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你真的明白它的意思吗?

当我们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才学高深的时候,常常会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这句成语,那么,这句成语是怎么来的呢?

这其中还暗藏着两个典故。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你真的明白它的意思吗?

谢灵运

“学富五车”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你真的明白它的意思吗?

这句成语出自《庄子·天下篇》中的惠施。惠施学问广博,他的书多达五辆车才能装下,在当时可以算作很厉害的人了。但其实现在看来,“五车书”真的不多,在造纸术和印刷术还没有发明之前,古人都是把字写在竹子和木头上。将竹子和木头削成又长又薄的片状,然后用麻绳或皮条把它们穿在一起,书便做成了。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你真的明白它的意思吗?

你想想,一本书少说了得几万字,一根竹简也就能写二十几个字,几万字的书就要成百上千根竹简,这得是好大一捆了。相传,秦朝的宰相李斯写一篇奏章给皇帝,写完后要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才能抬上朝去。所以,一辆车也装不下几本书,五车竹简和我们现在的硕士博士读的书相比,实在是差的太远了。不过,那时候得到一本书非常不容易,能有五车书实在是了不起,可以称之为饱学之士了,大概能和我们现在的“家藏万卷书”相媲美了吧。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你真的明白它的意思吗?

“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你真的明白它的意思吗?

既然学问可以用车装,那么才华也可以用斗来量。谢灵运是南朝著名的山水诗作家,才华了得,就连皇帝都赞不绝口,命他在身边作诗写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如果把天下的文学之才比作一石(dàn,相当于十斗)的话,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占一斗,剩下的一斗天下人均分。”这就是“才高八斗”这个成语的出处。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你真的明白它的意思吗?

谢灵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