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長縣人民醫院:做好患者教育,是一件「四兩撥千斤」的事

子长县人民医院:做好患者教育,是一件“四两拨千斤”的事

從2015年開始,子長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的醫護人員就採取多種形式做患者教育,力圖把這項工作做好做紮實,讓更多老百姓受益。

記者 | 安曉雙

來源 | 中國縣域衛生

“大家知道腦中風偏癱後應該怎樣調養嗎?”

“應該臥床靜養吧?”

“這個病啊,可不能這麼養啊,越養越病,得動起來做康復。要少躺床,多鍛鍊,注意訓練手部和腿部的力量,後期還要注意慢慢練習走路......”

這一幕出現在陝西省延安市子長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的會議室內,該科室的醫護人員正在給患者做醫學常識的科普。這是他們每週五固定的“節目”,從2015年開始到現在,從未間斷。

子长县人民医院:做好患者教育,是一件“四两拨千斤”的事

1

做好患者教育是一件“四兩撥千斤”的事

“患者教育這項工作吧,沒有人強制監督,做得好不好全憑醫者良心。有時候,醫生跟患者隨便講幾句也叫患者教育,但我們認為,那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子長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井潤婷在談到患者教育時說。

在井潤婷看來,做好患者教育,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

“老百姓有了基本的醫學常識和急救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夠辨別某些疾病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同時,在遇到緊急情況時,也能迅速地進行正確的急救行為,這不僅能為醫護人員爭取救治時間,關鍵的時刻還能救命。”

為有效地推行這項工作,子長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的醫護人員從2015年開始,就採取多種形式做患者教育,力圖把這項工作做好做紮實,讓更多老百姓受益。

定期進行講課是他們的主要形式之一,從2015年開始,子長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的醫護人員,每週五下午都會開展醫學常識講座,通過視頻展示、PPT講解等手段,用最樸實的語言給患者普及醫學常識,患者受益匪淺。

子长县人民医院:做好患者教育,是一件“四两拨千斤”的事

不僅如此,他們還積極地走到群眾中去,到街道、廣場、鄉鎮衛生院等與老百姓面對面交談,親身示範讓老百姓更好的掌握急救知識。

井潤婷告訴記者,他們開展患者教育工作是真真正正的以患者為中心,不做表面功夫,是紮紮實實在做工作,她深知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如果老百姓都能掌握一些基礎的醫學知識,那關鍵時刻就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

“這次真的是太感謝您了”

在井潤婷的記憶裡,有一件事讓她難以忘懷。

去年冬天的一個凌晨,井潤婷接到一個電話,一接通就聽到電話那頭緊張的聲音:“井主任,我老伴突發半身不遂了,說話也不清楚,現在正在送往醫院,您看能不能直接去醫院查腦CT?”

井潤婷馬上安排人在CT室門口等候。幾分鐘後,患者被送到醫院,經初步判斷,果然是急性腦梗死。隨後,醫護人員直接把患者送到了神經內科病房進行了緊急溶栓治療。

這樣的快速的反應為患者爭取了20分鐘的救治時間,而這20分鐘對於患者來說,不僅是成功救治的關鍵,對患者的愈後康復也有很大好處。

事後,患者家屬找到井潤婷表示感謝:“井主任,多虧了聽了您的講座,我們才知道急性腦梗死的一些判斷症狀,還了解了遇到這種急病是可以繞過急診科的,這次真的是太感謝您了。”

這件事對井潤婷的觸動很大,也讓她更堅定了做好患者教育這項工作的決心。

子长县人民医院:做好患者教育,是一件“四两拨千斤”的事

3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其實,在剛開始開展患者教育工作的時候,該科室的醫護人員也遇到過很多窘境。井潤婷清楚地記得,第一次開展講座的時候現場只來了一個人,而且聽完講座後,患者也沒太明白醫生到底講了些什麼。

井潤婷說,當時確實有些沮喪,但是她沒想過放棄。她仔細調查患者為什麼不願意去聽講座,結果發現,大多數患者不願意去的原因是,覺得都是一些醫學知識,去了也可能聽不懂,更別提在生活中應用了。

必須對症下藥!井潤婷一邊想辦法動員患者參加講座,一邊督促醫護人員在講課的時候要儘量採取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形式,一定要讓患者聽得明白。

井潤婷考慮到,患者對自己的主治醫生的話大多是比較信服的,於是就讓科室的主治醫生去動員患者來參加講座。與此同時,她還邀請相關專家來給醫護人員作指導,讓醫護人員更好地掌握講課技巧。

子长县人民医院:做好患者教育,是一件“四两拨千斤”的事

“隨著醫護人員的課越講越好,患者的健康意識也有所提高,來聽講座的人也越來越多了,現在基本上座無虛席。這是一件好事,來聽講座的人越多,受益的人也就越多。” 井潤婷告訴記者。

談到以後對此項工作的安排時,井潤婷表示,在以後的工作中他們會堅持把患者教育這項工作做好,不僅如此,他們還在努力探索新的講課形式,讓子長縣的老百姓能更好更輕鬆地掌握醫學常識。

精選閱讀:

【倒計時9天】8月3-4日,第五屆中國縣域衛生髮展論壇將在西安召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