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十三朝古都,爲何唐朝後無人帝都於此?原因簡單

在唐朝滅亡後,之後的1100多年裡西安再也沒有成為一個朝代的首都,這其中包含什麼原因呢?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為何唐朝後無人帝都於此?原因簡單

根本原因是氣候原因,關中地區已經支撐不起一個首都所需要的消耗,唐朝從李治時期開始,就經常在洛陽和西安之間折騰,洛陽作為東都,為什麼要折騰呢?因為關中地區氣候變冷,土地水土流失,農業的產出不行,但是作為一個帝國首都,需要巨大的糧食供應。

關中糧食不夠用,只能運糧,要運往西安只能漕運,當時的本錢太高,再加上後來的安史之亂的影響,徹底完蛋。所以後來宋朝把首都定在了汴梁,明清時期把首都定在了北京,這些地方運送糧食都比較方便,同時還補充了海運。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為何唐朝後無人帝都於此?原因簡單

有人就會說,為什麼不把首都放在產糧地,這就涉及到秩序的建立問題,能打的人建立秩序,糧食交的多的人享受秩序,唐宋元明清時期,秩序的起點在北方,從北方出發,唐朝起源於西北的關隴軍事集團,宋朝則是沙陀人的軍事集團,元朝起源於蒙古草原。這些都是從北方起家,統一了北方,南方就很好治理。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為何唐朝後無人帝都於此?原因簡單

所以說這些人武力的基礎都在北方,是秩序建立的根本,南方提供支撐一個朝代的財富和管理型的文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