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必背論述題匯總

高頻必背論述題彙總

試述教師的職業素養?

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

教師的知識素養;

教師的能力素養;

職業心理健康;

試述現代學生觀?

學生是發展中的人,要用發展的觀點認識學生;

學生是獨特的人;

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試述如何建立良好師生關係?

教師方面:瞭解和研究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生觀;熱愛、尊重學生,公平對待學生;

發揚教育民主;主動與學生溝通,善於與學生交往;正確處理師生矛盾;

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

學生方面: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認識老師;

環境方面: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學風教育。

結合實際談談教師應如何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

建立得力的班集體核心;

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

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引導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與任務;

充分的準備、周密的計劃、提出觀察的具體方法;

在實際觀察中應加強對學生的個別指導;

引導學生學會記錄整理觀察結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寫出觀察報告、日記或作文。

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交流並彙報觀察成果。

如何運用注意規律組織教學活動?

運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運用有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運用兩種注意相互轉換的規律組織教學。

聯繫實際,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豐富學生的表象儲備;

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有利於打開想象力的大門;

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擴大知識經驗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結合學科教學,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幻想。

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性格?

加強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育;

及時強化學生的積極行為;

充分利用榜樣人物的示範作用;

利用集體的教育力量;

依據性格傾向因材施教;

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根據各種氣質類型,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教育?

對膽汁質的學生,教師應採取直截了當的方式,對其嚴厲批評。

對多血質的學生,採取多種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對其缺點嚴厲批評。

對黏液質的學生,採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讓他們有考慮和做出反應的時間。

對抑鬱質的學生,採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對其多關心、愛護。

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維持好奇心;

設置合適的目標,控制作業難度;

表達明確的期望,提供及時的反饋;

合理運用外部獎賞,有效運用表揚;

對學生進行競爭教育,適當開展學生競爭;

培養恰當的自我效能感,訓練歸因。

試述教師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

注意教學材料和內容的編排;改進教材呈現方式;

提高知識的概括化水平;加強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的訓練;

加強教學方法的選擇,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改進對學生的評價。

試述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和質量;

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提供多種練習機會;

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

訓練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思維水平。

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創設有利於創造性產生的環境;

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

根據動作技能的規律,試述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技能?

明確練習的目的和要求,增強學習動機;

準確的示範和講解;

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並且及時進行反饋;

建立穩定而清晰的動覺。

教師如何維持課堂紀律?

建立有效的課堂規則;

合理組織課堂教學;

做好課堂監控;

培養學生的自律品質。

教師如何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

學生個體進行積極的自我調適;

學校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維護學生心理健康;

與家長合作構建社會支持網絡。

影響遺忘進程的因素?

學習材料的性質;

識記材料的數量和學生程度;

記憶任務的長久性與重要性;

識記的方法;

時間因素;

情緒與動機。

如何提高學生的記憶效果?

明確記憶目的,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理解學習材料的意義;

對材料進行精加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

運用組塊化學習策略,合理組織學習材料;

運用多重信息編碼方式,提高信息加工處理的質量;

重視複習方法,防止知識遺忘。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加強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

運用啟發式方法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

加強言語交流訓練;

發揮定勢的積極作用;

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品質。

教師如何幫助學生調節自己的情緒?

教會學生形成適宜的情緒狀態;

豐富學生的情緒體驗;

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問題;

教會學生情緒調節的方法;

通過實際鍛鍊提高學生情緒調節能力。

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運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求知慾,培養創造性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培養學生將發散性思維和集中性思維相結合的能力;

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想象能力;

組織創造性的活動,正確評價學生的創造力。

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優良品德?

有效的說服;

樹立良好的榜樣;

利用群體約定;價值辨析;

給予適當的獎勵和懲罰。

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是什麼?教師如何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教學?

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要求教師要遵循這種順序性,循序漸進地促進人的發展;

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具體任務,採取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方法;

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關鍵期,以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最佳的效果。

個體身心發展的互補性,要求通過其他方面的補償性發展,達到與一般學生一樣的發展水平,教師發現學生的優勢,揚長避短,激發學生自我發展的信心和自覺。

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要求教育必須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和積極因素,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大的發展。

素質教育是什麼?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試述班級授課制的優點與侷限性。

優點:有利於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培養人才;有利於學生獲得系統的科學知識;

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利於發揮學生集體的作用;

有利於學生德、智、體多方面的發展;有利於進行教學管理和教學檢查。

侷限性:過於強調書本知識的學習,容易造成理論和實踐的脫節;

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要;

課堂成為學生生活的基本空間,課堂教學成為最主要的生活方式;

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

以“課”為基本教學單位,某種情況下回割裂內容的整體性。

試述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

德育過程是一個促進學生思想內部矛盾鬥爭的發展過程;

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統一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覆的、逐步提高的過程。

試述影響能力發展的因素及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

遺傳與營養;

產前環境和早期經驗;

學校教育;

社會實踐;

主觀努力;

轉變教師的教學方法;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結構。

試述學生知情意行統一發展的規律。

知即品德認識,是人們對是非善惡的認識和評價;

情即品德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做出是非、善惡判斷時引起的內心體驗;

意即品德意志,是人們為實現一定的品德行為目的所做出的努力的過程;

行即品德行為,是通過實踐或練習形成的。

什麼是教育機智?聯繫實際談談教師如何培養教育機智。

教育機智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種特殊的定向能力,是指教師能根據學生新的特別是意外的情況,迅速而正確地作出判斷,隨機應變地採取及時、恰當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決問題的能力。

加強教育理論修養;

注重實踐鍛鍊;

教師在理論的指導下,有意營造的教育情境中,自覺地整理從事實中產生的並且由於事實而得到昇華的思想。

試述校本課程的定義及校本課程開發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價值。

校本課程開發促進教師專業自主意識的提升;

校本課程開發促進教師知識結構的完善;

校本課程開發增強教師的參與意識和合作能力;

校本課程開發促進教師研究意識和能力的提升;

校本課程開發促進教師反思意識和能力的提升。

結合實際,談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有哪些?

(1)知識觀。建構主義強調的是人類知識的主觀性,他們認為,人類知識只是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一種假設,並不是對客觀現實的準確表徵,它不是最終的答案,而是會隨著人類認識的進步而不斷地被新的解釋和假設所推翻、所取代的。

(2)學習觀。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到學生的簡單轉移或傳遞,而是主動地建構自己知識經驗的過程,這種建構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

(3)學生觀。學生是自己知識的建構者,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貯存和提取的過程,也不是簡單的積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的基礎上去形成知識的意義,實現新舊知識的綜合和概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