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在美成功上市 風光無限但這些問題仍需正視

在無數質疑聲中,三歲小孩拼多多於昨天在美成功上市。在整個資本市場疲態之下,拼多多算的上是幸運的,超募20倍,最終按照定價區間上限19美元/ADS定價,按此價格加上期權估算,拼多多市值約為240億美元。

一時間,拼多多風光無限,三年時間達到如此高度已經算是不易。但這個剛出生三歲的小孩,身上仍存留著稚氣,“底質”、“連年虧損”、“過分依賴微信”等皆是突出問題。在上市之後,如何做正確改變才是首要問題。

拼多多在美成功上市 風光無限但這些問題仍需正視

三歲小孩的迅速崛起

對於國內整個電商行業來說,年僅三歲的拼多多隻不過是以毛頭小子。憑藉團購低價模式迅速搶佔三四五線城市,並藉助低價的微信流量,打造“社交電商”新形式迅速崛起。一經入市,便備受關注,如今已成為天貓、京東之後國內第三大電商平臺。原來的第三大電商平臺,唯品會已經“走下神壇”被拼多多取代。

拼多多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體量?根據招股書顯示,拼多多2017年度GMV(網站交易總額)為1412億元,2018年第一季度GMV為662億元,同比增長661%。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拼多多近12個月GMV為2621億元,保持較快增速。在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移動平臺上的訂單總數分別達到42億、17億。

拼多多竟是“問題多多”

儘管拼多多創造了電商發展神話,但其光鮮背後確實問題多多。

首先,假貨多多。

以社交團購模式發家,必然會讓利消費者,同樣的商品比其他平臺低出很多,這也是佔據大眾低價心理的手段。為了獲得更低的團購價,大眾不惜餘力的轉發團購信息,拼多多“流量”由此而起。但在現實生活中,一分錢一分貨仍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拼多多平臺低價銷售的商品,質量大多參差不齊。儘管拼多多提出了“寬進嚴出”的口號,但不免有一些漏網之魚。

其次,連年虧損。

自誕生之日起,拼多多便在探索新電商模式,這便出現一個互聯網新物種都面臨的問題,那便是“燒錢”。拼讀多不斷上新的廣告投入,不斷拉大的渠道鏈條投入。導致拼多多連年虧損。據悉,2016年和2017年分別淨虧損2.92億元、5.25億元,受市場大幅擴張以及營銷成本不斷增加影響,拼多多2018年一季度銷售和市場支出達到12.17億元,一季度虧損2.01億元。

最後,賠款竟然不是現金。

眾多周知,天貓,京東等成熟的電商都會有專門的售後處理,用戶在買到虛假或劣質商品之後,根據國家法律規定有權要求電商進行退款。然而,拼多多則不然。當消費者在平臺上遇到商品質量問題時,平臺會對消費者進行賠償,但賠償的不是消費者購物時支付的現款,而是無門檻現金券,即消費者可以用這些現金券在拼多多平臺上再次消費。

不可否認,拼多多是一個不成熟的電商平臺,但在競爭複雜的大環境下,需要快成長起來。黃崢在致股東信中坦稱,雖然拼多多隻是一個三歲的小孩,身上有很多顯而易見的問題,也面臨許多危險和挑戰,但往後看3年、5年還是更長時間上市,其實沒有本質區別,而在公眾的監督下,拼多多可以成長得更好更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