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年轻人为什么这么焦虑?

“我很焦虑,非常焦虑!”曾经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奋斗》中的一句网红台词,道出了当时很多80后青年的心理状况,他们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如今的年轻人为什么这么焦虑?

到了新媒体时代,“焦虑”还在继续——“男到中年不如狗”、“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等文章在朋友圈中病毒式传播,仍然把目标瞄准了80后。当年《奋斗》的主人公们,如今已步入中年,成为了社会中坚力量,同时也是最有压力、最焦虑的一群人。

焦虑本身并非坏事

焦虑,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的一种情绪,当我们面对未知的危险,这种情绪就会作出提示,提醒我们作出反应以改变危险的处境。在心理学中,健康的焦虑感(包括担忧、谨慎和警惕)是一种恩赐,它可以帮助人们抵挡危险,保护生命,意识到那些可以改变的“不好”事物。

然而,过度焦虑则与之不同。过分焦虑的时候,即使眼前的事情没有什么危险性,当事人也会感到不安,从而不能享受正常的生活,不仅耗费时光,也会阻止人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在和平年代,人们很少受到生命威胁,而收入的提升也让人们摆脱了贫困,再无温饱之忧,可是,人们似乎比以往更加感到焦虑了。心理学大师阿尔伯特·埃利斯博士认为,单纯的人与事并不会使人感到焦虑,不切实际的期望才是造成那些不必要焦虑感的原因。

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而言,面对着事业、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焦虑”成为生活不幸福的一大原因。究其根本,焦虑的来源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职场,二是财富,三是健康,四是子女教育。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要面对这4个问题,而焦虑的人之所以焦虑,并非由于事情本身,而是他们要么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要么没有对现状作出改变,才会让焦虑情绪不断地蔓延。

积极改变控制焦虑

拒绝焦虑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抛弃不合理的高期望;二是作出积极的改变。找到让自己感到焦虑的根本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职场焦虑

在职场中,让人焦虑的借口太多了。有人认为自己的收入不高;有人苦于办公室政治、不会处理职场人际关系;也有人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担忧;还有人对当前工作不擅长或不喜爱,每日工作如坐针毡……人到中年,难免要遇到事业的“天花板”,担负着职场压力的同时,面临着收入增速降低、上升空间狭窄的问题,还可能由于所在行业、企业的原因,面临失业的风险。

然而,如果我们只是要和一个朋友抱怨中年职场的辛苦,那就可以到此结束了;而要化解自己的焦虑,则需要对症下药,找到解决办法。虽说中年人职场问题多多,但并非不可解决,甚至相对其他几方面而言,职场是通过努力最容易得到回报的地方。如果认为自己在事业上缺乏成就,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软硬技能来实现加薪、升职的目标,通过在职学习、网络课堂以及阅读等等进行自我提升,从而让自己更上一层楼;而若认为自己所处的行业式微,发展前景堪忧,或是单纯对工作不喜爱,也不妨尝试相对风险更高的转行或自主创业,如若已有了一定的积累,也可以做好规划,考虑提前退休。

财富焦虑

对于财富,人们似乎经常容易对自己的处境产生不满的情绪,没资产的看着别人的资产担忧自己的生活,而有资产的也并非高枕无忧,他们反而更加担忧自己的资产会贬值。然而,对于资产量少的人而言,要增加自己的资产并非只在朝夕之间,可能是几十年的积累,又或许是几代人的积累;对于资产丰厚的人而言,要保卫资产也并非易事,市场无风险的利率很低,而要博取超额收益就要承当一定的风险,同时可能面临损失。

要化解财富焦虑,很多人将目光瞄准了投资。不过,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投资这件事不仅不能帮人远离焦虑,还可能创造新的焦虑。调查显示,股票投资者的幸福度要远低于银行理财等稳健型产品的投资者。因此,要降低财富焦虑,首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财技财商,其次则需要适当地降低收益预期,远离一些高杠杆、高风险的产品,像互联网p2p理财这类产品非常受欢迎,p2p平台余易贷预期年化收益率10%左右,可以省心省力赚收益,是不错的懒人理财产品。

健康焦虑

在各种焦虑中,最没有必要的可能就是健康焦虑了。焦虑原本就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影响身体健康,而如果焦虑的对象是“健康”本身,似乎就成了“乌龙”事件。对健康焦虑的人会说:工作生活压力、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等,给人的健康带来了不少隐忧。尤其是很多“大病致贫”的故事,更是给人的心理种下了焦虑的魔障。

保持一种健康生活方式,比如控制饮食、参加锻炼、保证睡眠时间等,都有助于身心健康、控制焦虑情绪。同时,购买合适的保险,如重疾险、健康医疗险等,平时只需缴上少量的保费,就可以在生病最需要的时候,解决财富上的后顾之忧,可谓拒绝焦虑的良方。

子女教育的焦虑

子女教育是很多家庭最焦虑、最头疼的事情,有些家长挖空心思只为让孩子进入好学校、享受“精英”教育,而这又非常难,不仅要拼努力、拼智力,还要拼家长的财力。期望越高的同时,失败带来的痛苦就越大。即使孩子成功踏上父母铺就的轨道,是否也会将这种焦虑继续传递,而没有体会到真正幸福快乐的人生呢?

网络上有个段子说:“一个中学的班级中,有十几个男孩的英文名叫Jack(马云的英文名)”,问题在于,除了“马云”,中国人是否都认为自己不成功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剩下99%的人都的确应该为自己的不成功感到焦虑。在子女教育的问题上,也只有改变这种单一的成功学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才能真正拒绝焦虑。

不要让焦虑支配人生

人的焦虑心理其实就是恐惧和贪婪。没钱的恐惧会促使人们努力工作,得到报酬后,贪婪或欲望又让他们想拥有所有用钱能买到的好东西。于是就形成了一种模式:起床,上班,付账,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账,生活完全被“恐惧”和“贪婪”两种感觉所控制,从而陷入一种“老鼠赛跑”的循环模式。对此,“富爸爸”进一步指出,每个人都有恐惧心理,但恐惧本身并不是问题之所在,关键在于你如何处理恐惧心理。

反观现实生活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活在“我很焦虑”、甚至“被同龄人抛弃”的焦虑中(即使赚到5亿元的是你,前方可能还有坐拥50亿元的富豪在抛弃你),为此,有人终日郁郁寡欢,也有人为了让自己“不被抛弃”而作出了一系列不理性的决策,但也有人控制了这些负面情绪,享受着当下的美好人生。

需要明白的是,无论是恐惧、贪婪,还是焦虑,这些情绪本身的存在并非重点,关键在于,是你的人生被其支配,还是你可以自由地去支配这些情绪,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