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拯救大兵瑞恩,百人守城抗匈奴一年多,背後故事令人沉默!

《拯救大兵瑞恩》是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一部戰爭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二戰諾曼底登陸後一個八人小隊拯救大兵瑞恩併成功將其救回的感人故事。

其實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上也有很多不亞於這樣的感人故事,只是它們深埋於歷史的長河中,我們不得而知。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一個不亞於《拯救大兵瑞恩》的精彩故事。

中國版拯救大兵瑞恩,百人守城抗匈奴一年多,背後故事令人沉默!

這個故事是發生在公元74年,漢朝重新開設了西域都護府,耿恭為校尉留守西域。此時北匈奴單于舉兵兩萬攻打併殺死了車師國國王后立刻舉兵進攻耿恭僅僅數百人的駐地,並將起圍入城中。此時的漢朝漢明帝剛剛去世,朝廷無暇派遣救兵去救援耿恭。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耿恭僅僅幾百人堅守一年多時間。這一年多時間過得異常的艱難,人是鐵飯是鋼,圍城首要面臨的就彈盡糧絕的問題。最艱難的時候他們把鎧甲和弓弩上的皮革和筋革都拆下來煮著吃了。軍隊人數雖然在不斷的減少,但是城池依然沒有陷落。

中國版拯救大兵瑞恩,百人守城抗匈奴一年多,背後故事令人沉默!

另外一邊的北匈奴單于也非常的鬱悶,幾萬人的軍隊攻不下一個幾百人的城池,於是改變強攻為久圍。並且切斷了上游河流給截斷了,這一招非常的絕,城中守軍開始缺水,實在沒辦法了他們曾一度把馬糞中的汁水笮出來喝。最後下令打井,一直打到十五丈深都沒有水。耿恭於是祈求上天,於是出現了“飛泉奔出”的奇蹟。

匈奴那邊也受不了,於是想了一個辦法招降,給耿恭說你投降我們封你為王,給你美女無數。耿恭說好啊,你派使者來談,但是等使者來的時候就把他抓到城頭上一刀給宰了,然後用火直接烤了起來。這下匈奴人最後的希望也破滅了,他們瘋狂的攻城要殺死城裡的這些人。城中的人數越來越少,但是他們堅守如初,他們也知道他們只能堅守,唯一的希望就寄託在派出去求援的範羌身上。

中國版拯救大兵瑞恩,百人守城抗匈奴一年多,背後故事令人沉默!

這個時候的東漢朝廷正在討論到底要不要派救兵去救援耿恭眾人。意見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持救援,一派否定救援。理由是這麼長時間,他們已經被圍了這麼長時間了,等我們趕到的時候估計他們早已經屍骨無存了。堅持救援派中有一高官叫鮑昱,他說了一段蕩氣迴腸的話語,原話是這樣的:“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救之,匈奴如復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

這段熱血的話語終於說服了反對派,年輕的漢章帝派下令開啟救援計劃。公元75年冬天,7000人的救援部隊從甘肅出發前往救援,而這個事件的一個重要人物耿恭部將範羌也在列。

中國版拯救大兵瑞恩,百人守城抗匈奴一年多,背後故事令人沉默!

公元76年,7000援軍在柳中城打敗匈奴和車師聯軍。但在要不要救援天山北邊的耿恭產生了分歧,大部分人覺得路途太遠而且隔著天山,救援成本太大表示反對。但這時候只有一個人便是反對,他就是範羌。最後沒辦法就分了兩千人給範羌讓他獨自去實施救援計劃。

範羌帶領二千人在這個過程中翻越天山的艱辛就不用說了。在他們成功在疏勒城勝利會師的那一刻永遠留在了我們心中,相擁而泣,眾英雄經歷九死一生在此刻也流下淚來。不過能夠回家的人從最初的幾百人到此時已經剩了26人,最終回到玉門關內的時候僅僅剩了13人。

中國版拯救大兵瑞恩,百人守城抗匈奴一年多,背後故事令人沉默!

​“衣屨穿決,形容枯槁”十三將士終歸玉門。這幫鐵打的漢子此時的形象都證明了他們是偉大的勝利者,“不為大漢恥”正是對他們的最好讚揚。這一切都表現出了大漢軍隊戰鬥力及其綜合能力的強大。

這一切並非歷史誇大,而是真實存在。英雄的故事不該被遺忘,該千古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