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天下第一清官 卻養出天下第一貪官的兒子 皇帝:罪不可恕

他是天下第一清官 卻養出天下第一貪官的兒子 皇帝:罪不可恕

通常都說老子英雄兒好漢,但往往也有不少“坑爹”的現象,如清朝康熙年間趙申喬、趙鳳詔父子就是典型的父廉子貪的例子。

趙申喬出身官宦世家,其父趙繼鼎在明朝崇禎年間擔任過縣令一職,後升任兵部主事,為官最重清廉,因此受到朝野讚頌。明朝滅亡後,趙繼鼎回老家教書,同時也在精心培養自己的兒子,除了四書五經以外,趙繼鼎更注重趙申喬的為人處事之道,告誡他“官不可不清,能清矣,又不可傲,清而傲,取禍之道也。”從趙申喬後面的經歷來看,趙申喬只記住了父親“清”的教誨,卻沒能理解“傲”的壞處。

康熙九年,趙申喬考中進士,二十年出任商丘知縣,因為為官清廉,處事幹練被推舉入京擔任刑部主事一職。康熙三十九年,在李光地的推薦下,趙申喬出任浙江布政使。感於皇恩浩蕩,趙申喬立志要做一名好官。

在布政使任上,趙申喬為了省錢,事必躬親,不用幕僚,還將時節送禮、奏銷部費等各種潛規則的收入一一禁絕。到他離任時,竟然還多出兩千兩銀子補貼給藩庫。

他是天下第一清官 卻養出天下第一貪官的兒子 皇帝:罪不可恕

因為為官清廉,治理有方,康熙皇帝對趙申喬讚歎有加:“今浙江布政使趙申喬居官甚清。赴任時,所有家人僅十三人,幕賓亦無。每日辦事,錢糧悉自己監收,火耗分釐不取。”康熙盛讚趙申喬,將他比作天下第一清官,而後對趙申喬也是一路提拔,到康熙五十二年,趙申喬升任戶部漢人尚書,掌管全國戶口賦稅、倉庫收支等問題。

康熙雖然讚揚趙申喬的清廉能幹,但對趙申喬的性格頗為不滿。他曾經多次指出趙申喬“暴躁則有之”“人性氣,人皆畏其議論”“褊急,不能容人。為巡撫時,所參屬員最多。其中豈無無罪而被參者?“康熙一向自居仁慈,對趙申喬過激的做法持有懷疑態度,到趙申喬升任戶部尚書後,矛盾徹底暴發了出來。

戶部名義上掌管天下財政,實際上卻要受到內務府的制約,內務府表明上只是總管宮廷事務的機構,其實也會直接干涉戶部的行為,甚至直接戶部爭奪財政利益。除此以外,康熙年間還存在滿漢隔閡和衝突的問題,為了體現滿漢平等,清朝的六部分設了滿人尚書和漢人尚書.趙申喬剛直不阿,處事不留情面,經常與滿族尚書、內務府爆發衝突,這給康熙皇帝造成趙申喬專權用事、意圖結黨、欺壓滿人大臣的印象。

他是天下第一清官 卻養出天下第一貪官的兒子 皇帝:罪不可恕

“聖祖知公,公之得罪久矣”,康熙皇帝有意想敲打趙申喬,卻找不到把柄,於是他只好轉向找趙申喬二兒子趙鳳詔的麻煩。要說趙繼鼎、趙申喬都是清官榜樣,可沒想到趙鳳詔一當了官卻忘了父輩的教誨。康熙五十四年,趙鳳詔被彈劾貪贓枉法,勒索銀兩達三十餘萬兩。這數目,在清朝貪官中並不多,但康熙卻尤其震怒。

一則是因為趙鳳詔不誠實,多次在康熙妄言。如曾經趙鳳詔在面見康熙時曾經自誇是個清官,“為官不要錢,如婦不養漢“,結果自己卻是巧立稅規,貪贓勒索。再如趙鳳詔曾經在奏摺中公然將康熙朝著名的貪官噶禮捧為“山西第一清官”,干擾了康熙的判斷。

二是因為趙鳳詔是趙申喬的兒子,趙申喬一向廉明,趙鳳詔此舉無疑是不忠不孝,再加上康熙對趙申喬多有不滿,認為他只知嚴以律人,卻連自己的兒子都沒管好,”趙申喬第以人為不足數,伊子趙鳳詔居官最貪且大富,伊何不檢舉”,因此趙鳳詔貪汙的銀兩並不多,卻被康熙皇帝扣上了“天下第一貪官”的帽子。

他是天下第一清官 卻養出天下第一貪官的兒子 皇帝:罪不可恕

趙鳳詔入獄後,趙申喬也曾上疏向康熙乞恩,希望饒趙鳳詔一命,並且“教子不嚴,疏請罷斥”。但康熙宣佈:“趙鳳詔斷不可恕。朕巡視陝西,伊曾奏噶禮居官清廉,又稱居官不要錢,理之當然。若居官要錢,即如婦人失節。今觀伊貪贓銀兩如此之多,明系欺朕。”康熙旨意一下,將趙鳳詔的罪責從貪汙變成十惡不恕的欺君之罪,死罪難逃,趙鳳詔被判斬立決。

趙鳳詔處死後,趙申喬不久也被革職久任,大兒子趙熊詔原本也是康熙皇帝的寵臣,也因為趙鳳詔一案也受到了牽連,不久後因為小錯被革職併發配到西北軍隊中效力。

他是天下第一清官 卻養出天下第一貪官的兒子 皇帝:罪不可恕

此時的趙申喬已七十有五,接踵而至的打擊令他傷心欲絕,不久後便積鬱成疾,離開人世。趙申喬死後,康熙皇帝雖然給了卹典,並派張廷玉前往祭奠,但一代清官落得如此淒涼晚景,不免令人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