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很多知識,卻還是什麼都不會

我常常在後臺收到這樣的私信:

Etesian,讀了你的深度思考方法,為什麼我思考時還是不夠深入?

Etesian,讀了你的PPT指南,為什麼我畫PPT還是那麼難看?

Etesian,讀了你的行業研究文章,為什麼我做行業研究還是沒頭緒?

為什麼?

1 | 看懂了≠學會了

這樣的文章現在很多:《5個小技巧,讓你掌握XX》《XXX的3個原則》《XX高手的私人清單,你也能學會》。

這類文章最大的問題,是營造了一種“看懂了”等於“學會了”的假象,導致讀者自然而然將“學到的知識”等同於“學會的能力”。

事實上,知識和能力本來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抱怨“懂了很多道理,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知識實質上是經由處理過的信息,這種信息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是有益的。但正由於其本質上是信息,所以只能指導做事,但並不能確保我們能夠把事情做好。

真正讓我們能夠幫我們把事情做好的,其實是我們掌握的能力。

那麼,如何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呢?

2 | 知識*實踐=能力

從知識到能力,中間必不可缺的一環是實踐。

實踐始於理解知識,通過反覆訓練(運用+反饋修正)加深理解,形成閉環,最終成為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了很多知識,卻還是什麼都不會

> 理解

大部分人對於知識是一知半解的,更談不上理解。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很多時候並不能正確判斷自己是否理解。

如何判斷自己對某個知識點是否真的理解?很簡單,問自己幾個問題,看看是不是都能回答上來:

- 這個知識點在講什麼?

- 這個知識點背後的道理是什麼?

- 這個知識點如何應用到實踐中?

- 是否有類似的知識點?有何異同?有何聯繫?

以PPT中的Mekko圖為例。

在學習Mekko圖的過程中,不斷詢問自己以下問題,確認是否真的理解。

Mekko圖是什麼?

——是一種體現份額的圖表,可以展現總量和比例兩個維度的數據。

學了很多知識,卻還是什麼都不會

Mekko背後的實質是什麼?

——Mekko圖橫座標是細分維度,縱座標是比例,圖形的面積表示該圖形的大小。

——Mekko圖橫向解讀,可以看到同一品牌在不同細分市場的情況;縱向解讀,可以看到某一細分市場內的競爭情況;整體解讀,可以看出不同細分市場的大小,以及整體的競爭情況。

Mekko圖實際應用?

——展現不同品牌在不同細分市場的銷售額和市場份額。

是否有其他類似的圖表?

——與餅圖相比,可以呈現細分市場的情況

——與柱狀圖相比,可以呈現多一維度的信息,且展現更直觀

> 運用+反饋修正=訓練

原則一:刻意訓練


帶著目的刻意地去訓練。特別針對比較難的問題,可以聚焦在關鍵點進行針對性地訓練。

原則二:重複多次

不斷地重複訓練,將技能固化,形成能力。

原則三:結合反饋

在訓練的過程中結合反饋,不斷修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培養自己的能力。同時還能加深對於知識的理解。

為什麼大部分諮詢顧問都熟練掌握畫PPT這一技能?

因為所有的諮詢顧問都要經歷:

PPT培訓→在項目中畫PPT→被老闆斃掉重畫→被客戶challenge重畫→最終畫成。

無數次經歷加班、熬夜通宵的殘酷訓練,最終掌握了這項技能。

3 | 知識體系

知識體系分為兩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表層,我把它定義為知識體系的整體架構

一般知識體系可以分為四個層級:核心知識,輔助知識,無關知識和常識。

A. 核心知識

目前專業領域的知識,俗稱“吃飯的傢伙”。

B. 輔助知識

為了掌握核心知識而必須學會的輔助知識;

這些知識未來可能會發展為專業領域。

C.無關知識

與目前以及未來可能涉及的領域都不相關的知識;

這些知識未來可能會發展為輔助知識或核心知識,也有可能不會;

一般情況下,不要放過多的精力在無關知識上。

D.常識

為了滿足日常生活需要而必須具備的知識。

學了很多知識,卻還是什麼都不會

以我自己為例。

我的主業是企業戰略,我的總體知識架構是這樣規劃的:

A. 核心知識

企業戰略相關的知識就是我的核心知識,包括但不限於戰略的基本知識、戰略規劃的方法論、戰略執行與評估的方法等。

B. 輔助知識

企業管理相關的知識就是我的選修知識。因為想要做好戰略就必須瞭解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但不限於組織、供應鏈、生產、營銷、財務等;還有一些其他知識我也會有所涉及,如心理學、數據分析、溝通交流等。

C. 無關知識

像文學、天文學、地理學、物理學、數學、化學、生物學、IT等都屬於無關知識。 但是,由於諮詢項目的廣泛性,難免會涉及到一些其他學科。

比如我做過互聯網廣告項目就運用到了大數據、算法相關的知識,我在環保項目中涉及了一些化工的知識,這些知識就從無關知識變成了輔助知識。

D. 常識

日常生活必須要掌握的知識,比較寬泛,就不多舉例子了。比如吃多了就會胖,鍛鍊了就會壯;女神洗澡勿打擾,呵呵完了就睡覺。

這一整體架構主要是幫助我們重新梳理目前掌握的知識,並有針對性地聚焦在核心知識,並捨棄部分無關知識

第二個層面是裡層,我把它定義為核心知識架構

主要是針對於核心知識和輔助知識。

在打造這一架構時並無定則,但一旦這個架構完成之後,不同的知識點形成聯繫,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理解新知識更好地掌握舊知識,並且讓知識更牢固

還是以我自己為例。

下圖就是從戰略管理的核心發散到企業管理及能力的一個圖(篇幅有限,部分知識點僅做示意,沒有列示完整)。

學了很多知識,卻還是什麼都不會

內圈是核心知識,外圈是輔助知識。未來的學習中,我就會將新的知識點放入到這一架構中,不斷將體系補充完整。

4 | 結語

知識是知識,能力是能力,學會了知識不代表掌握了能力。

為什麼一看就懂,一做就不會?就是因為你以為你懂了,其實你沒懂;你以為你會了,其實還差得很遠。

掌握能力是個非常艱辛的過程,需要反覆經歷理解-運用-反饋-再理解的過程。

在學習與訓練的過程中,也要嘗試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包括整體架構和核心體系),幫助自己更好地學習和掌握這些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