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似“乖巧”的三個行為,可能是情商低的表現,父母要注意了

很多家長對家長有個乖巧的孩子都會感到很自豪。為什麼不自豪呢,家長說什麼話都聽,不反抗,沒意見,不知道比家有調皮的孩子的父母省了多少心。可是這些家長卻根本沒有意識到,有的時候孩子表現出來的乖巧並不一定是真的乖巧,很可能是情商低的一種表現。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情商低的三個乖巧表現是怎麼樣的。

孩子看似“乖巧”的三個行為,可能是情商低的表現,父母要注意了


小敏是一個全職媽媽。每天下午四點鐘都會帶著孩子到小區裡面散散步,如果這個時候有小朋友在外面玩,小敏也會鼓勵女兒和小夥伴們一起玩一會。這天小敏帶著女兒下了樓,不巧的是,小區裡和女兒一樣大的孩子都沒有出來,只有一個小男孩在玩悠悠球,男孩的奶奶在旁邊看著。

孩子看似“乖巧”的三個行為,可能是情商低的表現,父母要注意了


小敏的女兒看到悠悠球就走不動路了,圍在小男孩旁邊,羨慕的看著。小敏知道女兒這是喜歡這個玩具,但是以女兒的年齡是不會玩的。於是也就跟著女兒子在一起看著,心想女兒一會兒看厭了就該走了。

孩子看似“乖巧”的三個行為,可能是情商低的表現,父母要注意了


小敏明白,男孩的心中並不是真心的想和女兒分享玩具,這樣強迫著自己變得乖巧,反倒會讓孩子的心理不舒服,甚至影響身心健康,所以,小敏沒有勉強男孩,而是帶走了自己的女兒。

無論孩子的多乖巧,如果這些乖巧是建立在這樣的表現和行為之上,則代表著孩子的情商確實不高,家長需要特別注意。

1. 沒有自己的主見,隨波逐流。無論家長說什麼,孩子都是符合的態度。今天吃什麼?吃什麼都行。今天穿什麼衣服,都可以。其實,這並不是隨和的表現乖巧的表現,而是孩子沒有自己的主見,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從而導致孩子看起來很乖巧。

孩子看似“乖巧”的三個行為,可能是情商低的表現,父母要注意了

2. 即使是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也只會接受。難道孩子沒有自己的喜好麼?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孩子不但有自己的喜好,而且喜好還非常明顯。但是為了做到家長口中的好孩子,做到家長標準之下的乖巧,孩子生生壓制住了自己的喜好。就像案例中的小男孩,他喜歡的自己的玩具,他並不懂得分享的快樂,可是因為是家長這麼說了,所以本不想分享的他強迫著自己的分享,把自己的需求藏在了心底。這樣的孩子,正在從心底積累起非常可觀的自卑情緒,慢慢的自己的感受就會變得不再重要。

3. 憑著一腔孤勇,獨自作戰。還有一種乖巧表現在自己默默思考動手,卻從不求助於別人的乖巧。有的時候獨自鑽研的確能算得上是一種優點,可是不要忘了,雙拳難敵四手,有一個幫手就會有大於相乘的力量迸發出來。而憑著一腔孤勇獨自作戰的人,就算是乖巧,但是也是最笨的“乖巧”,是一種情商高低的表現。

孩子看似“乖巧”的三個行為,可能是情商低的表現,父母要注意了

那麼,面對這種特殊的“乖巧”,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 鼓勵孩子的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在任何時候,家長都不應該為了自己的標準去禁錮孩子的思想和孩子的真實想法。只有孩子將心中的話和心中的想法說出來,你才能真正的瞭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麼,家長需要在哪些方面對孩子進行教育。

2. 不要妄加評判孩子的思想。也許孩子的思想在父母的眼中是錯誤的。這個時候家長會劈頭蓋臉的教育孩子一頓,可是這樣的結果只能是讓孩子越來越不敢開口,他只知道自己錯了卻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錯了,這豈不可悲?所以,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家長首先要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這種想法背後的起因。和孩子一起探討孩子錯誤的關鍵之處在什麼地方。這樣才能看到孩子的進步。

孩子看似“乖巧”的三個行為,可能是情商低的表現,父母要注意了

​3. 要正確引導孩子。家長在教育孩子上面最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評判和教育。引導孩子的大方向不錯,然後修正孩子的某些錯誤思想,引導孩子發現真理和事實的本質。而不是強硬的改變孩子的行為和性格。

總結

並非孩子的所有的乖巧都值得父母沾沾自喜,當孩子表現出特別的乖巧的時候,家長反而應該有所擔心,因為這很可能是孩子的情商出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