语言,表达出复杂而细腻的思想感情,具有鲜明的朝鲜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

伽倻琴

微学堂|民族之声:能歌善舞的“白衣民族”

在蜿蜒的图们江和鸭绿江畔,在长白山的林海雪原,居住着勤劳勇敢、多才多艺的朝鲜族人民。他们不仅发展了农、林、渔等各业生产,还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在人们的音乐生活中,伽倻琴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乐器。

伽倻琴已有2000多年历史,形制与筝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现使用的伽倻琴有二十一弦,音阶排列有七声及五声两种,所用右弹左按的技法基本和筝基本一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演奏时,琴的一端放于膝上,一端着地,左手按弦,右手取音。既可独奏,也可以用于歌唱伴奏。

微学堂|民族之声:能歌善舞的“白衣民族”

表演者边弹边唱,歌声与琴声交融,再加之杖鼓敲击节奏,亲切感人,显示出这一表演形式的巨大艺术魅力。许多优秀作品,如《纺车抒怨》、《青春放光芒》和崔三明创作的《长白山啊,延边的骄傲》等,深受人民喜爱。在我国民族音乐的百花园里,伽倻琴弹唱泛着沁人的芳香,她像金达莱一样,优美而清新。

微学堂|民族之声:能歌善舞的“白衣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