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將士歸玉門:堪稱中國古代的《拯救大兵瑞恩》,中國最該拍成電影

當代畫家左國順畫過一幅畫《十三將士歸玉門》,畫中13個大漢將士衣衫襤褸、傷痕累累,疲憊不堪,但他們卻精神抖擻,目光堅毅,手裡牢牢攥著自己的武器,隨時準備等待著下一場戰鬥。


十三將士歸玉門:堪稱中國古代的《拯救大兵瑞恩》,中國最該拍成電影


十三將士歸玉門(資料圖 圖源網絡)

我們都看過斯皮爾伯格拍攝的《拯救大兵瑞恩》吧?故事說的是二戰中,湯姆漢克斯主演的約翰·米勒上尉接到上級命令,組建一支小分隊去茫茫未知的廣闊地域中尋找一名叫瑞恩的士兵,經歷過千難萬險犧牲好幾名士兵的代價後,終於找到了這名士兵瑞恩讓其安全回家。

而畫中《十三將士歸玉門》的將士也正是漢朝小軍隊從匈奴大軍包圍圈中拯救出來的倖存者,這十三人中有漢朝的名將耿恭。史載:“恭以單兵守孤城,當匈奴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百千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宜蒙顯爵,以厲將帥。”不為大漢恥!五個大字,至今令人動容。


十三將士歸玉門:堪稱中國古代的《拯救大兵瑞恩》,中國最該拍成電影


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資料圖 圖源網絡)

故事發生在公元74年,當時漢朝重新設立西域都護,任命耿恭和關寵為戊已校尉。次年,北匈奴單于派兵進攻車師,殺死車師后王,轉而攻打耿恭駐地,將其圍入城中。此時正值漢明帝已死,救兵不至,車師國又背叛漢朝,與匈奴合兵進攻耿恭。

耿恭,字伯宗,扶風茂陵(今陝西)人,出生于軍門世家,耿恭為人慷慨多謀略,有將帥才能。當時耿恭所守的金蒲城守軍只有幾百人,而匈奴有兩萬多人,他們把金蒲城圍得水洩不通。此時漢兵糧盡,陷入困境。他們拒絕匈奴的招降,堅守城池。

就在耿恭在西域激戰的時候,萬里之外的東漢首都洛陽,剛剛繼任皇位的漢章帝與大臣,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辯論:要不要派救兵?反對派說,等到援兵趕到的時候,估計他們早已城破人亡。此時要求派兵救援的司徒鮑昱站出來,說出了在歷史上有名的一段話,至今讀起來,仍蕩氣迴腸:“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救之,匈奴如復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這不是是古代版的“不拋棄、不放棄”嗎?


十三將士歸玉門:堪稱中國古代的《拯救大兵瑞恩》,中國最該拍成電影


尚武不屈的氣質(資料圖 圖源網絡)

漢章帝採納鮑昱的建議,調兵遣將,前往救援。建初元年(76年)正月,秦彭等七千人率軍在柳中集結,進擊車師,攻打交河城,斬殺三千八百人,俘虜三千餘人。北匈奴驚慌而逃,車師再度投降東漢。

此時救援關寵一部的戰役已大獲全勝,柳中城守將關寵此前已戰死,但要不要救天山以北的耿恭,大家又有了不同的意見。反對的意見稱:柳中城距離耿恭部還有數百里路,而且中間橫亙著天山,又是大雪封山季節,救援成本太大,再說,耿恭被圍困這麼長時間了,說不定早就全軍覆沒了……大夥兒還是撤吧。但範羌站出來,堅決說:不!他堅持要求去援救耿恭。將領們不敢前往,便分出兩千救兵交給範羌。範羌經由山北之路去接耿恭,途中曾遇到一丈多深的積雪。

援軍精疲力盡,僅能勉強到達。耿恭等人夜間在城中聽到兵馬之聲,以為北匈奴來了援軍,大為震驚。範羌從遠處喊道:“我是範羌。朝廷派部隊迎接校尉了!”城中的人齊呼萬歲。於是打開城門,眾人互相擁抱,痛哭流涕。次日,他們便同救兵一道返回。北匈奴派兵追擊,漢軍邊戰邊走。官兵飢餓已久,從疏勒城出發時,還有二十六人,沿途不斷死亡,到三月抵達玉門時,只剩下了十三人,這十三人“衣屨穿決,形容枯槁”。

當時駐守玉門關的中郎將鄭眾,見到這13名勇士歸來,感動不已“為恭以下洗沐易衣冠”,將軍親自為士兵們沐浴更衣,並給皇帝上疏為13勇士請功。


十三將士歸玉門:堪稱中國古代的《拯救大兵瑞恩》,中國最該拍成電影


餘初讀蘇武傳,感其茹毛窮海(資料圖 圖源網絡)

范曄在《後漢書》感嘆道:“餘初讀蘇武傳,感其茹毛窮海,不為大漢羞。後覽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覺涕之無從。嗟哉,義重於生,以至是乎!以為當疏高爵,宥十世。”

他都恨不得當時能夠在現場追隨耿恭啊,表明當時漢朝無論是邊疆將士還是朝中書生,都有一種尚武不屈的氣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