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金剪刀」金香蓮「妙剪生花」傳技藝

一位擁有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大師、中歐文化藝術特使、中國書畫研究院高級美術師等頭銜與榮譽的老人,走上講臺,她是傳藝育人的師者;拿起剪刀,她是“妙剪生花”的剪紙藝術大師,她就是慶陽“金剪刀”的金香蓮。

慶陽“金剪刀”金香蓮“妙剪生花”傳技藝

5月初,記者走進金香蓮家中,探尋這位年近八旬的剪紙大師的創作、傳藝之路。

不輟剪藝,勇鬥病魔

受家庭薰陶,金香蓮自小對剪紙十分鐘愛。“我的奶奶、媽媽都是村裡出了名的剪紙能手,小時候看著一張張紅紙在她們手裡變成各種各樣美麗的圖案,覺得格外神奇。”在幼年的金香蓮眼裡,剪紙是最難以割捨的東西。參加工作後,她一邊教書育人,一邊進行業餘創作,先後有60餘幅剪紙作品被甘肅省群藝館收藏,部分剪紙作品被編入《甘肅省民間藝術選編》。

金香蓮年輕時期的剪紙作品,很多創作靈感來源於生活積澱。親身經歷過的事,難忘的場景、人物,都為她創作作品提供素材,讓剪紙充滿生活氣息。

命運並未賜予她平穩的生活。1969年,剛生完第三個孩子,尚在哺乳期的金香蓮,被診出患有急性多血管性乳腺癌,病情危急時,她曾在10天內4次轉院治療,最終經過手術治療,病情才得以控制。然而未等徹底痊癒,1972年,金香蓮又被查出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三年內,兩次被診出身患重病,讓她身心飽受折磨。

更令她不堪重負的是,38歲那年,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三個尚未成年的孩子。“原本還在做著生與死的思考,但命運根本不容你有任何喘息、選擇的機會。”在現實面前,金香蓮選擇了勇敢面對,她一人扛起生活重擔,堅持工作,勇鬥病魔,勤儉持家,撫養兒女成人。

到了1988年,金香蓮因健康狀況不得不告別教學崗位,病退回家修養。

回到農村老家,看到熟悉的民俗,她重新拿起剪刀,寄情剪紙創作。她為鄉親們剪窗花、為新人剪喜花,創作村民喜愛的剪紙作品,這些作品流傳鄉里,上門求剪紙的人絡繹不絕。


紙上絕技,蜚聲內外


金香蓮說,慶陽剪紙古拙質樸、粗獷奔放、簡單明快、線條洗練,與中國同類民間剪紙相比,獨具特色。多年來,她始終想把慶陽剪紙技藝和文化內涵傳承下來。2001年至2003年,金香蓮利用三年時間蒐集、整理了中國傳統孝道故事《二十四孝》、民間流傳的《吉祥百虎》《水滸人物》等圖文繪本,並將這些內容演化、設計為各種系列剪紙圖樣。



2004年,金香蓮毅然賣掉自己當時的一套住房,出版了500冊個人專輯《中國剪紙藝術家作品集——金香蓮剪紙》和3000多套附有剪紙作品的系列剪紙冊。此後,她便帶著這些剪紙作品走出慶陽,邁出國門,宣傳弘揚民族民俗文化。她先後參加了“中國國際博覽會”“中國剪紙藝術節”“首屆中國百絕群英會”“中國民間藝術高層論壇”“首屆中國農民藝術節”等全國大型展會,並作為文化藝術特使應邀出國5次,歷經15個國家參賽、展覽。2005年,金香蓮隨中國文化藝術代表團訪法時,在巴黎當場即興創作了《友誼長存》,畫面上的埃菲爾鐵塔和長城,表達了中法友誼萬古長存,被巴黎文化中心收藏。


對金香蓮來說,剪紙不僅是一門技藝,更是支撐她“愈病療傷”的精神支柱。她的《農耕生活》《世上只有媽媽好》《天女散花》等多幅大型剪紙作品曾獲“國際金獎”“世界華人功勳金獎”等國際獎項,還有多幅作品榮獲“山花獎”“金鼎獎”等國家級金獎;作品、論文和傳略被載入《全球華人名作大典》《中國剪紙藝術研究》等典籍;本人先後榮獲“中國剪紙德藝雙馨獎”“中國文化藝術交流突出貢獻獎”等獎項,提高了慶陽剪紙在國內外的知名度。


人生易老,“金剪刀”不老


2002年,慶陽市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民間剪紙之鄉”,2004年慶陽剪紙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慶陽剪紙備受關注,讓金香蓮既有榮譽感又有緊迫感。

“慶陽剪紙作者,多是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她們的手藝是從上輩人那裡學來的。這樣的技藝如果不保護傳承,很容易消亡於無形。”2007年起,一向以保護傳承慶陽剪紙技藝為己任的金香蓮,帶頭組織18位慶陽當地知名剪紙藝術大師,主動走進學校義務向中小學生傳授剪紙技藝。在她的努力下,市文聯、市教育局等部門大力支持配合開展剪紙藝術大師義務進校園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師生及家長學習民間藝術的積極性,使慶陽民間剪紙藝術產生由自然傳承逐步轉入自覺傳承的趨勢。

慶陽“金剪刀”金香蓮“妙剪生花”傳技藝

近十年來,金香蓮一直保持著利用節假日自費慰問、走訪慶陽60歲以上民間老藝人的習慣,鼓勵她們傳承民俗文化,教授剪紙技藝,培養民間年輕剪紙藝術愛好者。近年來,她培養出的剪紙藝人中,一些人的作品在國內各類藝術展或大賽中屢屢獲獎,還有部分藝人成為省級剪紙藝術大師,併成為進校擔任義務剪紙授課的固定教師和帶動慶陽市民俗文化發展的藝術骨幹。


金香蓮表示,目前所做的一切,還遠不足以了卻她多年心願。“我今年79歲,跟疾病鬥爭了幾十年,不知道我還能有多少時間從事剪紙事業,跟時間賽跑的過程中,我有很多想法要實現。”金香蓮說,她多年走訪剪紙藝人,蒐集一切與慶陽剪紙有關的資料,就是為了給後輩剪紙愛好者留下翔實的資料。目前,她已經把慶陽剪紙的技法與歷史資料整理成稿,準備出版。這一切,用她的話說就是:“避免慶陽剪紙出現‘斷代’之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