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敢於拒絕,敢於說「不」!乖巧≠軟柿子!

媽媽從小就教育筱筱為人要謙和有禮、友善待人,但是媽媽最近發現,筱筱有點太過溫順,別人快把她當“軟柿子”了,這讓她有些擔心。

比如上次,媽媽帶著筱筱去兒童公園玩,一開始只有幾個孩子,筱筱和其他幾個孩子玩得很有次序、很開心。後來,孩子漸漸多了起來,有幾個孩子開始帶頭不排隊,插隊的孩子也多了起來,只有筱筱依舊規規矩矩地排隊。

讓孩子敢於拒絕,敢於說“不”!乖巧≠軟柿子!

排了很長時間後,終於輪到筱筱了。她剛要上去,一個孩子一下子就跑到她前面,“哧溜”一下就滑了下去,看著他滑完了,筱筱的手剛搭到滑滑梯的扶手,就被另一個孩子給捷足先登了,筱筱還是什麼也沒有說。這時,另一個孩子把她拉到身後,跟她說:“你都讓他們了,也讓讓我吧!”其他的孩子也看樣學樣,一個個都跑到筱筱的前面去了。

筱筱緊緊地咬住嘴唇,眼淚開始打轉兒。媽媽既心疼又生氣,忍不住責怪她:“你都不會說‘不’嗎?幹嘛要任由他們插隊?”“媽媽,不是你一直教我要謙讓,不要和別人爭嗎?”筱筱眼淚汪汪地反問道。

教育孩子謙和有禮、友善待人自然是沒有錯的,但假如你的孩子本身就是性格溫順、純良,再要求他們一味地順從,就會令孩子成為誰都可以捏一把的“軟柿子”。

讓孩子敢於拒絕,敢於說“不”!乖巧≠軟柿子!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懂得謙讓的同時,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無論面對什麼情況,都要有自己的原則和立場。謙讓應該是建立在雙方都友好的基礎上,假如只是一方在一味地忍讓和退縮,那就不是謙讓,而是畏縮。要教會孩子自信、勇敢,尤其是面對不公平待遇時,一定要大聲說“不”!

一個從來不會說“不”的孩子不僅沒有反抗精神,連自我的意識都會被深深埋藏。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很難主動爭取自己的權益,也很難保證不會被別人欺負。所以,不想讓你的孩子變成“軟柿子”,不妨適當地培養他們的反抗精神。

讓孩子敢於拒絕,敢於說“不”!乖巧≠軟柿子!

要讓孩子敢於拒絕,敢於說“不”,首先要讓孩子知道不懂得拒絕會帶來哪些危害。孩子接觸的人並不都是友善的、講道理的,也會遇到一些自視過高、混淆是非的人。有的人不僅會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還會用各種方式讓別人接受,如果孩子不會拒絕,最終吃虧的只能是自己。

此外,還應該教孩子一些拒絕的技巧。拒絕的心意要堅決,但方法可以靈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向對方說明拒絕的理由,同時,還要不讓對方太尷尬和難堪。當然,對於一些無賴的行為,就不用考慮那麼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