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邪不壓正》絮語:姜郎才盡?只爲一點好醋,塞你一嘴爛餃子

電影《邪不壓正》絮語

姜郎才盡?只為一點好醋,塞你一嘴爛餃子

電影《邪不壓正》絮語:姜郎才盡?只為一點好醋,塞你一嘴爛餃子

電影邪不壓正海報

昨天看了一部電影,姜文《邪不壓正》,簡單嘟囔一句,姜郎才盡。“只為一點好醋,包了一頓餃子”是電影男主角之一的藍青峰的一句經典臺詞,也是這部電影最貼切的概括。之所以叫絮語,沒說影評是因為我覺得這部電影不太值得寫學術範式的影評。簡單說,就是一點觀感,不是觀後感。

一、故事:俗之又俗

電影《邪不壓正》絮語:姜郎才盡?只為一點好醋,塞你一嘴爛餃子

一個復仇故事

作為武俠電影,《邪不壓正》講了一個非常典型的復仇故事,這個故事與復仇原型故事沒有什麼不同。十五年前,13歲的李天然目睹了師父一家慘遭師兄朱潛龍和日本人根本一郎殺害。李天然僥倖從槍下逃脫,被美國醫生亨德勒救下。李天然傷愈後,赴美學醫多年,並同時接受特工訓練。1937年初,李天然突然受命回國。“七七事變”前夜,北平,這座國際間諜之城,華洋混雜,山頭林立。每時每刻充滿誘惑與殺機。一心復仇的李天然,並不知道自己被捲入了一場陰謀,亦攪亂了一盤棋局。多次為謊言蠱惑、錯失時機的李天然,終於下定決心,在紅顏幫助下開啟復仇行動。最終擊斃師兄,打死根本一郎,營救抗日英雄。

二、人物:滑稽乖張

邪不壓正、正不壓邪;是邪是正?亦邪亦正。

電影《邪不壓正》絮語:姜郎才盡?只為一點好醋,塞你一嘴爛餃子

一群亦正亦邪人物

一般武俠電影,作惡者和復仇者往往是扁平的人物形象。姜文顯然不滿足這一點,他另闢蹊徑,用姜文式語言機鋒,把復仇者塑造成一個被操縱的角色,作惡者被渲染成一個野心勃勃的政客,而操縱者,辛亥革命遺老藍青峰周旋在朱潛龍和根本一郎之間,遊刃有餘而痛苦不堪的擺弄著這些棋子和道具。作者意圖明顯,觀眾卻不買賬。人們無法理解藍青峰的動機和行為,在觀眾看來,藍青峰不必藉助李天然就可以除掉張潛龍和根本一郎。他多年的苦心孤詣,更像是一種無聊之舉。藍青峰人物邏輯不夠清晰,其他角色唐鳳儀、關巧紅愛恨情仇也缺少必要的生活邏輯,其感情也更像一種生活遊戲,缺乏社會生活的基本邏輯。

三、表演:無法入戲

電影《邪不壓正》絮語:姜郎才盡?只為一點好醋,塞你一嘴爛餃子

彭于晏裸身腹肌

劇中復仇者由彭于晏扮演,老革命藍青峰則由導演姜文親自上場。姜文說,“表演是什麼?表演其實是暴露,表演不是在裝模作樣,裝模作樣的表演是創造,藝術上的表演是暴露自己的。這些演員把內心世界包括時間都搭在這,我要把它們的生命和角色生命融合在一起。”然而,觀眾看到的是,藍青峰從頭到尾你敢說不是裝模作樣?還有彭于晏,武俠戲展現的往往是武打和功夫,以動作為主。然而,在《邪不壓正》裡,你看到的只是小彭的裸露的身體和有模有樣的腹肌,至於動作和心理演變,對不起,沒有。女主唐鳳儀在這部戲中,既是復仇活動的見證者,又是復仇者精神的引領人,戲份很重。姜文內舉不避親,選了自己的後任媳婦周韻。姜周氏的表演,談不上純潔無瑕、也不是風情萬種;說不上意志堅強、也不算蜜意柔情。周韻畢竟還不是一流演員,往往不能很快入戲,與角色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戲中配角廖凡扮演的朱潛龍和許晴飾演的唐鳳儀看起來還行,也僅僅是符合角色而已,並無特別出彩的表演。

電影《邪不壓正》絮語:姜郎才盡?只為一點好醋,塞你一嘴爛餃子

復仇者精神導師,就是沒愛情

四、畫面:就那點醋

電影《邪不壓正》絮語:姜郎才盡?只為一點好醋,塞你一嘴爛餃子

北平灰色屋簷

竊以為,電影《邪不壓正》本身,不在於講述復仇故事,也不在於塑造幾個乖張伶俐的人物,它是想再現三十年代後期北平的風情。姜文把鏡頭對準了正陽門、天安門、北海、鼓樓,電影裡的京城下著雪,把老北京的舊韻鄉愁一鍋烹了。大爺味濃的藍爺藍青峰、風流的唐姐唐鳳儀也只是老北平大背景下的某種文化代言。作者以固定鏡頭表現城樓的方正,以移動鏡頭跟隨俠客在灰色屋簷跑動,展現了老北京的風情。如果說整部電影是一頓餃子的話,那這畫風,就是那點好醋了。

五、導演:姜郎才盡

姜文的導演,很是具有個人風格的。就連不認同其電影意識形態的我老(關於姜文電影和其他大院藝術家的文化及其意識形態批評,過幾年再說),也不諱言他的導演才華。比如歷史的個人化書寫、喜劇面紗下的嚴肅命題、斑斕誇張的色彩、放縱不羈的節奏、生存的荒誕化處理大大豐富了影視語言。然而這一次,姜文後退了一步,只剩下莫名其妙的人物語言,講述了一個平淡無奇的通俗故事,好懂是好懂了,電影也沒什麼了。豆瓣網給這部電影7.1分,我給的差不多,6分,給及格是因為看電影沒困著。說他姜郎才盡,至少對這部電影來說,不是汙衊。

電影《邪不壓正》絮語:姜郎才盡?只為一點好醋,塞你一嘴爛餃子

朱潛龍撞臉明太祖,就剩下這點機鋒了

當然,姜文還不算老,還可以拍其他電影。曾經一度,姜文被認為是最有才華的中國導演。至於他能不能雄風再起,還可以觀後效。

有時候,作品會脫離作者和導演的初衷。就像我編段子“韓信月下釣蕭何”,本來想展現一個陽光大男孩(韓信拜將二十剛出頭),卻也有很多算計;本來想表達一個不計個人得失的英雄,可段子中的他也一直在意自己是否封王拜將。文本到了這裡,連作者本人也有點意興闌珊了。

是為記。

2018年7月28日 星期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