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潢師與新鄉汲師的崛起與沒落

往事如風,如夢如煙。 風是紅塵過客,漸行漸遠。

追憶故鄉舊事,總讓人惹上莫名的相思。 無心去想吧,但在不覺間心卻開始追憶。

然而,這追憶,伴隨的是苦澀的年華和淡淡的憂傷……

信陽潢師與新鄉汲師的崛起與沒落

記得那時候,我剛上小學一年級,母親便給我們輸灌著一種思想:“好好上學,爭取吃上商品糧。看人家馮在貴家的馮傳華潢師畢業了,端上了鐵飯碗,吃公家飯了。”

那時的我,懵懂地看著母親,呆呆地點了點頭。長大後漸懂什麼是商品糧,慢慢地羨慕馮姓鄰居有著出息的兒子。

再後來,馮家的四兒子馮傳富也考上了潢師,村裡炸開了鍋。馮家祖墳冒煙了,出來兩個吃皇糧的!大伯父在世的時候也說:“我們姓李的人老幾代都是種田的,受苦的命,上學認識幾個字就可以了,別想著吃商品糧”……

於是,“商品糧”這三個字,在我幼小的心靈裡生根發芽,暗暗決定也努力學習吃國家飯。

君不知,那時候,信陽的潢師實力,方圓近千里,名聲赫赫。湖北隨州、孝感,河南駐馬店、南陽考生無不以考上潢川師範為榮!

潢師,即潢川師範學校,是一所中等專業學校。在他們那個年代,高考競爭異常殘酷,能考上那所學校,其競爭方面含金量已相當於現在的大學一本水平了,儘管學術、學業與一本院校無法等量齊觀。

我記得我在村北林場放牛時,看見馮家的四公子在公路上攔車上學大場景,他的表情充滿著驕傲。豪華大巴呼嘯而過,驚呆了我放牛的小樹條……

年幼的我,對潢師以及潢川充滿著神秘感。從未出過遠門的我,把其看得非常神秘。自然無從知曉潢川,古稱光州,是中華黃氏和浮光陳氏發源地。直到上高中時方知她是河洛重鎮,名冠吳楚上游。

莫道楚鄉風物陋,文章屈宋到如今。

這個曾被譽為鄂豫皖三省交界處的“金三角”,為重點建設的大別山區域性中心城市,如今泯然眾縣矣。

沒落,是那個時代的悲劇。無人認真引領著潢川的崛起的向好勢頭繼續闊步前進。儘管潢川的交通、地理優勢獨秀於斯,終趕不上信陽市的資源競合。

君不知,潢川曾是地級市,潢川行署在此成立,潢川火車站的繁華盛極一時。

潢川地區最輝煌的時候,與光山合署,更名光州。光州下轄光山(今光山縣、新縣)、固始、商城、息縣(今息縣、淮濱縣大部)。到了民國21年,竟轄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信陽、羅山、經扶縣(今新縣)八縣!

潢川的楚漢文化、江淮文化及其地理優勢,由於後來長期得不到重視,其衰落便也是自然不過的了。連同美譽遠揚的潢師,也隨之江河日下……

信陽潢師與新鄉汲師的崛起與沒落

信陽潢師與新鄉汲師的崛起與沒落

信陽潢師與新鄉汲師的崛起與沒落

信陽潢師與新鄉汲師的崛起與沒落

信陽潢師與新鄉汲師的崛起與沒落

信陽潢師與新鄉汲師的崛起與沒落

信陽潢師與新鄉汲師的崛起與沒落

信陽潢師與新鄉汲師的崛起與沒落

信陽潢師與新鄉汲師的崛起與沒落

潢川師範,就是現在的潢川幼兒師範學校,事實上是所師資力量雄厚的百年老校,其創建於1907年的光州師範傳習所,1943年稱為河南省九區聯立師範,1949年改為省立潢川師範學校。

往事悠悠。總感覺,當年羨慕的這所百年老校,沒落得令人惋惜。她的發展與後勁,原本可以升格、競合成中原高等名校,完全可以與信陽師院展開公平競爭,完全可以借重安徽、湖北、河南人才資源與地理優勢,讓事業蒸蒸日上。

可惜,如今的事實,不容我們假設。

同樣的命運,汲師恍若複製了潢師一般。

汲師,一樣是所百年老校。其歷史的厚重與傲嬌,不亞於百年潢師。其所在的縣級市衛輝,其前身衛輝府,當年亦是名師如雲,輝煌無比。

我的本公眾號專有數篇關於汲師興衰的文章,時間關係,在此不再贅述。

我把粉絲髮來的照片傳上來,以與讀者共享。

信陽潢師與新鄉汲師的崛起與沒落

信陽潢師與新鄉汲師的崛起與沒落

信陽潢師與新鄉汲師的崛起與沒落

信陽潢師與新鄉汲師的崛起與沒落

信陽潢師與新鄉汲師的崛起與沒落

信陽潢師與新鄉汲師的崛起與沒落

信陽潢師與新鄉汲師的崛起與沒落

信陽潢師與新鄉汲師的崛起與沒落

信陽潢師與新鄉汲師的崛起與沒落

信陽潢師與新鄉汲師的崛起與沒落

往事悠悠誰慰藉?是非成敗轉頭空。

有些事,可以遺忘;有些人,可以模糊。多情總比無情惱,權當是心底波瀾起伏後的陣陣悸慟吧。

想想當年,我羨慕潢師的懵懂青澀的場景,頓時啞然苦笑了。

也是潢師迅速失落的那一年,我在光山二高求學,再之後,大學上了我,研究生也上了我。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七年前還是學生的我,七年後要又開始了苦逼地求學生涯。何人辨我有真才?……

苦澀年華,紅塵滾滾。

故鄉那山,那河,那水,已成遙遠的過往。

願歲月真的靜好,願長風真的破了萬里浪,

願明月真的伴我萬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